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ID:90239

大小:20.0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背景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安排在《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也是学生今后系统研究其它图形必备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学生对于“角”其实不陌生,但是对它表象的认识是模糊的。还由于此阶段正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遵循从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让学生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能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基于以上分析及新课程理念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中的角到数学中的角的认识过程,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无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感受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初步体会角的数学价值。  课例描述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乌龟、小白兔、小山羊。(三只小动物的背后分别露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一角)  师:同学们,这三只小动物的背后藏着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它们身后露出的部分猜一猜,遮住的到底是什么平面图形呢?  2、让学生自由猜。(课件显示小动物跑开后留下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课件中闪烁刚才露出的三个角。  师:仔细观察,这些平面图形刚才露出的部分是什么呢?  生:角  4、引出课题。  师:真棒,这些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猜一猜”的活动,既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新旧平面图形的联系,即角与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  [学情分析:猜图形活动,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积极思考并大胆猜想。大多数学生能想到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但也有部分学生猜想到了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等,由此可见学生的知识面不一样,思维层次也不一样。]  二、观察实践、探索研究  1、找一找(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  师: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这幅图画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闪烁学生找出的角。)  生1: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了角。  生2:足球网上有许多角。  生3:窗户上有许多角。  生4:老师的三角尺上有角。  生5:老爷爷的剪刀上有角。  ……  [设计意图:熟悉的校园情境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角与生活的联系,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索打下了基础。]  师:角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呢?  生:三角尺上面有角。  师:请你具体指一指,角在哪儿呢?(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顶点开始沿着两条边比划。)  师:请大家都拿出三角尺,摸一摸上面的角,有什么感觉?  生1:有直直的线、还有尖尖的地方。  生2:我知道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  师:你真聪明,还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尖尖的部分就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老师拿着教具三角尺面对学生一边比划,一边讲解)  师:那谁来告诉我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对啦,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课件出示一个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从找场景图中的角到找自己身边的角,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最熟悉的三角尺,让他们经历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角的表象,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学情分析:让学生找周围的角时,大多数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三角尺上的角,这是因为对学生来说三角形是最熟悉的,平常的教具、学具中随处可以看到。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去观察三角尺中的角,学生特别感兴趣,感受很深。活动中,虽然大多数学生首先不能用完整的语言指出角、描述角的各部分名称,但通过动手操作,全班交流后,学生真正建立起了角的表象。]  师: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有角呢?请你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课桌面上有角。(同时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 数学书面上有角,练习本上有角。  生:教室的门上、窗户上、地板砖上都有角 。  ……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找角、指角,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加深角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发展空间观念。]  2、画一画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还认识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你能用尺子画出一个角吗?  生:能!;  师:请大胆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画角,教师巡视情况,及时指导,指名一人上台画。)  [设计意图:以开放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学情分析:第一次画角,学生完全凭自己的感觉,部分学生是套用三角尺上的角画下来的,部分学生是很随意的画而导致角不尖、边不直,也有部分学生是没有确定顶点直接画两条边,只有少数学生是先画顶点,再画两条边。尽管许多学生的方法不正确,但此环节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次大胆尝试的过程。]  师: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画的这个角,请这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是利用三角尺的这个角用铅笔沿着这两条边画出来的(直角)。  师:还有谁也是这样画的?  生1:我也是那样画的,但我画的是这个角(锐角)。  生2:我是先画一条边,再画一条边,让它们的一头连在一起。  生3:我不是用三角尺套着画的,我是先画一个点,再从点这里画出两条边。  师:你的方法与他们的不同,请再说一遍。  生3:先画一个点,再从点那里画出两条边  师:谁听明白了?请把他的画法说得更清楚一些?  生4:他是先画一个顶点,再沿着顶点朝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边的。  师:有几个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画法,那你们觉得这种方法画角更好呢?为什么?  生1:我认为后面的方法好些。前面的方法只能套着画出角。  生2:后面的方法好些。因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所以我们只要先画顶点,然后再朝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边,就可以画出各种大小的角了。  大多数学生:我也认为后面的方法好些。  师:看来这种画角的方法非常好,请刚才这位小朋友上台当小老师,请你边讲解边画一个角。(指名上台。)  生边讲解边示范:画角时,我们先画角的顶点,再用尺子从顶点这儿朝不同的方向画出两条边,一个角就画好啦!  师:掌声谢谢小老师!我们一起来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分步演示画角的方法并配有声音讲解)  师:请每个小朋友在课堂本上画一个你最喜欢的角!