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

ID:149711

大小:29.3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4-11-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语应该更自信与乐观朱凌宇几日来,大家因为《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表达了正面的看法,笔者非常赞同,同时也想换几个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 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100年后50%至90%的语言便会无影无踪。“汉语纯净论”者可能是基于一种危机感,认为我们若是不捍卫自己的语言,迟早有一天会被其他强势语言替代。然而事实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语言是汉语,有10亿人以上,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各4亿人左右。其它使用较多的还有法语、俄语、孟加拉语、北印度语、阿拉伯语、德语、葡萄牙语、日语等。虽然从影响力上来看,汉语无法与英语相比,但我们至少应该有点自信——大基数的使用人口,给了汉语很强的生命力。 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人们“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多种语言产生成为可能。当今世界却正相反,由于交流增加,一方面对大量弱势语言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另一方面却又催生了不少能操两三种语言的人。近日就有专家估计,全球双语使用者(bilingual)可能高达50%至75%。以此类推,未来操持多种语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乐观地估计出,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使用的口语对书面语有极大的影响力,甚至最终决定书面语,未来人将不同语言混杂地脱口而出,到被书面语固定下来的情形,将难以避免。 世界语(Esperanto)的发明和发展,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启示。1887年波兰眼科医师柴门霍夫博士为了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了世界语。然而在风光了一阵子之后,世界语最终没有传播开来。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语言是基于经济、文化而传播的,比如为了做生意赚钱,或为了看电影、听音乐,或为了学习别人的技术,我们才去学习他国的语言,没有这些根基,语言传播的动力就会消失。 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正常发展,发挥与其人口相称的文化、经济水平,不断加深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汉语将自然而然地被发扬光大。 如果再引申一层,让我们把眼光放到1000年之后(如果粗略认为每100年有50%的语言消亡的话,1000年后当只剩下五六种语言),一种崭新的世界语将会因为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而诞生。这种新的世界语将完全不同于老的世界语,因为它有传播和发展的动力。此外,与老世界语以印欧语系作基础不同的是,它将很可能是东方语与西方语的结合体,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言,它将是由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这也就是说,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汉语中沾染了英语,由诸君看来,明显是更方便有效的,更何况汉语自古就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系统,净化汉语就显得迂腐。汉语中沾染了英语,不能简单理解为白纸上沾染了墨点,“塞翁失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上去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往往孕育着美好的萌芽。因此今日争论的矛盾,未尝不是未来新事物的肇端。反过来看,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了,后者对前者的优点还未知未觉。这样从时机上来看,到底是谁占了先机? (摘编自《联合早报》2012年9月22日1.下列对汉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是当前世界上被最多的人使用的一种语言,有10亿人以上,超过了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使用人数的总和。 B.汉语中沾染了英语,增强了汉语的生命力,从非凡让我们对汉语更自信,“汉语纯净论”者不必为汉语未来的命运担忧。 C.当今世界由于交流增加不少人能操两三种语言,按照目前的情况估计,汉语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语言。 D.目前汉语已经开始在吸收英语的优点,而英语却忽视汉语的优点,因此汉语在未来东、西方语言结合过程中已占先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代汉语词典》在汉语中加入英语使用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争论,作者对这个问题持肯定、乐观的态度。 B.英语、西班牙语的使用人数虽然不及汉语的使用人数,但英语、西班牙语所产生的影响力,汉语却无法与之相比。 C.经济、文化水平决定语言的传播力,我们不断提高经济、文化水平,加深国际交流,汉语的传播力自然会增强。 D.千年之后,新的世界语将会诞生,与老世界语不同的是,新的世界语将可能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结合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交通发达、交流增加,如今大量弱势语言被破坏,所以有一种说法,现有的语言中,每两周就至少有一种语言在消失。 B.据说目前世界上有6000种语言,但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融合,弱势语言逐渐消亡,未来的语言将最终从混杂走向统一。 C.世界语的发明方便了国际交往,但风光了一阵子之后,却最终没有传播开来,这是因为它是以印欧语系为基础创立的。 D.汉语中沾染了英语,这是因为操持英语的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强于我们,这也符合目前语言的传播规律和动因。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景皇帝讳师,字子元,宣帝长子也。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誉,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晏常称曰:“惟几也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魏景初中,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四海倾注,朝野肃然。或有请改易制度者,帝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诗人之美也。三祖典制,所宜遵奉;自非军事,不得妄有改革。”五年夏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新城,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诸水口。帝曰:“诸葛恪新得政于吴,欲徼一时之利,并兵合肥,以冀万一,不暇复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则用兵众,少戍则不足以御寇。”恪果并力合肥,卒如所度。帝于是使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俭、钦请战,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锋未易当。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相持数月,恪攻城力屈,死伤太半。