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第二单元第课滕王阁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第二单元第课滕王阁序

ID:1103019

大小:2.5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4-2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5课滕王阁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被誉为“神童”。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赏识,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年(666)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王勃南下,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在前往交趾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作品  著有《王子安集》。代表作品有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篇《滕王阁序》。评价  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辞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二)人物轶事千金难买一字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句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25/25 ‘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衙卫回到府衙,在阎都督面前伸开巴掌,竟空无一字。阎公自语:“怎么会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呢?千金难买一字啊!”猛然一惊,莫非是一“空”字?“妙哉!好一个‘空’字!”众人附和称赞,“绝妙!奇才!”阎都督拍案称绝:“‘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这个‘空’字用得妙,万千感慨,尽在这个‘空’字上。”(一)背景链接王勃才高志更高,但接连受到打击后,他的意志不免有些消沉,他孤身一人流落异乡,决定到交趾去与父母团聚。他路过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就顺道拜望了洪州都督阎伯舆。时值九月初九重阳节,阎都督邀请了许多名士,在重修的滕王阁上登高、欢宴、赋诗。才名出众的王勃也被主人留了下来。酒过三巡,都督府的一个幕僚提出为重修的滕王阁作序之事。阎公有意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当仁不让,即席作《滕王阁序》,“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这篇骈文,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气势奔放自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Ⅱ.文化常识1.棨戟遥临。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这里代指仪仗。25/25 2.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6.等终军之弱冠。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7.舍簪笏于百龄。簪笏:簪笏指冠簪和手板。古代笏以书事,笏笔以备书。古代仕宦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 和星空的划分对应起来,即地面上的某处可以在星空中找到某一对应的范围,称为分野。翼、轸:都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传说25/25 间常现紫气,请雷焕来看,说是宝剑之光气达于天,地在丰城,张华于是任雷焕为丰城令,掘狱屋基而得双剑,名龙泉、太阿。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不接待其他宾客,只特设一榻接待徐稚,徐稚来,就把榻放下,走后则挂起,故后世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新州:州名,今广东新兴,这里是以其居官地而名其人。懿范:美好的风范。懿,25/25 25/25 25/25 污浊之境也能保持自身的纯正。涸辙:先前有积水后来又干了的车辙,典出《庄子·外物》中有鲋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求活25/25 正贤能,被举荐而终不见用,后归田终老于家。阮籍:三国魏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可走处便恸哭而返,借等:同于。终军:《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今两广一带)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缨,必缚之而致皇宫门前。后用“请缨”指投军报国。弱冠:指20岁,古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投笔:指投笔从军。这里问他学《诗》没有,他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说25/25 召见相如。凌云:指司马相如的《大人赋》,武帝读了飘飘然有凌云之气,这里借指作者自己的文章。钟期:即钟子期。《列子·汤问》应,意为竭尽才能,写诗作文。潘:潘岳。陆:陆机。潘岳、陆机都是晋朝著名的文人,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中说“陆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5/25 2.把握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文中典故的运用,领悟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情。3.辨别筛选文中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一、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襟三江而带五湖   襟:      带:      2.控蛮荆而引瓯越引:      3.徐孺下陈蕃之榻下:      4.雄州雾列,俊彩星驰雾:      星:      5.宇文新州之懿范懿:      6.腾蛟起凤腾:      起:      7.路出名区出:      8.时维九月维:      9.序属三秋序:      三秋:     10.俨骖于上路俨:      上:      11.披绣闼披:      闼:      12.俯雕甍甍:      13.山原旷其盈视旷:      14.川泽纡其骇瞩纡:      15.云销雨霁销:      霁:      16.彩彻区明区:      17.翻译下列句子。(1)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译文: (2)童子何知,躬逢胜饯。译文: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译文: (4)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25/25 译文: (5)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省略句)译文: 明确:1.以……为襟 以……为带 2.连接 3.使……下 4.像雾一样 像星一样 5.美好 6.使……腾 使……起 7.过 8.句中语气词 9.时序 古今异义词,秋天的第三个月 10.同“严”,整齐的样子 高 11.打开 门 12.屋脊 13.辽阔 14.纡回曲折 15.通“消” 雨过天晴 16.天空 17.(1)南昌城处于瓯越与中原接壤之处,(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2)我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盛大的宴会。(3)蓄积的雨水已干,潭水寒而澄清,烟雾似乎凝聚不动,暮色中远山显出淡淡的紫色。(4)整肃的车马在高路上前行,到崇山峻岭去寻访美好的风景。(5)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环节二:把握文意1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体现滕王阁秋天美景的一组是(  )①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②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③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④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⑤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A.①③⑥       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选B 此题宜用排除法,②说明观览的地点,③赞美居民的豪富。这两句写的不是“秋天”特有的景致。19.对课文2~3自然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虽然没有脱离传统悲秋的习惯,但却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B.