然后和同组的同学互相欣赏!  [设计意图:尝试画角-方法探讨-再次画角-欣赏作品。整个过程中教师把时间和空间都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尝试、探讨、实践、交流中对角的认识一步一步清晰。尝试画角给了学生大胆探索的机会;方法探讨,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碰撞在一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明晰了画角的方法;再次画角,让学生在思考”画最喜欢的角”的过程中拓展了空间观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升了动手画角的能力;互相欣赏,给了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促进了小组的交流探讨。]  [学情分析:每位学生都渴望成功,汇报画角的方法时,学生探讨特别热烈,但在用语言表达画法时,发现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就是有难度的。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再次画角时,给第一次尝试画角不成功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因此这一环节学生非常快乐,画图也特别细致。]  3、做一做  师:大家都会画角了(板书:画角),那么你们还能用桌子右上角老师提供的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张圆形的纸),或者身边的物体做出一个角吗?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到展示台介绍一下你们做的角吗?  生1:我是用两根小棒拼成的角(两根小棒的一端连接)。这是它的顶点,这是两条边。我还可以把小棒这样交叉,就形成4个角了。  师:你们用两根小棒拼成了角。(板书:拼角)还可以怎样拼出角呢?  生2:我们是用两枝铅笔拼成的角。  生3:还可以用饮料的两根吸管拼成角。  生4:我们是用小图钉同时钉住这两根硬纸条的一端就形成了一个角,它的边还能动。  师:你也是用拼的方法制作出了角,并且这样的角还可以动,是个活动角。你们很有创造力!  生5:我们是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先对折,再对折一次就形成一个角了。  师:真不错,我们还可以用纸片折出角。(板书:折角)  生6:用一根吸管折一下也会形成一个角!(将折后的吸管举起来给其他同学看)  师:非常有创意!  ……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能用这么多的方法创造角,都是善于动手动脑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学生自由创造角的兴趣很浓,但二年级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不是很强,有几个小组的合作变成了独立探索。创作过程中,用小棒和硬纸条拼角的多,用圆形纸片折出角的较少,用身边的物体创造角的就更少了,小孩子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问题研究: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小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小孩子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有创新的意识,这种意识因年龄因人而异。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应在适当的时机多给出时间,充分发挥孩子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例如本节课中的“猜一猜”的环节,尝试画角环节,创造角的环节,我都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还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鼓励他们在课堂中去大胆尝试,在尝试中才能迸发出创新能力。]  4、变一变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我们来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好吗?请看大屏幕。这儿有两个同样大的角(课件演示从一个角里面向左平移出一个同样大小但颜色不一的角),请仔细观察,看我变变变!  师:超级变变变!变长点,再长点,再长点!(课件演示左边的角的两条边不断增长。)  师:超级变变变!变短点,再短点,再短点!(课件演示右边的角的两条边不断缩短。)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左边的角变大了,右边的角变小了。  生2:我发现左边的角的边变长了,右边的角的边变短了,左边的角比右边角大些。  生3:我认为这两个角的边的长短都变了,但大小应该还是一样的。  师:左边角的边变长了,右边角的边变短了,那这两个角到底谁大谁小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左边的角往右平移后两角重合在一起。)  师: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啊?  生:一样大!  师:这两个角大小一样,但什么不一样呢?  生:边的长短不一样。  师:那你有什么发现?  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这个发现了不起!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师:老师这儿做了一个大的活动角,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指名一人上台来演示。)  师:请你根据我的要求来变一变,请台下的小朋友仔细观察。  师:超级变变变,大一点!超级变变变,再大一点,超级变变变,再大点!(台上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慢慢拉开活动角的两条边。)  师:超级变变变,小一点,超级变变变,再小一点,超级变变变,再小点!(台上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慢慢收拢活动角的两条边。)  师:小朋友们,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边的拉、缩有关。拉得开,角就大,缩得紧,角就小。  生2: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生3:我也认为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通过刚才的变一变的游戏,我们有两个了不起的发现!请齐读!(课件出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设计意图:儿童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天生具有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教师利用这一特点,设计“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加上很好地发挥电脑的动画功能,指导过程详细、层次清晰、紧凑,辅以学具操作,把一个比较枯燥的、复杂的、难点问题的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活泼,有效的教学过程。 ]  [学情分析: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做游戏,“超级变变变”环节学生兴趣最浓,思维高涨。在观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活动时,学生看到变化后的两个角重合后但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两个角大小不一样”。这可能是学生对“大小”和“长短”的理解不够而导致的。在观察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活动时,由于很直观,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但语言表述方面不够完整,需要老师去规范。]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我是小法官(在角的下面画“√”不是角的画“×”。)  (    )    (    )  (    )     (    )     (    )      (     )  2、根据下面给出的部分,画出两个角并写出各部分的名称。  3、拓展题: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  感悟与思考: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辩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1、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从“猜一猜”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角和其它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形成角的表象;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2、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 “变一变”这一环节,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