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三)

ID:690246

大小:167.5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湖北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 (满分 13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3 分) A.推敲.(qiāo) 饶.舌(rào) 决.窍(jué) 无可言喻.(yù) B.清澈.(chè) 训诫.(jiè) 控诉.(shù) 井然有绪.(xù) C.严谨.(jǐn) 元勋.(xūn) 捷径.(jìng) 孤陋.寡闻(lòu) D.蜕.变(duì) 绚.丽(xuàn) 肆虐.(nüè) 不可思异.(yì) 【解析】A 项,“饶”应读“ráo”,“决窍”写作“诀窍”;B 项, “诉”应读“sù”,“井然有绪”写作“井然有序”;D 项,“蜕” 应读“tuì”,“不可思异”写作“不可思议”。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B )(3 分) A.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望着人们咄咄逼... 人.的目光,她一时竟有些迷茫。 B.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都走向了成 功。 C.谈起围棋,这孩子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连专家都惊叹不已。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 如行云流水。 【解析】A.“咄咄逼人”形容人的气势,不能用来形容目光。C.“左 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不符合句意。D.“指 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贬义 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3 分) A.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 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 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 人生之路。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 【解析】A.两面对一面,可去掉“否”字。B.成分残缺,“还不能完 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后加“的需求”。C.关联词搭配不当,“既…… 才……”搭配有误。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C )(3 分) A.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饮酒》 《过故人庄》《桃花源记》等。 B.“花红柳绿”“摩肩接踵”“身心愉悦”“报纸杂志”这四个短 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诗人。她的散文《荷 叶·母亲》,用红莲比喻自己,借遮盖大雨的荷叶比喻母亲,赞颂伟大 的母爱。 D.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两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 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 举人。 【解析】A.《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孟浩然。B.“身心愉悦”是主谓短 语。D.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5.综合性学习。(5 分) 爱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情怀,生活的每一时刻、每一空间都有爱的存 在。为疲惫的父亲捧上一杯热茶,为风雨中的清洁工递上一把雨伞, 为偏远山区的儿童献上一份爱心……而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某班将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设计】请你仿用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两个活动形式。(2 分) 示例:“孝亲敬老”社区行 (1)__“孝亲敬老”主题班会__; (2)__“孝亲敬老”图片展__。 (2)【交流表达】李奶奶是孤寡老人,同学们经常去帮助她。最近李奶 奶生病了,同学们自愿捐款,买了营养品前去探望。如果你是班长, 见到李奶奶你会怎么说?(3 分) 示例:李奶奶您好!我们又来看您了。听说您生病了,现在好些了吗? 我们买了一些营养品,给您补补身子。祝您早日康复! 6.走进经典,感悟生活。(6 分) (1)《__骆驼祥子__》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着主人公祥 子拉车奋斗—买车丢车—挣扎毁灭的情节展开,反映出主人公__积极 向上__、不甘失败、__自甘堕落__的心路历程。(3 分)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3 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 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 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 这一点的机会。 本段文字选自《__红星照耀中国__》,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 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 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没有官架子,是一个 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幽默感,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 苦耐劳等等。 二、现代文阅读(32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题,10 分) 有了 5G,新生代 Wi-Fi 还有用武之地吗 张 蕴 ①没有 Wi-Fi 的日子,总是让我们如坐针毡。有人甚至调侃道,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Wi-Fi 已成为新衍生出来的底层需求。 ②不久前,国际 Wi-Fi 联盟组织(以下简称 Wi-Fi 联盟)表示,他们 将在今年第 3 季度推出第 6 代 Wi-Fi——Wi-Fi6 的官方认证计划。 这意味着,最新一代的技术标准即将正式出台,今年有望成为 Wi- Fi6 商用元年。 ③早在 5G 商用前,就有一种观点认为,5G 将取代 Wi-Fi。那么随 着 5G 不断普及,Wi-Fi6 又将何去何从? ④细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平时买个手机或者路由器,产品说明书上关 于 Wi-Fi 的规格描述中,除了工作频段信息如 2.4G/5GHz,还能看 到一长串的数字字符,比如 802.11a/b/g/n/ac。这一长串字符到底是啥 意思?其实,这些就是 Wi-Fi 技术的标准名称。可除了专业技术人 员,普通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些符号的意思。 ⑤2018 年 10 月,为了更好地推广 Wi-Fi 技术,Wi-Fi 联盟宣布将 下一代Wi-Fi技术802.11ax更名为Wi-Fi6,并将前两代技术802.11n 和 802.11ac 分别更名为 Wi-Fi4 和 Wi-Fi5。 ⑥这意味着,从 1999 年使用至今的命名格式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⑦“相比一串生僻的字符串,‘Wi-Fi+数字’的命名方式,与 3G、 4G、5G 一样简洁,更容易为普通用户接受。”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 间安全学院教授辛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⑧辛阳说,和 Wi-Fi5 相比,Wi-Fi6 采用了更多先进的信号处理技 术,来提升数据的吞吐量。新技术的加持,让 Wi-Fi6 具备更强的抗 干扰能力。“今后,在体育场、商场、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人流密 集场所,Wi-Fi 用户体验将会更好。