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说
》
解题:
“
说
”:
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说”就是“
谈谈
”的意思,比“论”随便些。相当
于杂文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这篇文章
以马为喻
,谈的却是
人才问题
。
《
马说
》
是通篇借物喻人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作者
《
杂说四首
》
中的第四首,“马说”这
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
《马 说》
《爱 莲 说》
韩愈简介
韩愈
(
768——824
)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唐代散文家、诗人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
“
古文运动
”
倡导者,是
“
唐宋八大家
”
之首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
“
文
”
,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
《
昌黎先生集
》
里。
世有
/
伯乐,然后
/
有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
/
不常有。故
/
虽有名马,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
槽枥之间,不以
/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
食
/
或
/
尽粟一石,
食
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
而
食
也。是马也,虽
/
有千里之能,
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
见
,且
/
欲与常马等
/
不可得,安求
/
其能
/
千里也 ?
策之
/
不以其道,
食
之
/
不能尽其
材
,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呜呼!其真
/
无马
邪
?其
/
真不知马也。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c
á
o
sì
c
è
sù
yé
第一段:
世有
/
伯乐,然后
/
有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
而
/
伯乐
/
不常有。
故
/
虽
有名马,
祗辱于
/
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
/
槽枥之间,不
以
/
千里
称
也。
而
——
表转折,但是
故
——
因此,所以
虽
——
即使
祗
——
只是
辱
——
辱没
于
——
在
骈
——
两马并驾
以
——
因为
称
——
著称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因为它日行千里而著称。
1
、本段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
、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2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
马之千里者,一
食
/
或
/
尽粟一石,
食
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
而食也。
是
马也,虽
/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
/
不外
见
,
且
/
欲与常马
等
/
不可得,
安
求
/
其能
/
千里也 ?
食
——
吃
或
——
有时
食
——
通“饲”,喂
是
——
这种,这样
才美
——
才能,美好的素质
见
——
通“现”,表现
且
——
犹,尚且
等
——
等同
安
——
怎么
翻译: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
所以
)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1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
2
、用一个词概括本段表现的食马者的形象?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谴责。
第三段:
策
之
/
不
以
其
道
,食之
/
不能尽其
材
,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
执
策
/
而
临
之,曰:“天下
/
无马!”呜呼!
其
真
/
无马
邪
?
其
/
真不知马也。
策
——
用鞭子打
以
——
按照
道
——
正确的方法
材
——
通“才”,才能
执
——
拿着
临
——
面对
其
——
难道
邪
——
通“耶”,表疑问,吗
其
——
恐怕
翻译:
鞭打它,不能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还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
2
、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中心句)?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3
、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
、哪些句子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
、本文用“伯乐” “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2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理解分析
: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人才
伯乐
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食马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
《
马说
》
,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写 作
背 景
作者想
通过
千里马的
遭遇,暗示
封建统治阶级既
不识人才
又
不重视人才
,致使大批人才
终生被埋没
。抒发了作者
怀才不遇
,
渴望
被赏识、重用的
心理
。
“伯乐与千里马”之佳话
周文王
——
姜子牙
刘 备
——
诸葛亮
……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下列哪位古人?说出原因。
A.
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学章
B.
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
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
陶渊明 归隐田园其乐悠悠
拓展思维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的、无私的吗?千里马最重要的是自己创造条件被人发现,主动出击而不是坐等良机。你怎么看待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呢?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你认为怎样才
能多出人才?怎样才能人尽其才?
“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食
马者;而
食
;
食
之
才美不外
见
食之不能尽其
材
其真无马
邪
通“饲”,喂
通“
现”,表现
通“才”,才能
通“耶”,表
疑问,吗
通假字
:
归纳
整理
不
以
千里称也
策之不
以
其道
食
不饱,力
不足
食
之不能尽其材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
马也
食之不能尽
其
材
因为
按照
吃,
动词
通“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
恐怕
它的
,
指千里马(代词)
虽有千里之
能
安求其
能
千里也
策
之不以其道
执
策
而临之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 (名词)
一词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