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教案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高平市特立中学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劝学教案苏教版

ID:1026103

大小:27.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劝学[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积累“劝、已、就、中、疾、致、假、绝”等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然、焉”等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2.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二、能力训练目标: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理解文言词语和句式的能力。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三、德育教育目标: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伤仲永[反面]二.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激励学习方面的一篇美文。三.作者简介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尊称他为荀卿。曾游学于齐,后三为祭酒,继赴楚国,由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著作终老其地。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一书共20卷,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所作,少数出自其弟子之手。《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四.教师范读或听文本朗读录音。五.学生自读。六.文本解读。(一)第一二段:1.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已于輮有中然就参省知重点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问:文本的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提出中心论点。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4.学生试读试译。(二)第三段:1.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而疾假水绝生重点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小结: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学习的作用。4.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善假于物的事例吗?5.学生试读试译。提示:乌鸦喝水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狐假虎威(三)第四段1.提领重点词句。重点词:焉跬步无以一用心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难译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问: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了学习的哪个方面?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讲的?明确: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讲的:一要勤积累,二要坚持不懈,三要用心专一。 七.小组活动。试把文本的结构纲整理出来。提高自己青出于蓝中学习的重要性冰寒于水木受绳则直知明而行无过矣心(正面设喻)改变自己: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论学习的作用:弥补自登高博见点己不足(反复设喻)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善假于物也↓假舆马假舟揖学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不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要坚持不懈骐骥驽马以(正反对照设喻)朽木金石已要专一蚓——用心一(积的保证缺一不可)蟹——用心躁八.探索文本写作特色。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试结合最后一段谈一谈。九.整理知识卡片。通假字:輮有知生兼词:焉活用:輮水利一上下日古今异义:金爪牙寄托用心闻实虚词:劝已中然就疾假致绝焉特殊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难译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固定结构:无以(有以)名句:课内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节选之外的名句: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②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附《劝学》练习学案(一)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①木直中(zhòng)绳     ②虽有(yòu)槁暴(pù)   ③不积跬(guǐ)步         ④锲(qì)而不舍   ⑤金石可镂(luò)            ⑥驽(nú)马十驾   ⑦假舆(yí)马者            ⑧輮(róu)以为轮   ⑨用心躁(cāo)也         ⑩生(xìng)非异也。   A.①②⑥⑧⑩    B.②③⑤⑥⑧    C.④⑥⑦⑨⑩    D.①③⑤⑦⑨   (二)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假(借助,利用)虎威     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    行将为(被)人所并   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    专心致(尽,极)志    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   劝(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劝说,阻止)架   (三)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四)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五)指出没有词类活用的句子()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六)指出句中多义词的正确义项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极,非常    C.横渡,横穿    D.高超,绝妙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A.客舍、房舍    B.住宿、休息    C.放弃、不要    D.施舍   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金属    B.黄金     C.锣    D.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七)将下面这些比喻按要求加以归类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A.用相同类型事物设喻,从同一角度表达意思的有_________________   B.将相反情况组织在一起,从对照中揭示道理的有_________________   (八)下面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一句的几种翻译,请选出最佳的一句()   A.刻一下就舍弃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B.刻一下就放掉它,朽木也不会折断;一直刻个不停,金石也能刻成    C.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D.刻一下就停下来,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成功;一直刻个不停,即使是金属、石头也能雕刻出成品。   (九)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B.善假于物也/于是余有叹焉/青取之于蓝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如登高之博见   (十)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于车马的人,不是脚长得利于行走,却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本性与人比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A.善假于物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蚓无爪牙之利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①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④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       B.得到渡过大成绩   C.得到断绝快功绩         D.达到横渡强成功    3.填空。   本段在论述学习贵在积累时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   4.文中以“骐骥”为喻,用意在于()   A.说明即使天资很高,如果不专心致志,也不能有所成就。   B.说明即使是个千里马,如果不发挥它的才能,也不能有所成就。   C.说明人即使天资很高,如果没有恒心,也不能有所成就。   D.用名马比喻名人,说明名人成就事业并不困难。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刻几下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B.刻几下但是马上放弃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   C.刻几下于是就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断。   D.刻几下并且丢下,腐朽的木头也不会刻断。   6.下列判断正确的几项是()   A.“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B.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述的。   C.文中的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E.本段的比喻有许多不符合科学实际,因此用这些比喻是不能说明道理的。   F.本段三层意思各有侧重,但又紧紧相承,层层递进,即知识必须积累,积累必须有恒,有恒还须专一。   (十二)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也。”选自《春秋》   注: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景公召而数之数:屡次   B.寡人将大诛于子诛:责罚   C.而君反以罪臣罪:责怪   D.仓库少内内:交纳   2.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退而自察也  自察:自我反省   B.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C.原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   D.再拜,便僻    便僻:气愤的样子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死之      b.景公许之   c.今子治而乱   d.景公迎而贺之   A.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B.两个“之”字意思相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C.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相同   D.两个“之”字意思不同,两个“而”字用法不同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   a.属托不行b.以利贫民   A.a.下属请求的事情都不准许b.把好处让给贫民   B.a.上级嘱咐的事情都不去做b.以此使贫民获利   C.a.不听从私人请求和托付b.用来使贫民受利   D.a.不接受亲属委托的事情b.认为这对贫民有利   5.a.并会赋敛b.便事左右   A.a.并且乘机增加赋税b.随意送给您的亲信   B.a.加倍征收赋税b.随意送给你的侍从   C.a.会同官吏一起收刮b.随便赏给自己的部下   D.a.上下串通一起收刮b.就让部下得到好处   6.a.子强复治东阿b.寡人无复与焉   A.a.您一定要再治理东阿b.我不再指责了   B.a.您务必要再去治理东阿b.我不再指责了    C.a.您尽力再去治理东阿b.我不再干涉了   D.a.您坚决地再去治理东阿b.我不再干涉了   7.以下六句话,属于晏子治理东阿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b.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c.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d.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e.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f.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A.a.b.c.d.e.f.     B.b.c.d.f.   C.c.d.e.                 D.c.d.   8.下列对文章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奉公,为民着想,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只好改弦易辙,营私舞弊。晏子痛感景公昏庸,辞官而去。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治绩显著,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来营私舞弊,民不聊生,反受到赞扬。晏子说明真相,使景公翻然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因而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到易行,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受到景公的赞赏。景公挽留他继续治理东阿。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却受到景公的责罚;后来改道易行,反受到景公的褒奖。晏子见景公明白了事实真相,便表示愿终身为景公效力。   参考答案:   (一)A(二)B(三)B(四)D(五)C   (六)1.C2.C3.D   (七)A.1.4.5.7B.2.3.6   (八)C(九)B(十)B   (十一) 1.C2.D3.比喻、正反对比4.C5.A6.BCDF   (十二)1.A2.D3.D4.C5.B6.C7.D8.B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