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ID:154935

大小:47.3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5-04-0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40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进不入以离尤兮,              。  (屈原《离骚》)(2)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4)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5)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6)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7)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8)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9)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10) 民生各有所乐兮,             。(屈原《离骚》)2.课内文言知识检测。(12分,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喟(kuì)然长叹    举一返三   暴虎冯(pínɡ)河    祸起萧墙  B.屏(pínɡ)气凝神   发奋忘食   箪食(sì)瓢饮      循循善诱C.粢盛(chéng)既洁  礼崩乐坏   斐(fěi)然成章     文质彬彬  D.色厉内荏(rěn)    耰而不辍   曲肱(hónɡ)而枕    杀身成仁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我以礼C.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子路行以告C.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D.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4)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粗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A. 足食,足兵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有是哉,子之迀也!        B.子路宿于石门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6)加粗词语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B.尝独立,鲤趋而达庭。C.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黄子厚诗序[宋]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于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固叹其超然不可追逐,而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自尔二十余年,子厚之诗文日益工,琴书日益妙,而余日益昏惰,乃不能及常人,亦且自念其所旷阚,又有急于此者,因遂绝意,一以顽鄙自安,固不暇复与子厚度长絜大于文字间矣。既而子厚一再徏家崇安、浦城,会聚稍希阔。然每得其诗文笔札,必为之把玩赏叹,移日不能去手。  盖子厚之文学太史公,其诗学屈、宋、曹、刘而下及于韦应物,视柳子厚犹以为杂用今体,不好也。其隶古①尤得魏、晋以前笔意,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无一点世俗气。中年不得志于场屋②,遂发愤谢去,杜门读书,清坐竟日,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望山临水以自适。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抑扬高下、俯仰疾徐之间,凌厉顿挫,幽眇回郁,闻者为之感激慨叹,或至泣下。由是其诗日以高古,遂与世亢,至不复可以示人。或者得之,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独余犹以旧习未忘之故,颇能识其用意深处,盖未尝不三复而深悲之,以为子厚岂真坐此以穷,然亦不意其遂穷以死也.  衰暮疾痛,余日几何,而交旧零落,无复可与语此者,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以为后世必有能好之者。而一日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然后益知子厚晚岁之诗,其变化开阖,恍惚微妙,又不止余昔日之所知也。为之执卷流涕,而识其后如此。子厚名铢,姓黄氏,世家建之瓯宁,中徏颖昌且再世,母孙读书能文,昆弟皆有异材,而子厚所立卓然,尤足以自表见,顾乃不遏而厄穷以死,是可悲也!许生尝学诗于子厚,得其户牖,收拾遗文,其多乃至于此,拳拳缀缉.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庆元己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书.    (选自《晦庵集》) 注:①隶古:以隶书写定古篆文。②场屋:日时科举考试的地方,也称科场.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聚稍希阔               稍:渐渐  B.亦不省其为何等语也             省:明白  C.方将访其遗稿,椟而藏之              椟:匣子  D.而识其后如此              识:记下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黄子厚诗文“所立卓然”的一组是(  )(2分)①流辈中亦鲜有能及之者               ②大抵气韵豪爽而趣味幽洁萧然③其于骚词能以楚声古韵为之节奏       ④闻者为之感激慨叹⑤日以高古,遂与世亢                 ⑥变化开阖,恍惚微妙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黄子厚在诗文创作上变现出众,作者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因此不敢再与他争胜。