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水色的色彩变幻。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D.本部分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解析:选A A项,作者是一反传统悲秋的习惯,将眼前的秋景注入了心中的豪迈,使景物描写平添了一份洒脱之气。20.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25/25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解析:选D D项“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说法错误,应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二、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遥襟甫畅       襟:      甫:      2.逸兴遄飞遄:      3.时运不齐不齐:     4.命途多舛舛:      5.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屈:      窜:      6.所赖君子见机见机:     7.达人知命达人:     8.穷且益坚穷:      9.北海虽赊赊:      10.扶摇可接扶摇:     11.阮籍猖狂猖狂:     12.目吴会于云间目:      13.翻译下列句子。(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译文: (2)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译文: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译文: (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译文: 明确:1.胸怀 刚、顿时 2.迅速 3.有蹉跎、有坎坷 4.乖违、不顺 5.使……受屈 使……25/25 出走 6.古今异义词,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 7.通达事理的人 8.古今异义词,困厄、处境艰难 9.远 10.猛烈的旋风 11.古今异义词,狂放、不拘礼法 12.名词用作动词,看 13.(1)宴会上,动听的排箫声响起,好似清风拂面,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遏止了白云飞动。(2)远望长安,遥看吴会。(3)怀念朝廷却又不被召见,不知何年才能被皇帝召见?(4)早年时光虽已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为时不晚。环节二:把握文意14.下列各选项属于作者感叹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和怀才不遇、功业无成之悲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B A项,①怀才不遇;②宇宙无穷、个人渺小之悲。C项,①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要积极、乐观;②反衬自己意志坚定。D项,①写宴会兴致极高;②感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15.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部分由对登高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从全文看属于文章过渡部分。B.本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瀚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全文最具有思想意义的警句,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志向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D.本部分运用了大量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含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解析:选A A项,本部分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对人生的感慨。16.对文中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解析:选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无恨主之意。三、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无路请缨       请缨:     2.等终军之弱冠等:      3.接孟氏之芳邻接:      4.叨陪鲤对叨:      25/25 鲤对:     5.盛筵难再再:      6.恭疏短引疏:      引:      7.翻译下列句子。(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译文: (2)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译文: (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译文: 明确:1.指投军报国 2.同于 3.结交 4.惭愧地接受 指接受父亲的教诲 5.第二次 6.书、撰写 序 7.(1)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2)我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3)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只能把玩着自己的文章独自叹惋;既然遇到了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环节二:把握文意8.下列各句属于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一句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B.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C.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D.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解析:选C A项,是写空有报国之志的感慨;B项,是写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却能在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D项,是作序的意图。9.对本部分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作者先以终军自比,表示请缨;再以班超、宗悫自许,表示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B.本部分含蓄地叙述了作者弃官事父“路出名区”得以结识各位嘉宾的人生际遇。然后以四字短句,表示明日接受父亲的教诲和今日拜谒阎公,都是值得喜悦的事。C.作者追昔抚今,抒发心事,表达了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门的苦闷,也暗示了自己不甘心做“一介书生”的决心。D.第7自然段提到潘岳、陆机的目的是自比,自己的才华与他们相当,流露出作者恃才放旷的个性。解析:选D 写潘岳、陆机的目的是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25/25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志向1.从教材中积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虽感慨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却没有放弃对自己志向的坚守。“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没有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虽然失意,但济世的志向并未泯灭,正因为对志向的坚守,他才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2.从历史中积累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其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辍,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3.从现实中积累张瑞敏是海尔集团总裁。1999年,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也是该次入选的亚洲家电企业里唯一的一位企业家。张瑞敏早年立志要把名不见经传的海尔做成全球知名的品牌,改变洋电器独霸天下的局面,为国产电器争得荣誉。海尔集团14年来以平均年增长82.3%的速度高速稳定发展,近几年来,其在全球市场的开拓尤为引人关注。海尔集团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抓住机遇,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机场竖起的巨幅广告牌,已成为东南亚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4.