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

ID:293694

大小:8.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3-05-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才能使孩子们的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乡、爱国之情。【关键词】生活体验  丰富体验  爱乡情感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儿童的品德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我的家乡(社区)”这个内容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是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内容。这个领域的内容很多,上学期的主要内容包括“走进美丽的家乡”、“家乡的故事”和“家乡,我为你骄傲”三部分内容。要求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要激发学生的爱乡爱国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非常重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的核心是: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和深化,转而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要拓宽教学资源,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很好的资源。一、学校的资源——灵活有效学生合作学习让生活体验更灵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在利用学生的资源时,我觉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好。三年来,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通过规范小组学习的各环节,其中在构建小组时设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等。小组里的分工可以轮流互换,构建固定、和谐的小组。并小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评价员、检查员等成员的要求。通过实践,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可以真正体现到资源共享。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就可以按照主题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做好统计并进行交流。因为有的组员家庭条件所限,他们不能找到更多的信息,但合理组建小组,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其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小组那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互相交流,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运用媒体让生活体验更丰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在当今教学中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让教学更为直观。我们老师都觉得,有时讲课,无论怎样讲学生都好像不明白,但通过观看,学生就可以感受出来。如讲《用眼睛观察家乡》这一课时,只是老师讲,或者是看书上的图片,学生很难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在上课时,我就播放反映中山变化的剪辑,学生看到很多熟悉的片断,发自内心地说出家乡的变化真大。这就是直观教学的魅力,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资源,让内容更为丰富。书本知识的编排因受到条件的影响,信息量相对少,许多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授课的需要,进行多方面地补充,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现在的媒体资源广阔,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上《走进不同的家乡》一课,要了解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只靠书本上的几幅图远远达不到要求,学生也很难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借助多媒体可以拓宽资源,让课堂的内容更为丰富。二、家庭的资源——真实广阔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家长是很好的资源。常言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要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做一个开阔孩子视野的有心人,多一点指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孩子的生活体验就会不断丰富。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大,现在的家庭组合很多都不是限于一个地区,这给孩子更加容易拓宽体验生活的空间。好像本人是地道的本地水乡人,在孩子跟我回家乡时,我就带她去看看田野、河流、家禽家畜等,跟她说我们那里传统节日的风俗,让她了解水乡文化等。而小孩的父亲是粤北山区的人,在回粤北时,我们又带小孩到处走,指点她了解粤北的文化,让她感受粤北山区的民风民俗。正是因为家长的指点,我孩子在作文中写到粤北的地道名菜“酿豆腐”和写出水乡的文体活动“水上拔河”等,在品德课上,她也把两地家乡的图片、所了解的资料进行展示。在班级中,孩子的父母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我们的父母都能够带自己的孩子体验他们父母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在课堂上交流时,课堂将会是汇集五湖四海的民风民俗的课堂,学生的生活体验也会变得真实而广阔。三、社会的资源——反璞归真说起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34年前的一件往事。这件事发生在1975年,那年我刚好读小学一年级,我就读的那间小学是一所五年制的乡村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有一天,校长对我们说请一个陈伯伯给我们讲“忆苦思甜”的讲座。当天下午,我们全校两百多人拿着木板凳集中在操场上(其实是一块草相对少一点的空地),我们前面摆着一套桌椅(当时没有麦克风)。过了一会儿,一个衣着破烂的老伯伯来到前面的桌椅上,我一看,原来是我们生产队的陈伯伯。他当时50多岁,他没有坐下来,而是站起来给我们讲他的经历,主要讲了解放前有一次日本鬼子去到他家抢东西时,他被日本鬼子打,当时他是一边说一边挽起衣袖给我们看他的伤疤。跟着讲了解放前他们没东西吃的艰难生活,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说最长的一次三天没粮食吃,吃的只是我们家乡的“蕉蕾”(没有形成香蕉这部分)。最好他就说现在解放了,有了共产当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过上了好生活了,叫我们好好学习,珍惜幸福的生活。当时的“讲座”大概是30分钟,没有什么大道理。说真的,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觉得“甜”到哪里,但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当时两百多人是聚精会神地听着,而且那次讲座还给我们很大的震撼,记得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生都是边听边流泪。现在,当我们几姐妹一提起“忆苦思甜”,就会想起那件事。我想,事隔三十多年,一次小小的讲座都能让给我们难么深刻的体验,现在,虽然很多的媒体可以让我们领略更多的知识,但一些现场的讲座还是需要的,它让我们感到真实。用好《品德与社会》这套教材,社会的资源真是必不可少。“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品德与社会的课堂面对的是不断扩大范围的学生的社会生活,我们要不断充实、扩大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