B.黄子厚中年科考不得志,就发愤读书写作。作者比别人更能理解他的诗文用意。C.许生收集了黄子厚的很多遗稿。这些遗稿让作者对黄子厚晚年的成就更了解。D.作者在文中表露出对黄子厚困厄而死的痛惜之情,也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汉语。(6分)⑴间辄曳杖行吟田野间。(3分)译:                                                                                          ⑵师死而不忍倍之,是又可嘉也已(3分)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晚泊浔阳望庐山[唐]孟浩然挂席①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②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①挂席:扬帆。②远公:东晋高僧慧远。刺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  (1)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10分)8.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觉慧为了试探鸣凤,并报复她的冷淡,便说要告诉太太,早点把她嫁出去。鸣凤听后很伤心。觉慧见状,既得意又有点后悔。(《家》)B. 吴老太爷死后,《太上感应篇》成了他儿媳妇林佩瑶的精神慰藉。后来,林佩瑶与人外出游玩时,不小心把这本书弄丢了。(《子夜》)C. 在伽西莫多惨遭鞭刑和曝晒时,克洛德靠近刑台,示意伽西莫多要忍受苦痛,不能把他出卖。伽西莫多低头表示顺从。(《巴黎圣母院》)D. 赤壁之战前,黄盖和周瑜巧设苦肉计。黄盖倚老卖老,假装不愿投降而顶撞周瑜,周瑜大怒是,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就此骗过曹操。(《三国演义》)E. 北静王生日,贾赦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琏去拜寿。宝玉得到王爷的格外垂青,单独赐饭,还送他一块一模一样的“宝玉”。回家与贾母闲话,说他的玉夜里发了红光,凤姐便说这是喜信。宝玉不明白这话从何说起,因为他不知道今天家长们已经议定了他与宝钗的婚事。(《红楼梦》)9.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1) 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2) 吴荪甫面临的“三线作战”指的是什么?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10.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②。”请益③。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④,可以无与,与,伤惠⑤。”(《孟子•离娄下》)[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 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5分)炎凉张晓风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子爱上一个城……③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商士说法,凉意沦肌峡髓①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②。总之,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把自己或别人放在席子上了。初夏季节的我便如此心满意足地躺在我的竹席上。④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七八月盛夏,情形就不一样了。刚躺下去还好,多躺一会儿,席子本身竟然也变热了。凉席会变热,天哪,这真是人间惨事。为了环保,我睡觉不用冷气,于是只好静静地和热浪僵持对抗。我反复对自己说:“不热,不算太热,我还可以忍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哼,谁怕谁啊……”念着念着,也就睡着了。⑤然后,便到了九月,九月初席子又恢复了清凉。躺在席上,整个人摊开,霎时变成了片状,像一块金子捶成薄薄的金箔,我贪享那秋霜零落的错觉。⑥九月中,每每在一场冷雨之后,半夜乍然惊醒,是被背上的沁凉叫醒的──唉,这凉席明天该收了。我在黑暗中揣想,竹席如果有知,也会厌苦不已吧?七月嫌它热,九月又嫌它凉,人类也真难伺候。⑦想来一生或者也如此,曾经嫌日程排得太紧,曾经怨事情做个不完,曾经烦稿约演讲约不断,曾经大叹小孩子缠磨人……可是,也许,有一天,一切热过的都将乍然冷却下来,令人不觉打起寒颤。⑧不过,也只好这样吧!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注]①沦肌峡髓: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②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比喻解救陷于困境的百姓。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第②段描写一年中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B.第③段思路开阔,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躺在竹席上的触觉之美,给人舒爽自如的感觉。C.“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面对它“也只好这样吧”,体现了作者的无可无奈何。D.作者感叹当一切忙碌的事都停顿下来之后,往往又给人一种瞬间冷却的失落感。E.本文主要运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表现天气冷热变化,影响人对竹席的不同感受。12.第⑧段“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析。