从名言中积累(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3)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德国谚语(4)人无志向,和迷途的象一样。——朝鲜谚语(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二)这样运用素材有志向的人,生活不再彷徨,人生不再苦闷,志向时时激励他们,不会放慢前进的脚步,不会让时间在自哀自怜中荒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正是有了这样的爱国志向,鲁迅才弃医从文,用他如枪如戟笔唤醒国人,爱国的夙愿得以实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几十载矢志不渝,终于指引中华民族摘掉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5/25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四岁能让梨”、才华横溢的孔融因为胸无大志,兵败而死。反观,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终成一代文豪,人生如一本书,志向就是前面的目录,短短几页,却决定了一本书的内容。写一首简单的歌,为志向起舞;诵一曲豪气的诗,为志向打拼。[领悟] 文章先论述志向能帮助人成功,指引人生的方向,举出我们熟悉的鲁迅和周恩来确立志向的事例,接着深入一层地论述确立志向对人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由“四岁能让梨”的孔融联想到熟悉的王勃,并引用他的名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由此看来,素材的运用要围绕中心,学会类比联想、正反对比联想等,只有如此,才能把我们积累的素材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文中。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的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五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25/25 (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性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佳作赏析本文犹如一首哀伤的挽歌,悼念着王勃诗意的灵魂,吟唱着阁子的感伤与忧郁。通篇描写,细腻而清丽,语言优美,具有诗意的韵律,空灵中透着一份清高、一份落寞,还有一份对故人的赞叹和惋惜。写作借鉴1.学拟题文章以“流泪的滕王阁”为题,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别出心裁,把滕王阁拟人化,“流泪”形象地表现了滕王阁对王勃逝去的哀伤,也表达了作者对英才早逝的绝代才子的悼念之情。2.学修辞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如“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形象地写出了游人对滕王阁的思念与爱恋。3.学引用文中引用了王勃的诗、李清照的词,还有昆德拉等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更好地突出了主题。4.学化用在“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一句中,作者没有简单地照搬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是艺术地进行了化用,用优美形象的散文化语言再现了那幅美丽的画面。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25/25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翻译] 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明理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吸取他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是我们每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上枢密韩太尉书①苏 辙太尉执事②: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④,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⑤,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注] ①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第二年,苏轼、苏辙兄弟高中进士,“三苏”之名遂享誉天下。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②执事:侍从。③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④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⑤疏荡,洒脱而不拘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译文: 参考答案: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参考译文: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25/25 朴树,本名濮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男歌手。1994年开始音乐创作。出道20多年,仅出了两张专辑,却有《白桦林》《那些花儿》《生如夏花》等经典之作。蛰伏10年后,一曲《平凡之路》让他再次热度回归。音乐之路              让高晓松发掘朴树的正是那首《白桦林》,那是朴树根据母亲哼的俄罗斯歌曲琢磨出的一个旋律。后来《白桦林》红到他自己想不到的程度,也让他烦恼到忍无可忍。几乎每家媒体都要问:《白桦林》的故事,你怎么想出来的?朴树不肯说重复的话,觉得自己的智力透支了。春晚之后,采访更多了,演出更多了。成名使他的抑郁症迅速加重,忽然觉得世界充满黑暗。他开始拖延写歌,拒绝演出,四处游荡。2003年,朴树的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上市,他的演出身价,已经是国内前三名。公司给朴树组织的52个城市的巡回演出几乎彻底摧毁了他。他又把自己关起来了,也不再创作。他大大缩减了演出数目,有一年甚至是零演出。2009年,他的抑郁症减轻了。有一天,朴树坐在家里,重新拿起吉他,旋律声一起,他突然觉得很开心,知道自己快痊愈了。他说:“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心宽的人,但是要熬过去全靠心宽和时间,时间能融解一切。”十年的回归随着韩寒的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的上映,主题曲《平凡之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平凡之路》无论是旋律还是所传达的韵味都延续了朴树一贯的“新民谣”式风格,没有华丽的高音,没有曲折的转音,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喉音,缓慢抒情的节奏融入其清澈的嗓音及低声的吟唱。整首歌就是那么简单地流泻出来,挥洒出一种最单纯的情绪,令歌曲充满淡淡的温暖及忧伤。这都是朴树特有的那种朴素。时隔十年,朴树带着全新作品《平凡之路》回归,情怀依旧。十年前他唱“生如夏花之绚烂”,十年后他唱“我曾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也许这些东西说出来会显得生硬、清高、做作,可经朴树用心吟唱出来后,就变成了人们期待很久却一直没有得到的灵魂上的依靠。[人生教益]对于潜心于创作、不图虚名的歌者朴树而言,成名后的各种繁杂的应酬使他变得困苦不堪,成名于他不是一种幸福,反而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只有抛却这一切浮华,静下心来,他才能回归平凡的自我,回归歌唱的快乐。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朴树的平凡人生便是一种返璞归真后的平凡,充满了坚定的力量,正如他的《平凡之路》中所唱的:“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25/25 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选D D项,“区”在文中的意思是“天空”,“趋”的意思是“快步走过”。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A.敢竭鄙怀       B.襟三江而带五湖C.四美具,二难并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解析:选D 例句与D项,都为名词作状语;A项,使动用法;B项,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阮籍猖狂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D.俨骖于上路解析:选B 古今义都是“一个”的意思。A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今义:狂妄而放肆,含贬义。C项,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D项,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动身;上轨道。4.