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整体的调整》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整体的调整》教案

ID:1000028

大小:6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节         整体的调整关于“话题探究”处理建议: 1.学生细心研读比较修改稿与原稿的不同,要求学生择一处进行仔细分析; 2.师生交流:修改稿好在哪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互相补充; 3.教师分析总结,引出文章整体修改的几个层面,从而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引。 修改稿较原稿有以下几点提高: 1.开头由具体的事例引出,吸引读者。原稿开头是空洞的议论:“现在干什么都要讲点艺术,批评也不例外,而且是很有必要的。富有艺术性的批评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到底如何有必要?会有怎样的效果?读者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作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不易于读者接受;而修改稿对原稿进行了调整,把原稿中作为事例分析的一件事提到开头来写,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具体、令人震惊,这样开头就自然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引导读者与作者一起思考,进而自然地提出观点:“震惊之余,感到老师批评学生的方法要改变一下了,批评也要讲点儿艺术。”水到渠成,自然流畅,易于读者接受,引人深思。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2.增加了事例分析,增强了说服力。作者选用大家熟悉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和爱因斯坦说服美国总统的故事自然推出“批评别人也好,给别人提意见也好,确实需要讲点艺术”的观点,既充实了文章内容,又让读者易于接受,比原稿空洞的说教要丰富多了。从而也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观点分析深刻透彻。修改稿加上了比较具体的心理分析:“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侵犯时,人们是不愿接受批评的。”这种分析着眼于每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心理,读者自然也会有这种心理,读起来也就自然容易接受。“这时候,如果……所以,批评者要达到预期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就需要讲一点‘艺术’了”,作者作了一个假设,进而自然提出观点,层层深入,逻辑严谨,道理透彻而充实。相比之下,原稿就显得空洞,说服力自然要相差许多。  “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 契诃夫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 修改,有小修改和大修改之分。小修改指文章的局部完善,大修改指文章的整体调整。这一节我们共同探讨“大修改”的问题。 所谓“大修改”,就是指改变文章的结构,增删文章的材料,改变文章的主题,有时甚至另起炉灶。具体说来,文章整体调整包括以下四大层面: 第一,观点的发展 这主要指分析问题时要深刻透彻。多层面思考,观点丰富、充实,才更有说服力。修改的时候,就要多给自己提问题。要多层面展开论述。 1.从不同立场、观点、角度上展开。展开论述时要剖析一下不同观点、立场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见解。或者反过来,分析一下在同一问题上反映出来的不同看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立场观点不同,还是看问题角度不同。这样,是非、功过、美丑、善恶,就容易有明确的标准,文章内容也因从不同方面论述而变得比较充实。 2.从运动发展、转化的观点出发进行展开。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因而在写议论文时,尤其是写某些对比性强的、属于一对矛盾的题目,如《美与丑》《平凡与伟大》等,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从事物转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开掘主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运用联想和引申的方法,由事到理,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这是议论文中最常用的方法。要注意的是:联想和引申要自然,不要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理从事来,大因小见,彼包含此,表反映里,两者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除此之外,写文章阐释自己的观点,更要深化认识,分析要透彻。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原稿:(恋爱)浪费情感。大学生谈恋爱,亦常会发现有失恋或单恋的现象。更遗憾的是,有些同学会由此唉声叹气、精神不济、失魂落魄,有的甚至颓废绝望,产生轻生的念头,于是给人造成了感情和精力的巨大损失。所以要想把握感情与爱的真谛,就得多一份理性的思索──以理智战胜感情!修改稿:(恋爱)浪费感情和精力。大学 生涉世未深,谈恋爱不能不受认识范围的限制,常常以理想的爱情替代现实的爱情。