(4分)  答:                                                                               13.作者为什么要以“炎凉”为题?请结合文本简析。(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有四种软弱的小生物,虽然历经千百年的生存竞争,却依旧①      。宇宙浩②    (hàn),大如恐龙,愈强大死得愈快,小物却敖过恶劣环境。故自大不如认小,安全些,也长命些。(1)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填入①处。(1分)(    )A.相安无事     B.安然无恙     C.安之若素    D.安于一隅(2)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写出汉字,填入②处。(1分)答: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答:      改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到园博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闽南语讲解。B.随着“梨花体”“甄嬛体”相继出现,“土豪体”又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在新浪微博上被提及超过5600万次以上。C.台北故宫目前已经发展了“翠玉白菜”伞、“冰山一脚”袜、“富春山居图”茶杯垫等文化创意产品。D.一曲《江南style》,一周内拉动的GDP数值竟然高达10亿美元,成为韩国软实力输出的标志。16. 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要解读出一定的深度。(3分)                                                                                                                                                                                                                                                           五、作文(70分)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百度老总说,想做羊,想坐在躺椅上享受人生的,请卷铺盖儿走人。只有具备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的,才可以跟随我上战场。 一个教授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做“狼”,也可以做“羊”,还可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少于 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春高二年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答案1.(1)退将复修吾初服  (2)亦足以畅叙幽情(3)青青子衿(4) 羁鸟恋旧林  (5)言笑晏晏 (6) 托遗响于悲风(7)长路漫浩浩(8) 百舸争流(9)在星辉斑斓里放歌(10) 余独好修以为常2. (1)C(2)A(3)D(4)A(5)D (6)B3.C(椟,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用匣子装”)4.D(①④间接表现,②说的是黄子厚的书法)5.A(作者并非不敢,而是觉得有更急迫的事要做,没空和子厚争胜)6.(1)(子厚)有时就拖着手杖,在田野间漫步吟咏。(3分,“间”、“曳”、补出省略的“于”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2)(许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值得称赞啊!(3分,“倍”、“是”、“嘉”各1分,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参考译文】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和黄子厚在屏山刘家斋馆相逢,一起拜病翁先生为师。子厚比我小一岁,读书作文的程度,大致相差不多,有时还要跟我一起讨论,来弥补他不足的地方。过了三四年,我还是老样子,可是子厚一时间忽然进步神速,好像难以估量,发表议论、撰写文章,总是使在座的人吃惊。我固然为他遥遥领先不可企及而感叹,就是同辈中也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从此二十多年,子厚作诗著文一天比一天更精巧,弹琴写字一天比一天更精妙,可是我却一天比一天更糊涂懒散,竟然比不上普通人。我又想到自己的荒废欠缺,还有比学文更急迫的,于是就断绝学文的念头,一概以愚顽鄙陋自居,当然也没空和子厚在文辞方面争胜了。不久子厚两次搬家,到了崇安、浦城,见面聚会的机会渐渐少了。但我每当收到他的诗文书信,一定拿着它欣赏赞叹,长久不能放下。子厚的文章学习太史公,他的诗学习屈原、宋玉、曹植、刘桢,一直到韦应物,对于柳子厚的诗还认为杂用今体而不太喜欢。他用隶书写定的古体字,更得魏、晋以前书法的意态风神,大都气韵豪爽,并且趣味雅洁,潇洒超脱,没有一点世俗习气。子厚中年时在科场上不得志,就愤然抛弃科考,闭门读书,终日闲坐,有时就拖着手杖,在田野间漫步吟咏,或望远山,或到水边,来满足自己。对于骚体,能用楚调古韵组成诗的节奏,高低起伏,上下快慢之间,气势逼人,跌宕起伏,意境幽远,风格沉郁,听的人为之感动慨叹,有的甚至掉下眼泪。从此他的诗日益高超古朴,于是和世俗不能相合,以至不再可以拿给别人看。即使有人看到了,也不明白他说些什么。只有我因为还未忘掉原先的爱好的缘故,很能理解他作品的深意,不曾不再三观看,深深地为他感到悲哀,心想子厚难道真的就因此而困厄吗?但我也没想到他就这样困厄而死。我年老多病,活在世上还能有多少日子?过去老友,都已衰亡,再没有可以一起谈论这些的人了。我正要访求子厚的遗稿,放在木匣里收藏起来,心想后世一定有能够喜爱它的人。一天三山许闳生来见我,从袖中拿出若干篇子厚亲笔所写的诗及若干篇另抄的诗来给我看,其中还有我以前没有见过的。这样就更加了解子厚晚年所作的诗,这些诗变化无穷、收放自如、难以捉摸、精微神妙,还不止是我以前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为此,我拿着他的诗卷,泪流满面,在他的诗后记下这些感受。子厚名叫铢,姓黄。