此外,Wi-Fi6 可以做到多个终 端并行传输,不必排队等待,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时延。” 他说。 ⑨尤其让人期待的是,相比上一代 Wi-Fi,Wi-Fi6 的传输速度快了 近.40%。在全新的 Wi-Fi6 标准下,用户无论是在看高清影视节目还 是在玩游戏,画面都不会出现卡顿。 ⑩其实,外界始终有一种担心,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Wi-Fi 还有存 在的必要吗? ⑪“随着 5G 的应用落地和相应资费的下调,Wi-Fi 所具有的这些优 势都将被弱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Wi-Fi 将死’这一判断并非 危言耸听。”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物联网观察 家赵振营表示,Wi-Fi 无非是做信号转换而已,当移动网络的速度 足够快,就用不着再把有线网络的信号转成无线信号,Wi-Fi 也就 没了存在的价值。 ⑫通信门户网站飞象网 CEO 项立刚却认为,综合来看,Wi-Fi 因具 有灵活组网的特性,在特定领域尤其是室内局域环境,尚没有真正能 替代它的方案,所以短期内 Wi-Fi 还会存在下去。 ⑬辛阳则更为乐观。他说,Wi-Fi 最大的优势就是部署成本更低、 部署速度更快,在 5G 时代,Wi-Fi 不会被取代,反而还会存在很久。 相较于目前市场上 5G 强势的主导地位,未来,家庭、体育场馆和其 他公共场所等用户密集场景下的超高清视频应用,以及智慧家庭、智 慧城市等物联网应用,都将是 Wi-Fi6 的主战场。 ⑭有人预测,到 2020 年,一个普通家庭将拥有 50 台无线连接设备, Wi-Fi6 可支持家庭的门铃、冰箱、灯泡等多种设备的无线接入。届 时,智能生活有望真正到来。 (选自《科技日报》) 7.下列说法跟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3 分) A.Wi-Fi 跟 5G 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部署成本更低、部署速度更 快,但在 5G 时代,Wi-Fi 会很快被取代。 B.Wi-Fi6 跟 Wi-Fi5 相比,除了传输速度快之外,还具备更强的 抗干扰能力。 C.当移动网络的速度足够快的时候,不需要再把有线网络的信号转 成无线信号,Wi-Fi 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 D.2020 年,Wi-Fi6 可支持家庭的门铃、冰箱、灯泡等多种设备的 无线接入。届时,智能生活有望真正到来。 【解析】原文第⑬段中说“在 5G 时代,Wi-Fi 不会被取代,反而还 会存在很久”,所以 A 项跟原文内容不符。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 分) A.文章第①②③段引用生活中的实例点明写作对象,贴近人们的生 活实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 B.文章第⑨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具体的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Wi-Fi6 的速度快,更突出了 Wi-Fi6 的优越性。 C.文章以“有了 5G,新生代 Wi-Fi 还有用武之地吗”为题点明本 文的说明对象,用问句当题目,吸引读者注意并思考。 D.本文采用时间顺序,文章先讲述了 5G 时代是否还需要 Wi-Fi, 然后具体说明 Wi-Fi6 比上代技术传输速度快,最后说明未来的发展 趋势,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容易让人接受。 【解析】本文属于逻辑顺序,不是时间顺序。 9.文章第⑨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4 分) 尤其让人期待的是,相比上一代 Wi-Fi,Wi-Fi6 的传输速度快了近. 40%。 不能删除,加点词语“近”是“接近”的意思,如果去掉“近”字, 原句就变成了“Wi-Fi6 的传输速度快了 40%”,这样显得太绝对, 跟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题,13 分)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 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 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 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 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 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 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 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 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 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 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 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 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 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 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 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 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 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 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 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 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 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 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 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 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 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 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 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 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 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 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 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 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 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 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 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 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 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 2020.05《特别文摘》,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第④段是过渡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B.第⑤段画线句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参加 抽考比赛的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C.