其中固然也有将来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但因启动过早,必然要将本应投放到增进学业、锻炼能力方面的精力匀出一部分来用于谈情说爱,这就容易导致学业的黄金季节演变为爱情的浪漫季节。而进入社会后,随着人际交往面的拓宽、认识水平的提高,这种过“纯”的爱情又会面临种种挑战,它能否经得住考验还是个未知数。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随着交往的深入,一开始的相互美化,发展成相互审美,如果两人之间的性格情趣不能互补或相融,这边情感已达沸点,那边还是零度情感,就可能出现失恋。坚强的人固然能化挫折为动力,变恋爱的失败为学业上的成功,但总要经过一段情感的枯水季节,需要短期的精神复原;脆弱的人可能由此唉声叹气、精神不济、失魂落魄,有的甚至颓废绝望,产生轻生的念头。倘若反思,情感和精力的双重损失终难挽回。所以要想把握感情与爱的真谛,就得多一份理性的思索──以理智驾驭感情!所谓理智,一是要思考恋爱基础是否具备,包括物质的和心理的;二是要思考恋爱对象是否合适,三是要恋爱方式是否适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情感与精力的无端耗损。 (选自尉天骄主编《基础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原稿与修改稿,我们会发现原稿存在观点空洞、言之无物、分析不透彻的问题。大学生为什么常会出现失恋现象?有的同学“唉声叹气”能代表所有吗?大学生恋爱为什么会给人带来精力的巨大损失?这些问题作者并未展开说明,而是凭简单的主观臆断,“妄下断言”。而修改时作者注意到要充实内涵,深化认识,从而发展了自己的观点。文章从两个方面详细地阐释了大学生失恋的原因,这样就不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而是用事实来说明,自然就易于读者接受;在谈及失恋危害的时候,作者又分两种情况来说明,“坚强的人”和“脆弱的人”,兼顾了不同情况就不存在观点片面的问题了;最后,作者又从“如何做”的角度给读者指明了方向。修改语段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丰富了文章观点。 第二,内容的添加 “车轱辘话来回说”是许多学生写作常见的毛病。原因之一,是缺乏丰富的事例辅助证明自己的观点,只能反反复复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这样的文章不会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同的事例往往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蕴含着略有区别的哲理,因此在选择和运用事例的过程中常常可以促发我们作更深入的思考,促进理性思维的深化。 可见,修改文章要注意材料的添加,我们来看下列例文: 宽容的力量(原稿) 宽容是黑与白的中和,是笑与泪的凝聚,是冷与暖的交融,是爱与恨的释怀,宽容是一种意识,一种体味,一种素养,一种境界。(总论点)  走进凝重的历史,打开面前那本尘封了太多往事的古籍,扉页上那烙印般的三个字猛烈地侵袭着我的情感,久久地挥之不去,“司马迁”那位用一支毛笔记载着中国三千年历史的神啊,像一支从远古传来的轻灵却又荡气回肠的乐曲,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他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受刑后隐忍苟活,只是为了要用生命书写出真实确凿的历史,那是一种太过于沉重的宽容,对不公平命运的宽容,它倾注了太多的血和泪,原谅得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司马迁,他留给后人的不光是悠悠三千年的历史,让我感受更深的,是那份厚重的能承受天地之重的宽容。 宽容,是将失意挫败的苦酒勇敢地喝下去的坚强。(总结上段,也是全文第一个分论点) 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蔺相如用引车避匿的历史,告诉了我什么是宽容。当你与人争执,遭人拒绝,被人误解时,宽容是将这些不快丢进风里,让它随风飘逝的平静。 古往今来,多少有志向有理想的人终其一生追逐,追求自己想得到的,得到了又想得到更多,等到真正可以拥有的时候,却因自以为随时可以得到而放弃了,想重新再来过的时候,人生已经不允许了,自己也亦今是而昨非,于是就只能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抱怨上天的不公和偏颇,人生从此也就变得沉郁和消极。其实,何必呢? 至尊宝那份爱情已逝,无法挽回,而那段甜蜜难忘的记忆却足以回味一万年。如果追逐过,却注定得不到,那我们就只能把它的点点滴滴的美好记在心里。既如此,又复何求?既然得不到,就不如宽容些,感谢那一滴晶莹剔透的失败的眼泪,这样的人生也就不会苍白无味。(这三段似很丰富但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语意不明确,较空泛。) 宽容,就是当你竭尽全力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安慰自己,解脱自己,对己宽容和乐观。(像第二个分论点,但没有具体的事实依据,也就立不起来) 宽容,它不是懦弱,不是纵容,也并非包庇迁就,他是强者的睿智,豁达和乐观,只有真正的强者,才可能体会到宽容的力量。定义宽容(修改稿) 宽容是黑与白的中和,是笑与泪的凝聚,是冷与暖的交融,是爱与恨的释怀,宽容是一种意识,一种体味,一种素养,一种境界。 走进凝重的历史,打开面前那本尘封了太多往事的古籍,扉页上那烙印般的三个字猛烈地侵袭着我的情感,“司马迁”用一支毛笔记载中国三千年历史的神明,像一支从远古传来的轻灵却又荡气回肠的乐曲,撼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没有多少人能承受司马迁所承受的屈辱,当他拖着残破的身躯面对世人的嘲笑和讽刺时,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感叹上天的不公平,没有自甘堕落,自暴自弃。他选择了宽容,对命运的宽容,对社会的宽容,也对自己宽容,那是一种太过于沉重的宽容,他倾注了太多的血和泪,原谅得又是那样的大气。 