世代居住在建宁的瓯宁县,中间迁居颖昌,且已有两代。母亲孙氏爱好读书,擅长作文,兄弟都有非凡的才干,而子厚杰出的成就,尤其能够显现自己。但却生不逢时,困厄而死,这真是太可悲了!许生曾经跟子厚学诗,得到他的真传,所收集的遗文如此之多,并勤恳地进行编辑。许生在老师死后仍不忍背弃他,这又值得称赞啊!庆元已未七月壬子,云谷老人写。7.(1)对比(或“衬托”)手法。(1分)诗人航行江中未逢名山,泊舟浔阳才见到庐山香炉峰,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1分)表达了诗人惊喜神往的感情(1分)。(2)诗人读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浔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影(1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1分),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或“惆怅”、“失落”、“寂寞”等)之情(1分)。8.(5分)B  C(B项:①“儿媳妇林佩瑶”应改为“女儿吴蕙芳”;②“林佩瑶与人外出游玩时,不小心把这本书弄丢了”,应改为“吴蕙芳与人外出游玩,把这本书放在窗前桌子上,结果这本书被雨水浸坏了”。C项:①“示意伽西莫多要忍受苦痛,不能把他出卖”属无中生有,应改为“怕被伽西莫多认出,马上低头转身走开”;②“低头表示顺从”,应改为“脸色又黯淡起来了”。)9.(1) 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合神离(1分);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走乃至回到乡下(1分);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2分,表述通顺1分)(2) 第一,化解镇压旗下工厂的罢工,维持正常运作(1分);第二,整顿收购的八个小厂,裁员去冗,减少预算,加强管理(1分);第三,在公债市场上,打败赵伯韬,打破经济封锁。(1分)其中,公债市场上的斗争是当务之急,也是最冒险的一线(1分)。(表述通顺1分)10.(1)不能滥施恩惠(或:施予恩惠要适当。或:行事要以“义”为准则)。(2分,意思对即可)(2)【要点】①公西赤不该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②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伤害廉洁。(4分,各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①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求为公西赤的母亲请求给些小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了他小米八十石。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肥马驾的车,身穿又轻又暖的皮衣。我听说过,君子应周济急需的人,而不要使富人更富。”②孟子说:“可以拿,可以不拿,(如果)拿了,就伤害了廉洁;可以给,可以不给,(如果)给了,就伤害了恩惠。”11.C E(C项,“体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错,应是“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心态”。 E项,主要用到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5分)12.【要点】 ①这句话语含双关,表面上写对待席子的态度要顺其自然,实际上表达对待人生境遇应该洒脱、旷达。②与篇末“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一起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卒章显志。(4分,每点2分。)13.【要点】 ①竹席在不同季节给人炎凉的肌肤感觉;②喻指不同的人生境遇,包括得意与失意,顺境与逆境…… ③作为情感表达的线索。(6分,每点2分。)14.(1)B(1分)  (2)瀚(1分)  (3)“敖”改为“熬”(1分)15.(3分)D(A项“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前后说法矛盾。B项“超过”和“以上”语义重复。C项“发展”和宾语“文化创意产品”搭配不当。)16.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文字阐释1分,必须尊重经典的本义)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价值评价2分,可以跨越古今,生发出人类共性的价值取向。) 挥挥手,不带走羊的色彩!羊,圈养动物,温顺、听话,不善于反抗,大概只要有草吃,就感觉生活挺不错。但是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羊终究是狼的猎物,这或许是羊的宿命,逃避不了,改变不了,既然是宿命,那就顺其自然,安于天命吧。所以我们看到羊尽管命运悲惨,但是它还是生活自在,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但是,羊啊,羊啊,你的温顺,你的安于天命,却也是你的最大的悲哀。近日某位教授发出惊人之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听惯了龙的传人说法的我们,当然就不干了,怎么就变成羊的传人了呢?我们顿时感到人格受到侮辱了,尊严受到践踏了。因为羊是如此的温顺,注定是被狼吃掉的。羊的传人,你当中华民族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我们喜欢羊,但是不喜欢成为羊。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细想一下,中华民族,中国人,还真有点像羊。近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里曾说道,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过于温顺。确实,千百年来,我们极其容易被驯化。孔子的学生曾参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一要忠心,因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二要宽恕,要“推己及人”,要有仁爱之心。