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教案

ID:299185

大小:12.6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1-0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并理解部分词语“呼风唤雨、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洞察、探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根据语言现象,进行语言、说话训练,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语言简洁与条理的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四年级小朋友写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             (1)解词: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什么?为什么?读题 (2)世纪呢?一个世纪多少年吗?我们现在几世纪?刚刚过去的是20世纪。从1900——1999年。(你真了不起,知识面还真广!) 想不想知道路甬祥爷爷写了些什么?赶紧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读不通顺的或是比较拗口的地方标注一下,并且多读几遍。 2、反馈难读的句子,在反馈的过程中读词并理解。(你觉得哪些句子第一次读的时候比较拗口?) (1) 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课件出示) 这句话到底该怎么读,联系上下文,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正确的理解。是的,达到了一百万年以上的才是上百万年! 指名读,齐读 读读第四自然段,带上笔划划哪些是发明,哪些是发现?你知道了吗?什么叫发明?什么叫发现? 导:长句难读,但有些句子不长,它的标点特别,这样的句子读好了,有一种情感就会油然而生! 出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自由读——学生问师答——交换读——学生自问自答——读出来了吗?一种什么情感?板书:设问 在反馈难读的句子的过程中,把“引用”这一方法也带过。 3、咱们差不多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路甬祥爷爷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 其实大家表述的不外乎就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指——指——指,有问题吗?“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精读课文,感受内容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哪个地方最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默读,点画文句。 预设一: 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自由读 2、再读(以师生接读的形式),20世纪人类登上——,潜入——,洞察——,探索——, 3、这么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来读一读,把你们的感受带进去! 4、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动词)我们也用上一些动词来说说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同桌讨论一下。 5、继续接读,20世纪,————等,这个等里还有什么?预设:举例 出示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预设二: 出示: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 (1)导:是呀,这就是二十世纪,短短100年可以拥有那么多的成就,真可以用——齐读,(2)简介: 这句诗原是唐朝诗人岑参,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来形容边关下大雪后的景象的。齐读 (3)为什么这句诗被作者引用到课文中来了呢?学生说 (4)这是用了诗人的语言来描述,你能不能用咱们自己的话来描述?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形容。 预设三: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课文是写20世纪的这个社会,却写了20世纪以前的社会,你们发现了吗?这是为什么?(对比)读句子,20世纪前的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板书:农耕社会(耕) 1、农耕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交流拓展: 读好文中句:那时没有(  电灯),没有(  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就直接让学生接说没有——没有——没有—— 想象:孩子们,没有这样的东西,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老师给你句式想象 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      ),只能(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什么都没有,人们的生活多么不方便)于是古人充满了幻想,他们幻想有—— 古代有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千里马——嫦娥奔月— 作为二十世纪出生,长在二十一世纪里的孩子,请你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228772-1-1.html),你会怎么读?(自豪) 四、写话训练: 20世纪的科学发明和发现真是奇迹,让人出乎意料。它让我们的生活舒适和方便,连过去的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那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呢?这儿路甬祥爷爷没有举例子,我们也来举个例子说说,活学活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小的提示: 出示:当我看电视时,只需轻轻地按动遥控器,清晰的画面就会展现在眼前;当我                                                                                    。 交流,学生写的话。 小结: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它为我们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你明白了吗? 回文第一自然段,再读第一自然段。 (自豪地读,骄傲地读) 20世纪已经过去了,那就让我们带着憧憬,畅想21世纪吧! 【说课材料】 实实在在为语文 曾记得语文教学改革专家杨再隋教授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提出要“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着手准备上这一堂课时,脑海里的确就是这样想,语文课就应该实实在在,怎样把每一个环节上实在,怎样在自己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更多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就体裁而言这是典型的科普类说明文。这类题材并不好上,从学生而言喜欢这样的内容,但没有基础,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课外阅读、积累;对于教师处理不当变成科学常识课,失去语文本真,缺少语文味道。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目标牢牢锁定为理解、品味、运用语言,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而整堂课预设下来,我认为自己对于语文学科扎实、实在诠释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落实初读,根据文本特点实实在在解决学生读正确、读通顺的初读目标。 科普类说明文涉及科学常识的介绍,往往所含较多生字,对于学生来说接触起来比较陌生,而这篇教材体现更为明显,有许多长句子,学生在停顿上极易发生问题。如果初读只给学生的生字词语加以反馈,那么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在课堂上能在初读课文中真正做到读正确、读通顺并没有真实显现。而且我认为初读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由此在初读中我给予了学生两种基本的初读技能,一是能根据上下文学会对长句正确停顿;二是能根据上下文内容来理解相关词语。实际操作下来发现还是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比较扎实地完成对课文地初读,真正落实了这一步目标。   二、抓住训练点,有效预设,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纵观整堂课,我认为自己还是实实在在地把科普类说明文上出了语文味。在教学中,我不是带领学生直奔“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这个常识性的内容,仅仅把理解课文作为一个基本教学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中精炼出为语言学科的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那些最具语文价值的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如在初读中我抓住停顿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好长句,“发明”“发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来加以区分;第三节教学中抓住课文典型句子“在农耕社会,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进行细致品读,并给与学生固定句式“在农耕社会里,人们没有(     ),只能(      )。”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充分体会农耕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极受自然约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20世纪呼风唤雨的感受;在第四节中抓住典型短语搭配形式“登上”“潜入”“洞察”进行品读,并仿用作者这样的搭配让学生来列举还有哪些发明、发现等。甚至在课堂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到20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后,我具象“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两个抽象度极大的词汇给与句式让学生进行当堂写话,即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如何为人类造福的语言训练。旨在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也比较自觉地关注说明文语言的表达,能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运用性活动中,调用已有经验和语言去为新的表达目的服务,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体,真正成了语言实践的主人。而实际课堂下来,的确这样的训练自我觉得语文味十足。 应该说在上述课堂侧重点下,的确作为语文课,我能初步实现本堂课的目标。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上下来觉得在这些方面还需要认真改进:一是在主干问题的引导下,对于课文的中心句的回环做得过多了,以至于在时间的控制上超时了;二是在有些环节的细节的处理上还是显得过于急燥,未能把学生的生成及时的把握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