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恪惧而遁,钦逆击,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节选自《来晋书•景帝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既而使人觇之      觇:窥视B.伊陟嗣事      嗣:继承C.卒如所度    卒:队伍D.扬州刺史文钦等距之   距:通“拒”,抵御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景帝“沈毅多大略”的一组是(3分)(    ) ①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史无私焉②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③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④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⑤朝议虑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戌诸水口⑥遂命诸将高垒以弊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帝才华出众。他年少时就博得好名声;高雅有风采,沉者坚毅,深谋远虑;与年少时的景帝名望相同的何晏曾称他是一个几乎能够成就天下事的人。 B.景帝重视人才。他制定选用人才的方法,提出了选人用人要求;命令百官司推举人才;关心人;体恤人,因此赢得了人心,自己也得到了朝廷内外的尊重。 C.景帝遵守旧制。当有人提出要改变现有制度时,景帝引用一位诗人的诗句,表示祖先留下来的典章制度应当遵守,但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有战争则例外。 D.景帝洞察战况,诸葛恪合肥起兵,应验了景帝战初的判断;景帝下令以防守消耗敌人的力量,再根据战况,令属下主动出击,结果大败敌军,生擒诸葛恪。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也。(5分) (2)帝乃敕钦督锐卒趋合榆,要其归路,俭帅诸将以为后继。(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垂虹亭①米芾断云一叶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③,?垂虹秋色满东南。 [注]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甚为壮丽。②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乡。8.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6分)9.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故天将降大任斯人也,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毁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荷羡乎!(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请考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吼秦腔徐海滨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出生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的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利坚,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   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大陆留学生,自视甚高。因我囊中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凄然惨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了去他家。   便见那老者,双眸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榻旁。   乔治父亲福眉福眼,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国民歌一曲曲吊出来。全部抖尽,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我见此当下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   乔治父亲突问:“会唱秦腔吗?”   秦腔?心中一急,瞬间膝软。   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四下目光视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颤,将那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贴在老人嘴旁,频频颔首,潸然泪下。在场医生惊诧万分,连连嘀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难让他接受的旋律,竟延长了医生也无法延长的生命。从父亲的神色可以看出,爷爷肯定留下了临终遗言。神秘的、咒语般的秦腔!乔治将一张钞票塞过来,被其父一声喝住:“荒唐!”   乔治父亲掸掸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邀我唱秦腔。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唱段,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   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渊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演变出晋剧、豫剧、京剧;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G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   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旧。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加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   有说我风趣,有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间里,把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热呼呼地吼了出来……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选自《人民文学》)(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中美混血儿乔治向来瞧不起大陆留学生,“我”本不愿为其祖父唱歌,但出于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我”还是去了他家。B.当听到乔治父亲问“会唱秦腔吗”,“我”顿时心急膝软。这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秦腔,担心自己唱不好。C.为老人唱一曲秦腔之事,让“我”声名大振。从此,“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并且无师自通,自然地会唱秦腔。D.这篇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唱秦腔的故事,寄寓了深刻的感悟,耐人寻味。E.这篇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刻画老人时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语言也典雅凝练,温婉细腻。(2)小说的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4)“好多年不流泪”的“我”为何“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请联系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25分)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罗银胜 杨绛与钱钟书都是有名的“读书种子”,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 1949年,黄裳曾去北京采访,专程到清华园钱氏夫妇的寓所,亲眼目睹了这对教授夫妇静夜攻读的情形:“住在清华园里的名教授,算来算去我只有一位熟人,就是钱钟书。