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ID:684866

大小:29.17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5-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议论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 ‎(满分:42分 得分:________)‎ 一、(2019·河南中考,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①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 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  ①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②引用黄庭坚的话,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举例论证。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3分)‎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  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面临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 二、(2018·贵州安顺中考,18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分)‎ 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3.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分)‎ ‎  ①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②对比论证。假设“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③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④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⑤事实论证。用沈从文事业发展受挫后懂得退让而发展新的事业的事实证明本段论点。‎ ‎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  ①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③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④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④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观点。‎ ‎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  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三、(2017·湖北荆州中考,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马 德 ‎①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自己出发,然后回到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悲喜。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不必说给谁,也不值得说给谁。安静就是盛下了所有,也放下了所有。‎ ‎②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活着,能安静下来是个传奇。如果一个人拥有的不算少,还能安静下来,枯守平淡,简直就是旷世传奇。这么说的意思是,能安静下来的人太少了,安静下来的灵魂有多么高贵。‎ ‎③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④一般说来,人在物质奢华和名声盛大的时候,精神层面就容易喧嚣和浮躁,张扬有余,内敛不足。水开了,必然要喧响于外,以证其威势;风过后,必然要香消红堕,以显其刚猛。有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制造一点动静,产生一点影响,这样,好赢得他人的艳羡、仰慕,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安静下来的。‎ ‎⑤凡是能安静下来的人,欲求都不大,心眼都不多,想法都不盛。也许上天给了他们很多,但他们在乎得很少。得无所喜,失也无所悲,他们更在意内心的简单与丰富。更多的欲望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大的痛苦和失望。唯有内心的诗意,才直指精神天地的蓬勃和葱茏。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这是一方清幽地,瀑挂山前,鸟鸣幽林,岚流云飞。不知道是安静烘托着美,还是美成全着安静。总之,安静的人是喧嚣中的一抹珍贵的清凉,是张狂的众生相中的一帧恬静的优雅,风姿静美,怡然不同。‎ ‎⑥喜欢跟安静的人在一起的,必然也是安静的人。当然了,安静的人更愿意与自己厮守。所以,他们大都是孤独的。惟如此,才很好地解释了自我的安静,也惟空谷绝响,才丰富着自我的安静。‎ ‎⑦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容易忘乎所以。多好的人,一旦安静不下来,就会穷形尽相,变得丑陋。无论之前多亲密的朋友,无论曾经多患难与共,若一个深陷热闹,一个安守寂寞,只会渐行渐远。这已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两头,而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人世间,多少同路走到陌路。只因为,安静时是一个自己,热闹时是另一个自己。‎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4月14日,有删改)‎ ‎1.仿照文章开篇的句子,续写两句。(2分)‎ 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 一穗稻从不炫耀自己的果实 , 一片云从不与另一片云争夺蓝天的眷顾 。‎ ‎2.第①段画线句子看似矛盾的说法,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说说你的理解。(3分)‎ ‎  示例一:“盛下了所有”,是一种包容,一种接纳,生命因而丰富厚重;“放下了所有”,是一种豁达,一种释然,生命因而清简纯净。 示例二:“盛下了所有”指包容一切的胸怀,人因包容而少冲突,而内心安静;“放下了所有”指看淡一切的态度,人因淡泊而少纷争,而内心安静。总之,对“有什么与没什么”,“多一点与少一点”都不去计较,就拥有了内心的安静。‎ ‎3.从第④、⑤段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2分)‎ 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4.浏览全篇,结合内容分析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  第③段起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它承接上文的主要观点,开启下文正反两方面的论证。‎ ‎5.紧扣文章主旨,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1)安静时是一个 厚重、可靠 的自己。‎ ‎(2)热闹时是另一个 轻浮、浅薄 的自己。‎ 议论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满分:29分 得分:________)‎ 一、(2019·湖南益阳中考,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现在,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被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一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选自《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耐心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或: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 。(2分)‎ ‎2.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3分)‎ ‎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第①、②段写生活中一些人没有耐心的现象,目的是为了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B.第④段的画线句意在说明耐心只是成功的条件之一,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C.“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不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D.本文的结构模式是“引论—本论—结论”,其中本论部分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 二、(2018·湖南衡阳中考,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至于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2.阅读文章第③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2分)‎ ‎  ①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②往往具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③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3.文章第⑤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  举例论证。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体会。(2分)‎ ‎  示例:①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3.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3分)‎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  A更好。理由:这句话举的冼星海的事例和第④段的另外两个事例都能证明第④段“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的观点。而B的例子不能证明这一观点。‎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