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想北平.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十一课 想北平.13

ID:1026769

大小: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专题概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本专题通过有关家园的散文对这一人文母题进行梳理。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等,第二板块“恒久的烙印”中的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的归依,是人生命的确证。 第一板块   漂泊的旅人 想北平每课一背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文助读】:“怜”,爱怜。“滋”,沾湿。“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秒笔诱思】: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具体描绘了怎样的情境?【秒题点拨】:承接颔联,具体描绘彻夜难眠的情境。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这就把彻夜难眠的情境形象传神地描绘出来。这一联对仗工整,描绘细致。自主探究 语言积累一.重点字词大集中1.生难字廿七(niàn)粘合(niān)什刹海(shí chà)辜负(gū)菜圃(pǔ)空旷(kuàng)橘子(jú) 2.多音字辨析          (shén)什么                        (chà)   古刹(nin)粘合什                                     刹(粘      (shí) 什物                        (shā)   什刹海(zhān)粘贴3.形似字辨析沙 (shā)  沙石             魁(kuí)魁星纱(shā)纺 纱      愧(kuì)愧杀砂(shā)砂布傀(kuǐ)傀儡4.词义详解俊伟:清俊雄伟均调:配合得均匀合适愧杀:形容极度惭愧清福:指轻闲安适的生活二、背景资料全搜索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师生互动 课文发散一、文章结构巧图解                            我对北平知道甚少   想            对北平的热爱和思念                      抒发对北平说不出的爱北写北平的特点和对北平宁静、布置匀调北平的思念  平北平物产丰富、贴近自然直接抒发想念北平的感情二、课文精讲诠释互动赏析1.阅读第一到第三小节提问: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提问:作者第一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他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明确:本段的中心句是“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作者出生在北平,成长在北平,一直到二十七岁都生活在北平,那么他是否应当对北平很熟悉与了解呢?他如此之久地生活在北平,理所当然地应当了解北平,可是他却没有,说明北平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直接写北平之大,间接类推自己知道的北平小)提问:作者第二段一开始就讲:“可是,我真爱北平”,可是二三两段都写道“我说不出”。这是否矛盾呢?他是否真的没有表达出来呢?明确:不矛盾,“我说不出”并不是不知道,而是难以表达。作者以出色的语言功底成功地把对北平地爱表达出来了。提问:第二小节作者是如何具体表达对北平的爱的呢?作者写提到母亲的作用是什么,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通过类比手法,把对北平的爱比成是对母亲的爱——孩子对母亲的爱提问:.作者说历史和风景名胜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历史加上风景(即自然)构成的便是北平的全部,和上面所说的枝枝节节相对照——爱屋及乌的爱作者说“每一个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其实便是直抒胸臆地表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北平融为一体的爱的境界——融为一体的爱提问:第三段是如何表达对北平的爱的?明确:作者对北平的爱并非是音乐和图画所能表达的爱,这种爱已经深入作者的血液、性格与脾气之中。是难以用言语和图画表达的——难以言表的爱 1.阅读第四到第五小节提问:阅读北平和巴黎的区别,概括北平的的特点。明确:北平的特点:①北平“热闹”,但北平“动中有静”       ②北平布置更为匀调,人为中有“自然风景”       ③北平花多菜多果子多,更贴近自然提问:总结北平和巴黎等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的结果,到底哪个城市最好?作者为什么这么讲?明确:北平好。作者采用以情驭景的方法,因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主观色彩较重。3.阅读第六到第七小节提问:第六小节中为什么要写“好学的、爱古物的人”?明确:①北平书多古物多,历史文化悠久②好学的、爱古物的人爱北平,像“我”一样不好学不爱古物的人也一样爱北平,正说明北平很优秀,不管什么人都会爱北平。提问:作者对通过这些细节而写出了北平的美好,这样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明确: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提问:作者是通过哪两个方面说明北平接近自然的?明确:从它里面说,里面远离现代工业。从它外面说,外面闲适悠然。提问:体会本段最后一段话,看看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么说?明确:说明作者此时不再北平,思念北平,日子过得不好。4.阅读第八小节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落泪?明确:①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直抒胸臆②和文中第二自然段相互照应,表达作者对祖国安危的担忧——照应前文深层解析 技巧归纳一.情感剖析老舍对北平的深沉的爱,像儿子对母亲一样,包含了眼泪和微笑。这种爱是完整的,与生惧来的,说不出的,有孩子般的骄傲与自豪,这些让老舍想北平想得掉眼泪。1936年北平的特殊环境让这份眼泪之中多了惦记、牵挂和担忧。只因爱而痛,关心而乱,再来看标题的“想”。这是“相”和“心”的结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闻一多说的“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二.写作借鉴1.衬托手法: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2.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1)“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2)“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俏皮,但通过这两件典型的事物的对比,透射的是老舍对于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也有老舍的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3)“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似水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也没有自怨自艾,仅仅是沁入骨髓的思念。3.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朴素中蕴含典雅。“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令人回味无穷。4.句式灵活,整句的运用,使语言抒情味更浓。能力提升  知识宝库一.能力拓展比较阅读  (1)学习新课文,但同时也要回忆旧课文,并把相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时时进行比较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  (2)自由讨论已学过的三篇课文,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二.素材集锦老舍关于北平的文字一九四九年年尾,我回到故乡北京。我已经十四年没回来过了。虽然别离了这么久,我可是没有一天不想念着她。不管我在哪里,我还是拿北京作我的小说的背景,因为我闭上眼想起的北京是要比睁着眼看见的地方更亲切,更真实,更有感情的。这是真话。(《我热爱新北京》)许多好小说是由这种追忆而写成的;假若这里似乎缺乏一二实例来证明,那正是因为例子太容易找到的缘故。我们所最熟习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很能得一些印象,得到一些能写成很好的旅记的材料。但印象终归是印象,至好不过能表现出我们观察力的精确与敏锐;而不能作到信笔写来,头头是道。至于我们所熟习的地点,特别是自幼生长在那里的地方,就不止于给我们一些印象了,而是它的一切都深印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对于它能象对于自己分析得那么详细,连那里空气中所含的一点特别味道都能一闭眼还想象的闻到。(《景物的描写》)精选好题 自主评价 一.知识掌握(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拾级而上shè惊蛰zhì舷梯xián翘首qiáoB.