司马迁,他留给后人的不光是悠悠三千年的历史,让我感受更深的,是那份厚重的能承受天地之重的宽容。 宽容,是将失意挫败的苦酒勇敢地喝下去的坚强。 《史记》中记载着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很小的时候,长辈就经常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而慢慢长大以后,令我真正感动的却是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宽容。虽然只是将车调一个头,但如果没有一颗能装天下的宽容之心,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或许有人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个胆小的鼠辈,却不理解他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的胸怀。正是因为他的宽容,才换来了文武二将的握手言和;正是因为他的宽容,才换来了国家的稳定昌盛;正是那份豪迈的宽容,才为他换来了千古美名。 宽容,是当你与人争执,遭人拒绝被人误解时,那些不快丢进风里,让它随风而逝的平静。 “天生我材必有用”,出此豪言壮语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一个放荡不羁的狂人,仕途不得志,才华被掩盖,一颗能折射出熠熠光辉的钻石被封建社会的愚昧和无知蒙上了一层灰,但他选择了宽容,既然奋力地追求过了,就不要再抱怨命运的无奈,得不到就宽容,就是当你竭尽全力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安慰自己,解脱自己,对己宽容和乐观。感谢老天给你的磨炼,宽容命运对你的折磨,用一颗宽容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人生就不会苍白无味。 宽容,就是当你竭尽全力都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能安慰自己,解脱自己,对己宽容和乐观。 宽容,它不是懦弱,不是纵容,也并非包庇迁就,它是强者的睿智,豁达和乐观,只有真正的强者,才可能体会到宽容的力量。 点评:比较两篇文章我们发现,原稿第一个分论点很明晰,有理有据;二、三分论点就不好了,文章四、五、六三段缺乏事例,只是空洞的说教,说服力自然不强。修改稿在这方面作了修改,丰富了蔺相如的事例,加上了李白的例子,并由此分别引出另外两个分论点,结构思路非常明晰,有理有据,自然说服力也就加强了! 第三,顺序的调整  写文章要合理安排顺序,结构思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什么样的顺序安排才是合理的呢?安排文章顺序,结构文章应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事物与事物发展有时是一致的,这时可从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果来安排结构;有时却并不一致,则可从印象最深处着手。文章的结构要选择最利于读者的认识方面去安排。 2.服从中心的需要。怎样布局最有利于中心的表达,就选择怎样的布局。如果结构影响了中心,就要合理调整。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符合文体特点。文章体裁不同,结构原则也不同。议论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逻辑层次来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的论证顺序。“起”就是提出观点,“承”即论述自己的观点,“转”就是转向问题的反面,再加一层论述,“合”是总结、综合,结束论证。记叙文多用“连贯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通常顺序为“发生—发展—变化—结局”;有时,采用倒叙手法,也还是属于“连贯”的范畴。 各类文体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不同的,必须找到一种最适合的结构来安排材料。 总之,文章的结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是篇章组织的技巧。前者是指把应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后者则更多地体现在段落之间的衔接与呼应等技巧上。 文章顺序安排不合理,势必影响主题的表达。巧妙的调整顺序,则会使文章增色。这样的范例我们高中课本就有很多,如《祝福》采用倒叙的形式,设置悬念,引出祥林嫂一生的回忆;《拿来主义》更是讲究段落技巧,文章层层递进,鞭辟入里。总之,对文章进行整体修改,顺序调整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达到两大层面的要求:合理是基础,巧妙是追求。 第四,角度的转换  1.议论文开头可以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也可以小事切入,自然引出观点,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例如鲁迅先生的文章《灯下漫笔》由兑钞小事引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这一深刻思想。继而结合史实,回溯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总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最后讽刺现实,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时代──“人”的时代的召唤。文章辛辣地讽刺了国民的奴性,切入角度自然,观点阐释层层深入。再如何满子的文章《剃光头发微》,一件细微的剃光头事件引发作者的感慨:要警觉改革开放中“有权就耍”的现象,不能任其泛滥。