第二天的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找到他的住处,他和杨绛两位住着一所教授住宅,他俩也坐在客厅里,好像没有生火,也许是火炉不旺,只觉得冷得很,整个客厅没有任何家具,越发显得空落落的。中间放了一张挺讲究的西餐长台,另外就是两把椅子。此外,没有了。长台上,堆着两叠外文书和用蓝布硬套装着的线装书,都是从清华图书馆借来的。他们夫妇就静静地对坐在长台两端读书,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个典型的夜读的环境。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在这时来访,高兴极了,接下去,就是快谈。”    当时,杨绛、钱钟书除了上课、办公、开会之外,可谓是深居简出,晚上的空余时间对他们来说,是辛勤耕读的好时光,他俩不愧是一对“读书种子”,用人类文化精华不断充实着自己。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一如既往杜门谢客,潜心读书。她的闭门读书不是消极避世,不通人情世故,而是“追求精神享受”。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 杨绛非常珍视如此读书的自由,她还感叹道:“壶台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及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以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杨绛读书时的惬意,无疑也是众多读书人心向往之的精神世界。 杨绛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如今她所住的房间,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至极,但所有房间都干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杨绛的服饰朴素无华,毫无珠光宝气。她心系科教兴国,毅然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赠给“好读书”的学子。这一慷慨之举,值得世人敬仰和效仿。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这是杨绛以丰涵人生历练的经验,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因而全书充浸着人性的美感。 《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做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惟其如此,尤为可亲。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仍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本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选自《名人传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1949年,正在静夜攻读的钱钟书夫妇面对不速之客黄裳,在非常高兴的同时,也想尽快结束谈话,以便继续夜读。 B.杨绛把读书比做“‘隐身’的串门儿”,形象地表达出她独特的读书感受;读书,不受时间限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C.在杨绛看来,书中别有天地,书中也有人物,书的世界没有阻隔,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读书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 D.杨绛不仅自己读书,而且鼓励他人读书;不仅读别人写的书,而且写书用来给别人读,如2007年夏推出《走到人生边上》。 E.本文通过记述杨绛先生爱读书、苦读书的事迹,具体展现其书香世界,刻画出一个酷爱读书、淡泊名利的学者形象。 (2)对于杨绛先生来说,“读书已经不是职业所需”、而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引用黄裳和传主杨绛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从杨绛先生的“书香世界”中,你获得哪些有关读书、人生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捕获、缓冲与校正、拉回、锁紧等过程,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毫发不爽,交会对接成功。 B.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呼之欲出,中国作家莫言因其作品在国外出版之后,得到了核心文化圈的认同而成为今年诺奖猜想中的最大热门。 C.今年以来风调雨顺,9月的关东大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瓜田李下到处都是喜摘瓜果的农民。路边停放了不少运输瓜果的车辆。 D.为打好2012年亚冠足球联赛,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和主教练里皮处心积虑,引进了多名强力外援,以加强中前场及后防线的力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7日上午,在“海口”舰举行了任务交接仪式上,中国海军第十一批护航编队正式接替第十批护航编队承担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 B.针对被击毙的不是悍匪周克华而是长沙警方派往重庆的一名便衣民警的传言,长沙警方郑重辟谣说,赴重庆的专案组成员已经全部返回长沙。 C.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统计信息发布日程表显示看,明天将发布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情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数据。 D.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15.依依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先民从断石器时代开始已织造和使用丝织品,           ,              ,         ,              。              。          。    ①但至秦统一六国前,因产量有限,一般只有官僚和贵族才有条件使用丝织服饰 ②秦汉时期,我国进入了大一统社会 ③秦汉时期,丝织品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便越来越广泛 ④普通百姓的服饰仍以麻、葛为主 ⑤特别是在汉代,社会经济有快速发展,丝织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⑥由于纺织品具有柔滑细腻、轻薄飘逸、实用美观的特点,是其他纺织品所不能比拟的 A.①④②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③⑥ C.⑤①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②⑤16.下面是关于“原创力”的评论文章中的两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对于高校比美网站的创建者而言,初衷或许只是为了娱乐,而网站成功上线和备受追掉,似乎也是够证明, ①  。这无疑破除了一些人对国外盲目地崇拜和迷信,也增加了自己的底气和信心。然而, ②  。原创力并非“别人能做,我也能做”的模仿性思维,而是“别人想不到,我做到了”的创造性思维。如今,无论是《中国好声音》“移植”国外版权,还是电视剧《爱情公寓》被批“抄袭美剧”,“师夷长技”几乎已成国内文化产业走向成功的“捷径”。但必须看到, ③  ,国内高校比美网站所遭遇的种种问题,无不暴露出模仿性思维的先天缺陷与后劲不足。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示例:银色的月光轻抚大地,让我们体味地的温润;          和熙的春风拥吻脸庞,让我们感受她的深情。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让他人也快乐,就像阳光之所以能够普照万物,是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发光体、一个火球,充满了能量。只有自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心态,你周围的人才会被你感染,阴霾的空气才能被你带来的温暖驱散。——罗曼•罗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