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说课稿及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郑和远航》说课稿及反思

ID:296333

大小:7.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6-07-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细致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全文可以分为两段。第一至五自然段为第一部分,重点写郑和率船队第一次航行的情况。第六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主要写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曾七次远航,为促进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要是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拉,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别的作了归纳综合阐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三、教学重点:郑和第一次远航。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说教法、学法】由于学生对历史比较疏远,知识积累不够。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有关资料,引领学生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质的双赢。我以《郑和远航》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点:先立足文本,抓住重点,然后超越文本,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最后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郑和远航的意义。这堂课的出发点是教材,回归点也是教材,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课上以疑导学,激发兴趣,再以趣激情;课后以情促趣,引导学生课外学习,拓展深化。通过“读”、“演”、“说”、“写”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学生的自主参与创造有利条件。【说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课上反馈:1、自学生字词。2、查字典,写出带点字的意思,并说一说词语的意思。惊叹不已 扶老携幼 严阵以待 化险为夷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组内分好工展示时朗读)4、搜集有关郑和的资料。(其他组补充哦!)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课文写了郑和率领船队几次远航?其中最详细的写了哪一次?为什么不将每次都写详细呢?2、课文1—5自然段分别写了哪些场面?你最喜欢哪些内容?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感情读出来。三、填空1、本文写了郑和带领船队()次远航,其中写得最细致的是第()次,别的()次一笔带过。2.本文是按(   )、(   )、(   )的内容顺序来叙述第一次远航情况的。四、学习“远航的意义”说说郑和远航有什么重大意义?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课文从理解方面来说,难度不高,条理也是很清晰的。其中第一次下西洋分别从“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进行了描述。但是,文章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散乱,难以把握出重点语句,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之初我一度陷进了困惑之中:如何把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和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重点,却也是我难以突破的难点。    经过反复思考,我想尝试这样一个教学方法:把重点从课文中“抓”出来,再一拳打出去,或许这才是最能给学生深刻感受的教学。于是我马上重新再读课文,最后采取了如下的设计:    在教学“扬帆启航”一部分中让学生自读,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很多种,这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感受,但是教师需引导把课堂教学重点要放在宝船的介绍上。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形象也很精彩,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范本,同时透过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宝船的壮观,然后辅以资料补充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以此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加以板书强化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友好往来”一部分时,让学生看“你是从哪些地方品读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的‘友好’的”,再体会 “往来”的意义,辅以资料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友好”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此时板书“友好”,时间恰到好处。在教学“战胜凶险”一部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凶险是什么?重点品读海上风浪大的句子,学习这种兼比喻、夸张和拟人于一处的形式,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方法,目的就在于表现出郑和和他的船队是“勇敢无畏,机智沉稳”的,此时板书“勇敢”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三部分教学结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体会郑和的精神,从来引申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以此作为过渡,品读还有什么样的精神。    在品读第6小节时,应放手让学生采用上述方法自学,从文本的大量数字中体会出郑和和以他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执着探索精神。板书“探索”    最后通过最后一个小节的学习,再返回上述文本中再次强化理解板书出的精神,引导学生洞悉最后一个小节其实是全文的总结,不仅道出了郑和远航的意义,同时也点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的精神品格。    全文教学之后,效果较好,也让我再次意识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抓”和“放”的重要性。其实我们的教学不仅要“抓”“放”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抓”“放”文本教材。从大篇幅的文本中“抓”出能够反映主旨的重点语句,然后在体会时给予学生充分“放”的权利,放他们自由驰骋在理解、品读的空间里,然后再由教师引导抓出品读后的重点,这样方能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紧密结合起来。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再多一点思考,多一点交流,我们也能够在“平常课”中享受到“精彩”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