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7页例1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部分习题。例1选择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需要而产生的,也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做铺垫。由于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因此,例1的教学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已有的知识迁移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还呈现了用计算器验算的环节,既引导学生应用多种计算技能,自主选择合适算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验算意识。(二)核心能力通过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能力和迁移类推、合情推理能力。(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迁移类推,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学习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五)配套资源实施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名师课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课时作业。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复习任务(1)口算23×30=47×20=42×19≈58×41≈
笔算43×26=45×12=457×6=(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计算呢?每一步乘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板书:【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引入,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2.问题探究(1)理解题意,引出课题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①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②怎样列式?列出横式:145×12=师: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题目有何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③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合理估算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3)自主探究,明确算法①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列竖式计算。学生自主探究。②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经验自主学习,探索计算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确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③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得290,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10)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①观察45×12和145×12②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③归纳法则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5)验算笔算正确吗?如何检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估算值相差多少?3.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笔算。②选择部分题说一说笔算方法。③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④师: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看最高位相乘的积,不满十,积为四位数;满十,积为五位数。注意:如果最高位不满十,但后一位需要进位,进位后也满十,积也为五位数。(2)改错。解析:【考查目标2】。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与十位对齐,记得加进位数。(3)答案:129×36=4644(元)解析:【考查目标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