第⑦段中,父亲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是因为父亲脾气好, 不和“我”计较。 D.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有关 的几件事,流露出浓浓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 【解析】C 项,父亲面对“我”的埋怨并不生气,是因为“我”的埋 怨是对父亲的心疼,父亲不辞辛苦地蹬车来给“我们”送东西,不在 乎被埋怨,是因为对“我们”的想念和关爱。理解为“父亲脾气好, 不和‘我’计较”不正确。 11.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 泪”,我们所学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在望父买橘时同样流下眼泪。 请联系原文说说二者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4 分) 文中的“我”和朱自清先生一样,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是出于对孩 子真挚的爱,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水中饱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 的爱。 12.“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悄悄 离去了”,文中父亲的悄悄离去,给作者留下无尽的思念。读完本文 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把它写出来。(6 分) 示例:生命易逝,珍惜当下,多与父亲沟通交流,让父亲也能感受到 我们对他的爱,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学有 所成,好好回报父亲、孝顺父亲。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题,9 分) 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 李思辉 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一句话令人难忘:“亡 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 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诚然,文字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屏障。而汉字 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 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②为什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不曾断代的古文明,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 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书同文,语同音。汉语汉字源 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的标准。捍卫标准、纠正 错误,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 下启时代语言美学。 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 言文字更宽阔的表达空间。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 达的需要,各种舶来词、缩写、简写,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文字搭配 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 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又是另一回事。 ④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必须是语言文字 规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某个词语发音如何,某个字词该怎么 搭配,乃至某个标点符号该怎样使用,媒体的用法是人们眼中的“标 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名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 校对等等,客观上都是人们的“老师”,需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 范”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敬畏。 ⑤有人认为业界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关注是“吹毛求疵”,有人批评因 为语言文字上的疏漏就淘汰一些参加评奖的作品是“以偏概全”,甚 至有人对语言文字挑错者冷嘲热讽,这暴露了他们的短视。好比一只 啄木鸟飞到一棵大树上啄食虫子。大树却说:“走开,我被你啄痛了!” 啄木鸟温和地说:“大树兄弟,你身上的虫子已经许多了,再不驱除 掉,可危险啊!”大树满不在乎地说:“我这么魁梧,有几只小虫子有 什么了不得,我看你真虚假,自己想吃虫子,却非要找个借口!”啄 木鸟飞走了,最后大树被蛀空了。没有一点闻过则喜的雅量,没有一 点极目楚天舒的远见,怎么能在语言文字的大厦里更上层楼? ⑥时下,各种新媒体、自媒体风行,良莠不齐。且不论内容,单从语 言文字的使用上看,不少“小编”就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编辑素养,更 不要说是给受众当“先生”了。传统媒体尽管面临着转型的考验,有 的处境比较艰难,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匠心不改。当这一轮媒 体变革尘埃落定,机遇扑面而来,人们真正信赖的还是对语言文字精 雕细琢的工匠,而非主谓宾定状补不分、字词句错乱成灾的“小编”。 (选自《杂文月刊》) 13.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延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B.媒体要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保持敬畏之心。 C.网络个性化表达激发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 D.要警惕新媒体、自媒体对语言文字纯粹性的破坏。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 分) A.中华文明不曾断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汉字得到了不断接续的 发展。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空间,让个性化表达得 到满足。 C.媒体的公共属性要求它的从业者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上要有 责任感。 D.当下新媒体、自媒体风行,但是不少“小编”的语言文字素养严 重缺失。 【解析】中华文明不曾断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 文化不断接续发展,而不仅仅是汉语汉字。 15.下列对文章的有关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文章按照“捍卫汉语汉字纯粹性的必要性——网络个性表达与媒 体传播的区别——对一些错误认识的驳斥——对传统媒体的期望” 的思路展开论述。 B.第③段指出网络技术促进了语言文字的个性表达,以此引出下文, 去着重论述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体还必须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起 到示范引领作用。 C.第⑤段运用例证法,以“啄木鸟给大树治病”为例去阐明语言文 字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联系现实,不仅指出新媒体、自媒体的不足,而且 更重在呼吁面临转型考验的传统媒体要匠心不改,肩负起对语言文字 精雕细琢的使命。 