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正负数》教学反思

ID:296140

大小:4.3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6-06-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在“郑州市宋君名师工作室”这学期的概念展示课中,我讲的是《正负数》一课,结合课程设计与概念教学理念,感触颇多。 首先,数学概念的学习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概念的提炼过程。在第一次设计教学过程和试讲时,宋老师的点评是:整节课就是你一问学生一答,你挖好坑带着学生往里跳,这样的教学模式弊端显而易见:1.时间不够用,教师的话越说越多,总怕学生说不到点儿上,一直在纠正或重复,废话连篇,浪费时间;2.捆住学生的思维,不敢或不愿放手,只能越困越紧,事倍功半;3.教师累而学生不知所云,一问一答破坏了学生思维的完整性,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太少,阻碍了创造性的探究。综上所述,这样的课堂肯定难以出彩。因此,我修改了教学设计,把四幅图交给学生探讨,因为已经有了温度的知识经验做铺垫,小组讨论后简单展示,回顾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之后着重让学生对数进行分类,提倡多样化,让孩子抽象出正负数的概念,举例并强化训练。 其次,教师要确定概念的类型,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杨余庆先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第九章——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导学部分提出: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小单元和基本要素,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课本中关于正负数的概念是:像10,200,8844.43,···都是正数;像-1000,-500,-127,-100都是负数。这样的的定义方式是枚举法,属于概念的外延描述。概念定义的方式与儿童的心理运算密不可分,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直观具体向概括抽象过渡,仍然要借助大量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进而理解正负数的本质意义: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同时明白负数的产生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求,扩充数的范围。之前听过吴正宪老师《什么是面积》一课后,吴老师将面积的概念“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一句话视作本节课的“圣经”,建议老师从这一句话着手备课,深入理解概念中每一个字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之后工作室的研讨中,朱震东老师也提到数学概念的“精准”,并提出不仅仅要探究概念本身,还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第三,教师要清楚学生对数学概念已有的认知。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小数、分数和自然数,能举出相应的例子,说出其所表示的意义,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概念形成的过程大致相同:感知具体对象——尝试建立表象——抽象本质属性——符号表征——概念应用。这节课中略作调整,前一课《温度》中,学生已知道“+”“-”能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这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且可以用正负号来表示温度,符号表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它学习环节与上述过程一致。正如杨庆余先生在书中提到:儿童形成数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基本特征是一个通过“内化”达到“守恒”的过程。 第四,在学生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反馈也是不容忽视的。杨先生指出:学生积极地对概念的正反例进行辨别,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反应,学生就是通过外界肯定火否定的反应中获得反馈信息,并不断地进行选择,从而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学习提倡“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的角色只是转变,作用却没有弱化,相反,“课堂放手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考验更大,要求更多,比如教育机智、教师专业能力、课外知识量、生生评价环节的训练等等。因此,在“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念下,教师更是任重而道远。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前提。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