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人抒发的惆怅忧愁的心情;2.鉴赏词中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3.鉴赏这首词的清丽的语言,熟读成诵。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作品.贺铸(1052一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因为为人秉性刚直,仕途不得志,始为武弁,后得苏轼的引荐,改任文职,一直沉沦下僚。官终太平州通判,58岁致仕,退居吴下(苏州)。贺铸博学强记,藏书丰富,精通音律。所作词有五百多首,今存286阕(含残篇断句),在北宋词人中,存词数量仅次于苏轼。贺铸也是跟苏门关系密切的北宋婉约派名家之一。贺铸词的风格多样,其中有少数豪放词,可视为苏轼豪放词的继响,南宋爱国词的先声。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二、多种方式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
三、诗歌鉴赏1.解释词语凌波:形容丽人步履轻盈之态。语出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锦瑟华年:美好的青春年华。衡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彩笔:代指文才。据《南史.江淹传》载,齐梁的名作家江淹得到一支五色笔,因此作文才思敏捷,多有佳句;可后来他梦见郭镤来向自己讨回了那支五色笔,作诗就再也没有佳句了。2.翻译诗歌凌波仙子迈着轻盈的步伐却不过横塘路,我只能目送那散发着芳香的尘埃远去。她正当美好的青春年华有谁陪她共度?桥头映月庭院花树,雕花窗户朱漆重门,只有春光知道她在何处。飞云缓缓漂浮,芳草丛生的水边已降临夜幕,我挥彩笔题写相思断肠的诗句。若问这闲愁共有多少,恰似遍地的青草烟雾凄迷,满城随风乱舞的柳絮,梅子黄熟时节漫空的绵绵细雨。3.个性赏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虚实相生的?
开篇二句借曹植《洛神赋》之典故,用不过目送去实写美人不至,自己只能以目光追随其芳综,目送她的身影越来越远。基于这种可望不可及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虚写这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也许她住在幽雅富丽的香闺中,美好的年华无人与共,只有春风知道她的伤感。词的下阕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结句,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词人用了三个比喻,即博喻。(2).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3).生动的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情转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烟草、风絮、梅雨),写出了愁之多,愁之广。这三种景致并非孤立,而是复合在同一画面上,天地迷茫,色调灰暗,恰好与身处其间的失意人心境相符,词人借景抒情,亦情亦景。连用三个比喻,即博喻,可以更强烈的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名家评点沈谦《填词杂说》: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唐诗宋词中写词的名句杜甫:忧端如山来,澒泪不可掇赵嘏: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秦观:落红万点愁如海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读诗歌,理解沈祖棻先生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质上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宋词赏析》)的见解。•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佳人独居深院,虚度年华,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无人能到,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予相思相惜之情,这完全与词人沉沦下潦,一辈子不被人知晓的情况相吻合。结语此词问世后被誉为绝唱,作者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雅号。词以望美人不来发端,抒写诗人的孤寂生活和幽恨清愁。开篇三句以似真似幻的笔触写作者倾心的美人凌波而来,却又中道折回,踏尘而去,直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令人可望而不可即。锦瑟句是作者对美人的无限关切的询问,其中或许寓有自叹盛年不遇之意。月桥三句渲染美人住所之幽美,居室之富丽,而将两情睽隔的怅惘渗透其中。试问以下四句以提问呼起,然后叠用三个精警、新奇、又稍带夸张的复合式比喻,极写闲愁之充塞天地,既多且广,不可消释,是化虚为实,灵光独运之笔,宜乎前人赞赏备至。课堂训练《第二教材》p1651661、4、7作业《全优设计》p90912、6、11
教学反思: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