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麦当劳的中外文化意义;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了解文化冲撞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化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以及麦当劳文化的“中国化”; 2、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复兴与“全球化”的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三班有一个特殊的成员,她就是德国学生尤哈娜,她通过YFU这个组织,作为学生使者来到中国进行文化的交流,而今年我们班的刘飞林也将通过这个组织到德国交流学习一年。可见我们的地球变得越老越小,各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那么你还能举出一些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例子吗?(现代生活中的或者是中外历史上的) 明确:大家说的很好,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也会在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中有一个极其成功的案例,那就是麦当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中国的饮食文化历来闻名世界,那么薯条和汉堡究竟为什么能够赢得中国人的青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二、教学过程: 文本研习 我们在周三的早读课上对这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希望能够和同学探讨的问题,老师简单地把大家的问题进行了归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的含义?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深奥,让大家觉得无从下手,下面我们简单地来分析一下这个句子,文化所引起的变动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引起的变动是双向的,“文化的冲撞中,没有哪种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换句话说就是文化的冲撞中每一种文化都是主动的。那本文用了麦当劳进入中国的案例向我们论述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们就从案例入手,从别的同学的提问中寻找答案。 1)、麦当劳在拓展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请同学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信息。 在美国 在中国 速度 快捷 速度放慢 价格 廉价 相对较高 接受群体 大众 中产阶层 市场定位 便捷快餐店 闲聊、会友、亲朋好友聚会,个人或家 庭庆典仪式甚至是读书写作的好地方 麦当劳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融入中国,开拓中国市场,有哪些措施? 在北京把麦当劳塑造成是中国的麦当劳公司,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
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让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文化” (教师展示PPT讲解) 教师:但是大家可曾知道,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麦当劳在融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放资料) 明确:麦当劳在全球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走了很多弯路的,一开始麦当劳采取的宣传策略是全球统一宣传策略,忽视地域和国别的区别。在宣传的过程中麦当劳开始了采取了无差别的品牌宣传策略,忽视了各国文化心理和审美习俗的别人。比如说麦当劳喜欢找一些体育明星做品牌代言人,但是有些明星从事的运动在美国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在别的国家却不能激起波澜;麦当劳在美国是属于中低档的餐厅,顾客主要是蓝领等中低收入阶层,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确实中高档的餐厅,光顾的是较高学历交高收入的白领,他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趣味是不同的;美国人喜欢吃牛肉,麦当劳的食物主要以食物为主,而东方人却喜欢吃鸡肉,这些问题曾一度让麦当劳在东方国家的顾客满意度下降,这些对于世界级的著名品牌来说是致命的。 2)、那么麦当劳是不是完全放弃了自己在美国的企业文化呢?他有没有不变的地方? 明确:不变的是,麦当劳的产品风格,优质的服务,管理模式(第六节) 3)、那么相对保守的中国人又怎么会接受了相对单一的速食食品呢?(中国人在接受麦当劳的过程中有没有改变?) 明确:因为麦当劳里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就餐理念,每一个去麦当劳的顾客都能够享受优质的服务;麦当劳就餐环境很好;中国人也接受了西方人的就餐礼仪,在麦当劳就餐会更加的自律;中国人相信麦当劳的食品是根据人们日常营养所需配制的,是具有“现代性”的食品 深入探讨 其实麦当劳进入中国,并且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过程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文化的冲撞与融合。那么请大家根据上面的麦当劳的案例的分析,来 麦当劳麦当劳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