【解析】“好比一只啄木鸟飞到一棵大树上啄食虫子”,这些字眼显 示是比喻论证,把业界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关注比作啄木鸟给大树治 病,形象阐释只有正确对待业界在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上的严要求,才 能让语言文字的大厦更上层楼的道理。 三、古诗文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默写(4 分) 16.根据提示填空。(4 分,每小题 1 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 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两句选取两种富有季节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 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海内存知己__,__天涯若比邻__” 两句表明真正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__浮光跃金__,__静影沉璧__。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最能表现诗人奋发进取、高昂情绪、一往 无前的诗句是:__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 (二)文言文阅读(共 4 题,15 分) 陶公①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②, 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③,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 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④,卖 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⑤,以为马草。日夕,遂 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 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 “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 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释】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入 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声望颇高。②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 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③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 甚为贫乏。④髲(bì):假发。⑤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举.孝廉 举:被举荐 B.又深愧.其厚意 愧:愧疚 C.侃追送不已. 已:停止 D.且.百里许 且:将要、将近 【解析】愧:对……感到愧疚。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3 分) A.与.母湛氏同居 呼尔而与.之 B.而.逵马仆甚多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C.当相为.美谈 故不为.苟得也 D.侃乃.返 久而乃.和 【解析】A.介词,跟、和/动词,给;B.表转折/表递进;C.介词,替, 给/动词,做;D.副词,才。 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 分)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他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 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 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 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 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解析】“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 20.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每小题 3 分) (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2)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 了好名声。 【参考译文】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 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投宿到陶侃家。当 时,冰雪满地几天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 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 法。”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 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 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 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 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 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肯回 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 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 (三)古诗词赏析(6 分)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 分)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 分) A.词的小序写苏轼被贬黄州时偕友出游的情形以及创作此词的背 景。 B.“竹杖”句写词人视竹杖草鞋轻捷胜过骑马,反映其平静悠闲的 心态。 C.“山头”句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衬托出词人此时沮丧、郁闷的 心情。 D.全词因自然现象,寓心中情,谈人生哲理,语言诙谐幽默,意蕴 深刻。 【解析】C 项“衬托……心情”有误。 (2)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与“鬓微霜,又何 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句中,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 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3 分) 相同:都表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同:前者表达不惧风雨,从容面对的人生哲学;后者表达不服年老 (壮心不已),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愿望(政治理想)。 四、写作表达(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往往对第一次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如第一次做饭、第一 次上音乐课、第一次当家、第一次上网等,殊不知第二次做事情也有 非同一般的感受。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 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不如第一 次新鲜,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更是 一次新生…… 请以“第二次也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资料: 8611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