下列两组句子中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选C ①连词,反而,却;②副词,将要;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译文: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译文: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5/25 译文:  参考答案:(1)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关键词:“共”“长天”,语句通顺流畅)(2)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关键词:“屈”“窜”,语意通顺流畅)(3)年老气概应当更壮,哪能在白发苍苍之年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决不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关键词:“益”“宁”“且”,语意通顺流畅)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         ,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两句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2)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3)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一)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二)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25/25 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三)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选自《唐摭言》·卷五)[精读设计]1.“勃六岁解属文”中“解”可翻译为“懂得、明白、理解”,“属”译为“写,写作”。2.“才藻相类”中“类”译为“相近,相当”。3.“是交构之渐”中“是”译为“这”,“渐”译为“兆头”。4.“会赦除名”中“会”译为“适逢、恰巧”。5.“坐勃左迁交趾令”中“坐”译为“由……而获罪”,“左迁”译为“被降职”。6.“先器识而后文艺”中“先、后”为词类活用,均为意动用法,分别译为以……为先、以……为后。7.“请遂成文”中“遂”译为“完成”。8.“不易一字”中“易”译为“改动”。9.“都督阎公不之信”一是宾语前置句式,正常语序应为“都督阎公不信之”,可翻译为“都督阎公不相信他的才华”。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B.即日斥勃,不令入府斥:斥责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物:世间所有事物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寤:睡觉解析:选B A项“当”,判罪;C项“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或物,有成语“待人接物”;D项“寤”,睡醒,与“寐”相对。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25/25 C.D.解析:选A A项“因”,于是/依靠,凭借。B项“为”,动词,写。C项“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项“以”,连词,表目的关系,来。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解析:选B 王勃写《檄英王鸡》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译文: (2)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译文: 参考答案:(1)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而:表转折。意属:本意归向于、本意倾向于,可意译“本想让”。宿:预先)(2)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及:等到。以:介词,拿。让:推让、谦让)参考译文:(一)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的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增加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他才被)补职为虢州参军。25/25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暴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免除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畴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溺水而亡,时年二十八岁。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二)父亲王福畴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重新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接受)没有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三)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方十四。都督阎公不相信他的才华。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阎公十分恼怒,拂衣(甩衣袖,表示生气)起身(离开),专门派人窥伺王勃如何下笔。第一次禀报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这也是老生常谈(罢了)。”第二次禀报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阎公听了这句话,沉吟不语。再一次禀报说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公惊惶急视,站了起来,说:“此人真是天才,(他的文章)应当流传不朽!”(阎公)于是急忙邀请王勃到宴会场所,极尽欢娱才停止。三、语言表达专练11.试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提取四个关键词概括其内容。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得名。公元675年,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历时1300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答:    、    、    、    参考答案:滕王阁 创建 得名 屡毁屡兴12.仿照前两句的句式,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结构整齐、匀称的排比句。王勃不亲登滕王阁,断然写不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李白不亲临庐山观瀑布,也绝不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5/25 的豪情;        ,                  ;        ,                  。解析:仿用句式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排比句的各个分句中嵌入古诗词名句,要抓住某位诗人因有某种亲身经历而写出了某个妙句这一特点。参考答案:杜甫不亲登泰山 定然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眼界 陆游不参加抗金斗争 也不会进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的幻境13.下面是关于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新闻,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看法。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根据日藏唐本《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日本文武天皇庆云四年(公元707年)抄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唯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距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答: 解析:既可赞成,也可反对,但要联系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来加以分析,指出写作手法,说出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示例一)赞成: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从意境上来说也不是十分协调。(示例二)反对:静态的秋水、长天加上相对动态的落霞、“孤鹜”,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比略显呆板的“孤雾”,更加生动形象。25/2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