惦记diàn氤氲yīnyūn袅娜nuó粜卖tiàoC.少不更事gēng妖童媛女yuàn敛裾jū羯鼓xiēD.傩送nuó炮烙páoluò朱拓tuò牲醴lǐ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徇私厮浑顾盼神飞偏僻怪张B.杜馔分蘖沸反营天少不更事C.拮据泅水唯唯诺诺天作之合D.歆享寒喧蓊蓊郁郁买牍还珠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一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B.加入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大型汽车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C.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物品。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或建立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5..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毕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 ,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工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里程碑。①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②不仅学问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③而还没有湮没这成就④而这成就还没有湮没⑤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⑥过去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A.①③⑥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②④⑤二.能力提高(40分) 1.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相关练习(30分)蜗牛(一)苏轼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蜗牛(二)苏轼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1).这两首蜗牛诗,都是苏东坡写的。请分析两首诗所刻画的形象的相同点。(6分)(2).通过对蜗牛形象的刻画,诗人想表达怎样的看法?(8分)(3).你认为哪一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说说理由。(16分) 2.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个虚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10分)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牡丹本身不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②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之态。③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的木干之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④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亦均秀丽可观。三.作文题(35分)  有首歌唱得好“美不美家乡水,美不美家乡人”,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人儿虽不能说是“十足的游子”,但却也是难得回家,因而,我相信我们在此的许多同学内心同样也深埋着一颗“爱家”、“爱家乡”的种子,这颗种子,或许在清晨当我们疾步于雾霭之中时被摧醒,也或许在傍晚当我们漫步于落叶之下时被惊动。那么,今天,请大家就借此大好机会尽情一吐心中的那份牵挂,那份惦念吧! 以“想家”或“想家乡”为话题,当堂训练,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1.BA惊蛰zhéC羯鼓jiéD朱拓tà2.CA厮混乖张B杜撰沸反盈天D寒暄买椟还珠3.DA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增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B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C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使用对象是别人的不法行为。4.DA本栏目是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或者本栏目将……进行了再创作。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建立了石油储备”搭配不当。C初涉文坛,她的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5.C二.能力提高1.(1).相同点:都有喜欢“升高”的脾气、秉性,都有“粘壁枯”的下场、结果。(2).借蜗牛的形象,苏轼辛辣的嘲讽了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干求功名利禄最终身败名裂的人。比较而言,第二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从形象上说,第二首诗从“腥涎”入笔,更给人丑陋之感。从行为来说,“不知回”比“不知疲”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3).第二首诗是苏轼的修改稿,说第二首诗更好应该是定论。从喻体的合理性来看,“腥涎”也是“升高”的本钱、依据。相应的本体,可以理解为墨水——肚子里一点点歪墨,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却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2.②④③①三.作文:略真题回放 高考指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2007,北京卷)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 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②熙:光明、兴盛。③临:统管、治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   B.死不还踵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唱:倡导   D.察其党与察:仔细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行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参考答案]6.A。踵,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一句;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中,“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也曾学过;察,《石钟山记》“徐而察之”用法就和此处相同。A项的“正”应该是一个使动用法,使……正。因为其他三项词义都比较常见,难度并不大。7.C。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其他三项,A项两个“至”字,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两个“以” 字,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凭借。8.B  。A项是一个承接关系复句,应该补出“则”,相当于“那么”“就”;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省略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应该用“故”,而应该用“而”。所以不符合文意的应该是项。9.C。因为题干问的是“全部”,解答这道题,可以用排除法,①句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有限,③句是说世风流俗对人的影响,这两项,都不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把包含①③的项排除就可以了。其他四项,⑤句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礼义教化的作用。②句用了一个递进复句,从反面强调礼义教化的重要性,④句“百工维时,庶绩咸熙”是重视礼义的结果,⑥句说孔门弟子“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是礼义教化的结果。10.D。本段文字的主旨在于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修治礼义,任用贤能,这样就可以做到“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因此,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D项的表述与文章的主旨相抵触,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