这样的忠恕,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未免过于温顺服从了。因此,从孔子开始,大至国家,小至家庭,我们培养的都是一大批的顺民,如有反抗,揭竿起义者,就斥之为刁民,大逆不道,是违天命之举,是断然要诛杀的。鲁迅曾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朝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由此看来,能做一只羊,做一个顺民,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中国人则在这样的选择中渐渐磨掉锐气,失去斗志,繁殖了一个又一个能抢到人血馒头就心满意足的华老栓式的人物——善良、安分守己,但精神麻木。只有羊的奴性,而人的精神全无。羊的悲哀,其实也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悲哀,久而久之,温顺、麻木得连生气的本能也丧失了,怪不得台湾学者龙应台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千百年来,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有着不少羊的成分。我们过于容易满足,小富即安;我们过于容易隐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也过于容易妥协,“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被教化成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一只只奴性十足的羔羊。即使到了今天,国力益盛、实力益强的今天,别人依然把我们当羊。羊只会让人欺凌、屠宰,而不会赢得他人的敬畏、尊重。要知道,狼爱上羊的传说只是自欺欺人,天方夜谭式的笑话。因此,今天,该是到了告别做羊,真正做回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中国人的时候了。羊的传人?可能曾经是,但是,这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符号,我们不是羊,也不是狼,而是走在实现“中国梦”路上的中国人。精彩片断:1.当一切犀利、一切进攻都被弱化,当世界没有了狂风暴雨,没有了刺痛和惊雷,没有了举步维艰和进退维谷,时代的步履将如何张起进步的大旗,命运的年轮又将如何滚滚向前?!当一个人在创业之初就畏缩不前,当一个群体在其尊严践踏之时却忍气吞声,当一个民族在其根本利益被侵占时却唯唯诺诺,狼性被泯灭,血性被架空,精魂被抽丝,这样的活着,是不是太憋屈,是不是最终也没有了起码的人性?!所以,是旷原就应该留下狼的痕迹,是生命就应该拥有不灭的血性!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生命就应如狼般燃起奋争的烛火;在泰山压顶、九死而后生的时刻,心中更应激起狼性壮烈的进攻精神,从容拿起具有尊严、充满胆识的精神之剑,斩断那些阴霾和荆棘,削平那些块垒与顽石,填满那些沟壑与天堑。即使遍体鳞伤,即使万劫不复,即使以卵击石!如此,人字才能高高的立起,具有血性和狼性的心灵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温柔的港湾中不能缺乏熊熊的篝火,文明的人群中不能缺乏猎猎的大旗,甜蜜的人生中不能缺乏铮铮的尊严!面对美好的世界,不能失去那份珍贵的狼性!2. 高尔基说:“人必须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很清楚地看出一切梦想和希望,在地上永远不息的燃烧着火光。”旨哉斯言,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应如百度老总所言具备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但若能在生活上过“羊”一样轻松闲适的生活,一张一弛,如此,才能成就人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钱钟书狼般如饥似渴地追求学术。文革期间,条件恶劣,他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完成了学术巨著《管锥篇》,严格要求自己,对《谈艺录》《宋词选注》巨著进行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完善。而在生活上,钱钟书达观直率。淡泊名利,若羊般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某杂志用了钱老文章,所付稿酬太少,朋友为他鸣不平。钱老自嘲说:“我姓钱,“钟”字里也有钱,我从来不缺钱。”这是羊的智慧,更是狼所达不到的境界。钱老“狼”“羊”兼备,撷取了成功的芳香,收获胜利的荣光。    一介布衣,言之有物,行之有格,贫贱不能移,宠辱不能惊。国学大师季羡林心有良知璞玉,笔下无数道德文章,曾在《九十怀述》中写道:“如果我有优点,那我只讲勤奋。”几十年的学者生涯,季羡林如狼般抓紧时间猎取信息,进行阅读和思考,即使在病床上,腿上人放着一大块板子当临时书桌,如此狼劲,令人佩服。但在生活上,季老却若羊般不争名利,享受人生,在《病榻杂记》中三辞桂冠,洗掉身上的泡沫。“三辞桂冠”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季老在学术追求上如狼般奋不顾身,在生活上,名利却羊般无所追求,成就诗意人生。   “风来疏竹,分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曾国藩狼般从未停止对仕途的追求,先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在共破天京后威震天下,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在此情况下,左右认为他功高盖主,一再向他提出自立为王的建议,但曾国藩此时却如羊般享受人生,不再前行他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写下一联以表其心“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3. 歌德曾言:“谁要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诚哉斯言!惬意舒适的人生何尝不是人们的追求,然而,倘若我们只懂得享受生活,终将一事无成。