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祝福合作与讨论[学习目导航]学习提示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情感目标:准确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活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意,体会情感,逐步研读、领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知识互动]知识积累解题一、写作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作者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深刻的笔触展现了旧中国一个劳动妇女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悲剧的一生,表达了深刻的反封建的主题。二、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知识积累识记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三、重点字词1.字音寒暄(xuān)朱拓(tà)渣滓(zǐ)炮烙(páo)窈陷(yǎo)踱步(duó)唾弃(tuò)按捺(nà)暂时(zàn)歆享(xīn)2.字形寒暄诡秘形骸惶急沸反盈天宽宏大量3.词义寒暄:问寒问暖。形骸:人的形体。讪讪:难为情的样子。咀嚼赏鉴:细细地体味和欣赏。知识积累巩固“拓”不能读成“tuò”;“炮”不能读成“pào”;“窈”不能读成“ǎo”;“怯”不能读成“què”;“捺”不能读成“nài”;“暂”不能读成“zhàn”。“暄”不要写成“喧”;“秘”不要写成“密”;“宏”也写作“洪”。
窈陷:深陷。窈,幽深。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形象表现礼教吃人的主题?怎样看待祥林嫂的挣扎与反抗?【提示】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能干、善良,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能逃脱婆婆严厉的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去换碗饭吃,就十分满足。“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口角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祥林嫂深受压迫,是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鄙视、直到被旧社会吞噬的人物。她被婆婆绑架卖到山里,被大伯赶出家门,被鲁四老爷憎恶,被鲁镇的人蔑视、厌弃,被柳妈恐吓,被四嫂剥夺做奴隶的资格,最后被鲁家逐出,一步步走向毁灭。祥林嫂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牺牲品。祥林嫂不甘于任人宰割,一次次挣扎、抗争。她勇敢地从婆家逃出;被逼改嫁时不惜寻死;她苦苦哀求捐门槛,用自己的血汗钱去赎一世的罪名,求得死后免遭地狱酷刑;临死时对灵魂的有无提出了怀疑;这一切都表现了她的反抗。但祥林嫂的身上布满了封建礼教造成的精神创伤。她的挣扎虽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但她从婆婆家出逃只是为了暂时做稳奴隶,她在改嫁时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她捐门槛表明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迷信和封建势力;她对灵魂的疑惑不过是免遭地狱之苦的一种幻想。祥林嫂的反抗带有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迷信的色彩,因而具有浓厚的悲剧性。写祥林嫂的精神创伤正是鲁迅作品深刻性的表现: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可怕不但在于它迫害劳动群众,还在于它从心灵上腐蚀、毒害人们,让人们又甘心情愿做奴隶,做牺牲品,这正是软刀杀人的可怕之处。祥林嫂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到了鲁家暂时做稳了奴隶之后她就满足,脸上白胖起来,口角也渐渐有了笑影。残酷的封建剥削压不垮她。而四嫂轻轻一句“你放着吧,我来拿”就把她推上了绝境。失子之痛给祥林嫂巨大的打击,她变得痴呆而麻木,即使这样,她还有捐门槛的勇气,但四嫂不许她摆福礼,却使她变成一个木偶人,直至走上末路。封建剥削和狼吃阿毛都不过是陪衬,作者借此表现的正是礼教和迷信吃人的主题。习题对话一、本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致情节,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见“课文整理”部分。二、本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的作用。1.年底的“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同时,作者用“祝福”为题,包含了反讽的意味。鲁镇家家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而被众人歧视迫害的祥林嫂,却在这一刻死去。在这样美好的日子死去,对众人来说是祥林嫂最后的“罪过”,所以鲁四老爷骂她是“谬种”。祈求“无限幸福”的众人,在众神给予“无限幸福”的时刻,扼杀了一个不幸的妇女。2.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还很年轻,“顺着眼”,是一个本分的农村寡妇形象。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眼中还带着泪痕,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而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她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毁了。作者写祥林嫂这样的变化,主要是表现祥林嫂在精神上所受的迫害。3.小说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冷漠的社会环境,与祥林嫂人生悲剧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作品的批判锋芒也蕴藏在社会环境的描写之中。同时,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也随着她和社会矛盾的冲突丰满起来。作者关于新年气氛的渲染,反衬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三、本题主要让学生品味小说的语言,了解其深层含意。1.注意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祥林嫂的形象的。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用括号中的写法。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但要指出,原文修饰语后置的写法确实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压抑、摧残和毒害,造成民众的自私和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来,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获得一种“满足”,以通过鉴赏他人的痛苦来填补自己精神的空虚。3.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4.①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就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会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②“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四、设计本题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二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