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

ID:88627

大小:16.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  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故事二: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  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故事三:国徽及国徽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故事四: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国务院  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其中一两个故事讲述给学生听或制成幻灯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3页“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可视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  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教师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  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  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一章总纲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一章总纲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四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第一章总纲  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对中学生的要求:  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故事拓展】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教师出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四幅插图,思考问题:  (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师出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3.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7页中间一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方法小结】对这一块内容的教学,老师先安排学生自学为主,而后对个别机关的做法进行拓展延伸。如教材第8页两个“探究与分享”材料及问题的解答,可加深学生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做法的理解和认识。  【知识拓展一】教材第9页最上面的“阅读感悟”,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知识拓展二】教材第9页最下面的“拓展空间”中介绍的扶贫方式的变化,教师也可以在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制成幻灯片播放。  【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2)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把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这两个大的知识。希望大家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对中学生的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总体要求具体要求。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