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
有关“马”的成语
与“马”有关的成语
:
快马加鞭、一马当先、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鞍前马后、一马平川、龙马精神
……
《
马 说
》
韩 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2
、整体感知并背诵课文。
3
、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并能直译课文。
2
、整体感知并背诵课文。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说?
2.作者简介。
3.给合课下注解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说
”: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
托物寓意
的一种体裁。“
马说
”
即谈马、论马。
文体常识
韩愈 (768~824),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唐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是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
自号昌黎,
有
《
昌黎先生
文
集
》
。
他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任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对埋没人才强烈不满,并加以揭露和抨击。
作者简介
听准读音,注意节奏,把握语速。
(在文中作标注)
听读欣赏
1
、读顺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语速适当。)
2
、读通文意。
(师友分工
,两人一段,一人读、翻译重点词,一人翻译课文。然后班上展示。)
诵读课文
食
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
见
食之不能尽其
材
其真无马
邪
通“饲” 喂
通“现” 表现
通“才” 才能
通“耶” 表示疑问
相当“吗”
解释通假字
1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遭遇?
2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
、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互助释疑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习题(二)
2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
、
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互助释疑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作者只是在谈“马”吗?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作者有什么写作意图?
2、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马 说
伯 乐
千里马
食马者
千里马的
遭 遇
食马者······外见
祗辱于······称也
策之不······无马
以 马 喻 人
托 物 寓 意
意图
:
揭露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与昏庸。
情感
:
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痛惜
愤怒
嘲讽
选感兴趣的话题
谈谈
:
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样发现“千里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
拓展延伸
总结提高
1
、提示:从知识和情感角度进行!
当堂检测(必做题)
1
、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
祗
辱( ) ②
骈
死( ) ③
槽枥
( )
④一食或尽
粟
一石( )
⑤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
或
尽粟一石 :
②
虽
有千里之能 :
③才美不外见 :
④
且
欲与常马 :
3
、翻译: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
、
《
马说
》
是一篇
,作者
(朝代)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手法。
答案
2
、①有时 ②虽然 ③显现 ④尚且
3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
、杂文 唐朝 韩愈 托物寓意
当堂检测:中考链接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注释
] ①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
yuè
”
,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
分)
(
1
)故虽有名马. 名马:( )
(
2
)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
11
、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答:
12
.
《
马说
》
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
《
卞和泣玉
》
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
分)
答: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译文:
(
2006
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
答案
10
.(
1
)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
)相:鉴别
11
、
《
马说
》
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
《
卞和泣玉
》
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
.答:
《
马说
》
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
《
卞和泣玉
》
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
马说
》
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
《
卞和泣玉
》
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
.参考(
1
)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
2
)(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当堂检测(选做题)
1
、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2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选感兴趣的话题
谈谈
:
话题1:假如你是“千里马”,但是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假如你是“伯乐”,你怎样发现“千里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
作业布置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