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及限时综合训练(附解析共78套浙江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及限时综合训练(附解析共78套浙江版)》 共有 78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材文言文——《劝学(节选)》《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①“而”字的意义和用法;②“所以”的意思;③通假字的辨识。3.背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全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①(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本来。A项同伙,一类人/随从。B项以……为师/有技艺的人。D项丢弃/遗弃。‎ ‎②(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曾经。A项赶得上/往。C项没有/无论。D项这样/……的样子。‎ ‎③(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片刻,形容时间短暂。A项同今天的“可以”/可以用。B项把……制成……/认为。C项从此/同今天的“于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6‎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这/那么,则。A项接近,到。C项即使。D项凭借。‎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用心一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 D 解析 A项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怀着的某种念头。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  )‎ A.今之众人 B.凌万顷之茫然 C.驾一叶之扁舟 D.颓然就醉 答案 C 解析 A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B项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D项古义:倒塌,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意动用法,以……为师。A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东进。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但意思不同,不及/攻下。‎ ‎②(  )‎ A. B. C. 6‎ D. 答案 D 解析 D项均为“……的人”。A项就/却。B项代词,之/兼词,于此。C项在/词尾,“……的样子”。‎ ‎5.写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于 ‎②其 ‎6.指出下面一组句子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7.翻译下列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要点:就;博学;“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而)‎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向上可以吃尘土,向下可以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要点:“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上”“下”名词作状语;“用心”,古今异义词)‎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对于他自己,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糊涂呀!(要点:身,则,耻)‎ ‎(4)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一州山水有不同常态的,我全都享有(游览遍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特卓立。(要点:凡是,山水有异态者,未始)‎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译文:朋友也知道那江水与月亮吗?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却始终不曾流逝;时圆时缺的,就像那月亮,却终究没有增减。(要点:而,卒,大意对)‎ ‎8.在横线处填入所缺的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⑤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⑦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⑧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⑩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⑪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一)“而”字用法辨析 ‎1.请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而”字的用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承接:②⑤⑥⑦。表修饰:①③④⑧。‎ ‎ “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表承接关系和表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那如何区别它们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2017年天津卷第9题C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②(2016年浙江卷第17题D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 解析 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 ‎(二)“所以”的理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 ③吾所以 6‎ 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⑤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输》) ⑦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⑧(贼)必于渡淮之所以火标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④⑥⑦中的“所以”是“……的办法”或“用来……的”。②③⑤中的“所以”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而⑧中的“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以”,用(火把)。‎ ‎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但也有例外,如上面⑧。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 ‎4.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 机:吉凶之兆。‎ 译文: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 “以”是介词,把;“所以”是古今异义词,“……的地方”“……的原因”;“异乎俗”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乎”是介词,与、和。‎ ‎(三)如何辨识通假字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①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 ‎③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 构成通假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读音相同或相近;②字形相似,有一偏旁相同。‎ ‎6.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试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炎”同“焰”‎ ‎③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陵”同“凌”‎ ‎④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或”同“惑”,“傥”同“倘”‎ 6‎ ‎1.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自从我成为受刑戮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常常忧惧不安。(要点:“僇”同“戮”,刑辱;恒,常常)‎ ‎②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译文: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起酒杯相互劝酒。(要点:“尊”同“樽”,酒杯;属,劝)‎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句中的通假字和“所以”一词。‎ ‎①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译文: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要点:判断句;“振”同“赈”,赈济,救济)‎ ‎②土工洊(jiàn,再度)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译文: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要点:“罢”同“疲”,疲劳;于,表被动;所以,用来……的)‎ 辨识通假字,有一个语境前提,就是用该字来解释,与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毫不相干,或者用该字在句中无法解释,这时,就有可能通假了。再根据音同音近或形近原则,就可大致推断出本字了。‎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