而只有勇于奋斗,才能开拓另一片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为真理而死,壮哉!为真理而生,难矣!”难忘那位正气凛然,勇往直前的人物。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当时,北大所有刊物和各地报纸均猛烈批判,然而马寅初却毫不畏惧,坚决不作检讨。“此种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灭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马寅初的伟大举措无疑是对勇于奋斗精神的完美诠释!他单枪匹马挑战主流意识形态,面对众人指责丝毫不退缩,反而愈加奋不顾身,愈加镇定自若。恰恰是由于其敢于奋斗进攻,为后来的国策打下基础,才能成就今日之中国。他也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世人掂量了奋斗精神之重量。李嘉诚有言:“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学会奋斗便是从内打破。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然而,如若能具有奋斗精神,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能攻善守      人生如战场,场上不乏大大小小的战争。战无必胜,战有成与败。然而,当你领会了战术,或许更能彰显辉煌的风范。有时候,要懂得主动出击,奋身进攻;有时候却需要坚定防守,恬然静对。百度老总需要有进攻精神的员工,因为在商场职场上只有敢于奋身,有勇有谋,才能稳定地立足。我们做人也该有如此心态。生活充满挑战与艰险,只有懂得有勇无惧地进攻,才能战胜挫折,收获成功。然而,不是一直都如此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不然可能会形成了一颗浮躁的心而误入歧途,所以防守同样重要,同样需要维护安详的心灵。那么,就是正如教授所言,既可做一只“狼”,也可做一只“羊”,能攻善守。聋哑人邰丽华带着进攻精神,舞动优美的韵律,不畏艰难,不畏困厄,带来“千手观音”的豪华视宴;君不无臂男孩刘伟只有一双坚定的脚,弹奏悦耳的琴声,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登上了“感动中国人物”的舞台; “飞人”刘翔,跨出一枚善良耀眼的金牌,勇往直前,向冠军进发……他们都善于进攻,在艰苦险阻面前,更是奋不顾身。那种进攻精神,也带领他们走上了辉煌的舞台,放出无限的光芒,他们也展现了人生的精彩。人就是需要进攻,主动出击才能实现心里所想。若果邰丽华、刘伟、刘翔他们没有具备这种进攻精神,或许就无法创造出奇迹与辉煌。正如狼不进攻,不去追捕兔子、羊等,那它就只能在饥饿中死去,它的一生便毫无价值与意义。然而,如果一味地进攻,一味地追求,有时候也会累垮,那就需要适当地防守。且不说毒奶粉事件中的负责人,也不说地沟油事件中的商家们,只说近段时间出现的“假鱼翅事件”的制造者们。他们善于进攻,是对金钱的进攻,对利益的出击,对堆堆叠叠钞票的热渴,于是就高智商高技术做出假珍品,发明出人造鱼翅,从而捞取利益。他们的确善于进攻,但不善防守,不能抵住诱惑。面对金银的闪光,他们其实已被打败,还盲目地“进攻”,终究酿成大错。他们无法守住一颗安详慈善的心,而只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还有多少人像他们那样啊!不懂得防守,便最后惨败。所以,人生的战场上,能攻善守,就要向理想、向正确的目标进发,并守住安详之心而不轻易浮躁,才能绽放自己的亮丽色彩。做奋不顾身的狼羊温顺,讨喜,却逃不掉任人宰割的命运;狼凶猛,好斗,却可以自由驰骋草原之上。相比之下,只有具有狼那种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才能在生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正如左拉所言:“是安逸,使我们止步不前。”我们不能像安逸的羊那样等待生命落下帷幕,而必须做奋不顾身的狼,改写生命既定的篇章。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把安逸当做生活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诚然,安逸的环境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只有奋不顾身地去进攻,纵使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也不枉人世间潇洒走一场。上世纪的中国可谓是一只温顺至极的羊,囿于天朝上国的自大,统治者们安逸不前,固步自封。直至1840年的炮声惊醒了统治者的旧梦,汹涌而来的侵犯使中国措手不及,只得逆来顺受,签订了一系列城下之盟,成了中国历史卷轴上一笔抹不去的污点。可见,安逸而不思进取的羊终究无法逃离被历史洪流湮没的命运。然而,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当他醒来的时候,世界也会为之颤抖。”列强的变本加厉激起了中华人潜在的狼性,沉睡的绵羊终于蜕变成了血性的狼,去奋不顾身地为民族独立而进攻的血性的狼。历史永远会铭记1933年的那个夜晚,宋哲元带领29军大刀队,趁夜突袭日军,歼敌数百,以至于日军至此后每夜都带着头盔睡觉,枪不离身。而这次被日本称为“皇军奇耻大辱”的战役令中国军民信心大振,乘胜追击,终于令侵略者的足迹彻底消失在神州大地上。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但中国人奋不顾身地为国家兴亡而进攻的狼性就像一层固若金汤的城墙,挡住了侵略者的枪林弹雨,保护中国人民逆袭而上,让世界见证了“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的辉煌。往事已往矣,多少烟雨尽付梦魂中,如今中国人身上的狼性已逐渐被羊性血液所冲淡。龙应台曾痛心质问中国人为何不生气,即使喝着地沟油,吃着毒大米,住着豆腐渣,中国人仍能淡定地保持沉默,欣然接受,除非两只脚都已踏进棺材,否则中国人便会如羊般温顺,任腐败横行,任危机肆虐。如此羊国,岌岌可危,谈何复兴?谈何伟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身上流淌着羊的血液总是危险的,终有一天它会将你彻底变为一具只知顺从的行尸走肉。人的一生总要调动精华,奋不顾身地向前进攻,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剑里,不管天寒地冻,路遥马亡。这才叫活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