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生活处处有信息》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信息《生活处处有信息》教学设计

ID:295923

大小:10.4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6-06-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处处有信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生活中处处有信息》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在整个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开始,对“信息技术”做一总体的阐述,也暨此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后继内容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是一门考察课。为了贯彻国家关于普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精神,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中学有所得,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摆在每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学的津津有味,变被动教学,为学生想学,爱学,是我在教学中努力的目标。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新生,刚进入中学,怀揣着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兴奋和激动,学习态度端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同学之间关系融洽、集体意识强、学生个体表现欲望强。但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家庭条件也不一样,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吸引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②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思路 信息与人类社会到底是什么关系?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两个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基于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考虑,我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做如下处理: 第一,精心设计情景,巧妙引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设计的“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景,任务具体、难度适中、具有挑战、体验过程、富有创造,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引起他们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充分讨论、教师引导点评,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二,认真仔细筛选学生感兴趣、能接受、能推理的信息案例,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人文故事,让学生在探讨、快乐中理解信息的特征。如:“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诸葛亮“空城计”等三个经典案例。 第三,第三,突出了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本中并没有提及“信息的可伪性特征”。但我感觉到“信息的可伪性特征”非常重要,因为它与后面章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联系紧密。根据这一设想,我把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通过投影展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分析资料(或进行科学实验),得出科学结论。这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揭示信息与人类社会到有着怎么样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活动: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能感受到这样的信息,比如:天变凉了,告诉我们秋天来了;马路上的警示牌,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交通安全。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信息,什么是信息呢? 《猜谜游戏》:用随机点名助手抽取同学回答。 1、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 2、白娃娃,爬黑墙, 越爬个儿越变小,再也没法往上长。 (打一文具) 3、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像伞兵。飞到东来飞到西,到处安家把根生。(打一植物)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思考谜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答案的呢?(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谜语的谜面猜出谜底,是因为谜面提供了谜底的相关属性:包括谜底的一些静态以及动态的性状等等,而谜面就是为了我们猜出谜底而提供的信息,进而阐述信息的含义: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4、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即信息是可以利用与增值的)。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氏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即信息可以处理与再生)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个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完成下表1的填写)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