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学案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乡》学案2

ID:560431

大小: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总目标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抓住小说中闰土、杨二嫂、"我"人物性格的分析,突出一个"变"字,从中联系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以及造成主要人物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3、小说采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4、鲁迅先生内心情感和愿望。‎ 学习难点:‎ ‎1、理解运用对比突出主题思想的写法。‎ ‎2、理解小说中议论的含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 把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领悟造成人物变化的根本因素,从而理解小说主题。‎ 教法、学法说明: ‎ 为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熟读课文、认真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分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主要完成课文内容分析和人物分析写法分析和写作片段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注重语言品味和情感熏陶。‎ 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1、 小调查:喜欢读小说吗?平时是怎样读小说的?(请同学们根据平时的情况做口头表述)‎ 2、 由此回忆小结小说的要素。‎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介绍写作背景:‎ ‎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 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 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 ‎2、初读课文,注意在段落前标上顺序,并完成以下任务:‎ A、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 鹁鸪( )(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 ‎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睢( )(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B、根据你对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上修饰性性的词语,把课文的标题变成 “……的故乡”的形式。‎ ‎3、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再读小说《故乡》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想一想,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 ‎ ‎ ‎ ‎ ‎ ‎ 第一课时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凸颧骨( ) 愕然( ) 嗤笑( )‎ 惘然( ) 潺潺( ) 恣睢( )‎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阴侮 影像 心绪 谋食 B.蓬隙 寓所 獾猪 愕然 C.潮汛 打拱 瑟索 恣睢 D.隔膜 惘然 箫索 展转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愕然:吃惊的样子 B.鄙夷:看不起 C. 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 D.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 ‎4.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各词相近的词 ‎(1)阴暗 (2)萧条 (3)寂静 ‎(4)悲凉 (5)鄙视 (6)崇敬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故乡》以 为线索,按照 、 、 来安排情节,‎ ‎ 第二课时 ‎ 学习目标: ‎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故乡环境的前后对比,突出一个"变"字,来体现主题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根据其线索分成几部分?‎ ‎2.研读课文的变化之处 思考:上节课同学们给故乡加上了很多修饰语,不难发现故乡的人、事、物都在改变,请想想在课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 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通过研读,我发现 变了,因为从文中        看出。‎ ‎3、从课文的语句着手深入探讨,思考 A、之前、之后分别是的怎样?‎ B、造成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作者对这样的变化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这说明了什么?‎ ‎4、这样塑造的手法有何值得借鉴,作者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备注:一、由于(2、3)步骤的实施在学案中不能呈现,只能根据学生课堂的回答来小结:本文的变化有两大点(人物、环境),人物的变化(闰土、杨二嫂);然后在立足语言的基础上探讨人物的前后的变化来分析其性格的变化。‎ 二、分析人物时,提示学生通过列表格从闰土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来分析性格的变化;利用分析闰土的方法来自主学习杨二嫂的变化。‎ 课堂练习(第二课时)‎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 .那鸟雀就 在竹匾下。‎ 二、通过对比描写来表现人物,是一种常用且富有表现力的写作方法。请你选择班级中两位在外貌、性格、爱好、言行习惯等某一方面有较大差异的同学来进行对比描写。为了不使同学难堪,名字可以另取或甲、乙代替。字数应不少于200字。‎ ‎ ‎ ‎ ‎ ‎ ‎ ‎ ‎ ‎ ‎ ‎ ‎ 第三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 ‎1.理解课文中环境的变化及"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2. 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78-85自然段)‎ 思考:‎ A、"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B、"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指什么?‎ C、"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 ‎3、86~88自然段 A、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B、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探讨“我”的人物形象的写法和性格特点 二、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三、小说的主题思想 这篇小说的主题复杂性历来有很多争论,学了本课,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创新能力训练】‎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 而生活,也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 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 1.在“ ”内填上标点符号。‎ ‎ 2.在“——”线上填写词语。‎ ‎ 3.给加线的字注音:‎ ‎ A.潺潺 B.隔膜 ‎ 4.解释词语:‎ ‎ A.隔膜: B.隔绝:‎ ‎5.“我想”的内容概括起来说有几点? ‎ ‎6.“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这“新的生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 7.本段文字运用了 修辞手法。‎ ‎(二)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选文中的“我”指( )‎ A.主要人物 B.线索人物 C.鲁迅 D.暗衬人物 ‎2.“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希望有没有都可以 B. 希望没有用 C. 希望在黑暗社会不以实现 D. 不能空有希望 ‎3.“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①这句话中“这”指的是( )‎ A.希望 B. 希望无所谓有,无所谓无 C.生活道路 D.故乡美好景象 ‎②这句话中“成了路”比喻的是( )‎ A.有了希望 B. 地上的路 C.家乡变得美好 D. 希望得以实现 ‎4.“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该怎样理解? ‎ ‎5.选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是( )‎ A.语言描写 B.肖像描写 C. 行动描写 D. 心理活动描写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