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案和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变色龙》教案和反思

ID:297722

大小:11.8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6-10-2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变色龙》是人教板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几经修改仍然保留了这篇经典篇目,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本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课文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沙俄走狗形象,巧妙揭示了俄国警察统治的反动和黑暗。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过程与方法:学习小说用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对话中领会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难点: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四、学情分析  本文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小说的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对话来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本文评说小说内容。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教学实际,本课主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朗读法、想象法。这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每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启发合作态度与探究意识,让学生会学习,享受学习。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是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分析,教师指导点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活跃氛围,让学生在感知案情中把握情节,感悟人物刻画的方法;在记者采访中揭示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在对话练习中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六、教学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电教室的学习环境,并利用电脑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新课探究  学生速读全文,合作探究。  1、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2、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3、这篇小说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故事情节复述一下  4、(1)填表  (2)教师板书,明确答案  (3)指导分角色朗读后点评  5、为什么把奥楚蔑洛夫比喻成变色龙?他们又具有怎样的共性?出示幻灯片(变色龙)  6、奥楚蔑洛夫表面上一直变来变去,但实质上有一样东西一直没变。  7、联系时代背景思考环境对人性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8、作者对社会的态度  9、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在读者的脑海中栩栩如生,作者着重从哪个方面塑造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的?  10、总结运用语言描写来了塑造人物的技巧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1~5)奥楚蔑洛夫发现案件。  发展高潮:(6~27)处理案件,因狗主人不同而五次变色。  结局:(28~29)判案结果,狗被带走,受害者遭恐吓  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计  分角色朗读  为了自我保护,根据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奥楚蔑洛夫根据小狗的主人是谁来改变自己的态度  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畸形社会形成畸形人物批判否定讽刺  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  1、写出生活化的语言  2、写出个性化的语言(简洁、精练、准确、生动切合身份、年龄、地位、职业、修养、经历和性格特征等)  回顾小说的基本知识点从而进一步体会阅读小说,应按故事的情节理清脉络  熟悉小说情节,培养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  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  设计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契河夫的短篇小说以对话取胜,语言有显著的特色。课文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理解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小说主题  为学生深透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三)  拓展训练  用所给词语设计一段对话来表现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  分组交流,共同设计  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契诃夫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希望我们在学会这种方法的同时能够真诚友善,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  这一环节由课文过度到生活引导学生真诚待人,表里如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进一步巩固本课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  开端(1-5)奥楚蔑洛夫发现案件  发展(6-27)奥楚蔑洛夫处理  1、不知狗主人,严判  2、将军家的狗,开脱  3、不是将军家的,贬低  4、是将军家的,称赞  5、不是将军家的,野狗  6、将军哥哥的狗,盛赞  高潮案件的五次变色  结局(28、29)奥楚蔑洛夫审案结束。  (七)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一、解读文本,反复研读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中国,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制度。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采用了传统与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比如在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自主探究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学生主动性强,积极思考,分析到位,课堂气氛活跃。在第二课时,由我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表现手法。因为难句所蕴含的意思深刻,学生不容易理解把握,教师给予点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的配合,踊跃思考,很快便领会了句子所蕴含的意义,文章的主旨也随之领了出来,可谓是水到渠成。  两种教学的结合不仅使教学流程顺畅,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学中的难点也可以化难为易,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好的实效性和真实性。  四、言者,心之声也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