文章起笔从古代一些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写起,联想到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转录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即“剃光头”事件,并对其原因进行考证、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权”在作怪。文章结尾指出要对“权”进行监督。如果作者空洞地论说自己的观点,恐怕读者不会接受,作者就从小事说开去,吸引读者“不得不读”,自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虽写小事,但文章说服力极强。聂绀弩的《我若为王》则从一部电影的标题切入,写就了一篇精彩的声讨专制皇权的战斗檄文。 2.写人记事的文章切入角度更为关键。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不是成功的记叙文。成功的记叙文章讲究开头悬念、情节波澜,在选材上更要精心设计,敢于取舍,要选取最能表达主题的材料,合理安排。也可以选取一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借这一物课以巧妙切入,让情节更为集中,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请看下面例文: 生活是我的老师 生活是我的老师。从我呱呱坠地的那天起,它就无时无刻不在教导我──不是用干巴巴的说教,而是用生动的事实。两岁那年,我掉进沟里,它告诉我什么叫疼;5岁那年,它让我尝到了触电的滋味;7岁那年,它教我领教了马蜂的厉害;13岁时,它让我体会到考入重点中学的喜悦;14岁时,它使我明白了共青团的尊严;直到15岁时,它才头一次让我了解到失败者的心境。 那是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我的成绩还不错,可期末考试却一塌糊涂,尤其是立体几何,期中还有97分,期末却只有75分。因此,从小学到高中,头一次与三好生无缘。好像一只在晴天碧空飞惯了的大雁头一次遭到暴风雨的袭击,我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痛苦、悔恨、委屈交织在一起。我不认为这是生活这位严师对我的考验,而看作是生活对我的刁难,我消沉了。那年暑假,我学了下围棋,我是怀着一肚子气学下围棋的,我常常能从棋盘上的搏杀取胜之中获得莫大的安慰。因此,总是一天下好几盘。不久,我的棋艺在大院里小有名气了。 一天,爸爸的一位同事来和我下围棋。他年纪很大,满头花白的头发。爸爸说他是大院里的名手,从未输过的,我自然多加小心。下了不久,在拼杀中他一时疏忽,被杀死了一大块。这时,他很紧张,眼睛紧盯着棋盘,头上的白发也一颤一颤的。最后,他知道已无回天之力,便随和的一笑,“我认输”三个字竟是那么从容地从他口中飞出。看着我吃惊的样子,他又对我说:“下得不错,我还是头一次输给你这样的年轻人。”说话时他一直笑着,和以前我的对手输棋时脸红脖子粗的模样大不相同。爸爸说:“我看您不一定输,在下下看,也许能赢回来。”他仍然笑着说:“输了就是输了。这不算什么。”临走时他拍拍我的肩膀说:“记着,小伙子,下回有时间,我可得赢你。”我赢了,但我笑不出来。从对手的脸上,我没有看到丝毫的不自然,他也是头一次输棋呀,而且是输在一个孩子手里,要是换我会怎样呢?我恍然大悟,我终于知道了应该怎样对待失败和挫折。从那以后,我不再下围棋,我开始发奋地学习。我感谢生活这位老师,他又教给了我最需要知道的一些道理。 生活是我的老师。从小时候到现在,它已经教给我许多,使我渐渐明白怎样做人,我会牢记生活教给我的一切,我还会从生活那里学到很多很多。  (选自《作文和口语交际》,开明出版社1999年版) [点评]“生活是我的老师”这个题目可写的事情很多,因为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进行教育,甚至可以说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生活所赐。我们都是在生活的教育中懂事明理而逐步成熟起来的。材料如此丰富,该如何选材切入呢?此文只写了一件下棋的小事,叙议结合,为我们阐释了要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人生道理。如果选择许多件事,恐怕会杂乱,造成中心不明;如果不写事件,只讲理论,又恐怕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此文在切入角度和材料的选择上可做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例文借鉴”的点评与交流 [例文一]点评: 原稿最大的问题是内容不够充实,需要添加内容,仔细比较原稿与修改稿可以发现两大变动: 1.题目的修改是文章整体修改的很重要的一步。俗话说“好题一半文”,好的文章题目既要与文章内容协调一致,又要耐人寻味,内涵丰富。 例文原稿题目是“眼睛”,修改稿为“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一改可谓巧妙!通读原文,我们可以了解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乐观的盲女形象,题目却反其义而为之!她的眼睛的确看不见,但心理却是“明亮”的,这样的题目增强了文章的内涵,值人深思。相比之下用“眼睛”作题目就平庸多了。 2.修改稿较原稿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修改稿在三个地方丰富了内容:如第二段,原文只用“我疑惑不解了,我希望了解她”概括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于笼统;修改稿则不惜笔墨,“一连串惯性思维信号在我脑际闪现……”,作者连用8个问句,问出了自己的疑惑,也问出了读者的疑惑,吸引读者也想去了解这个人。再如第三段,原文“她也讲了自己的一些事情”,很是概括,读者自然不明,这样“惜墨如金”是不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的。而修改稿用一组排比“她谈起了……”,又加上一个省略号,一个健谈爽朗的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讲着还忍不住咯咯笑着”,更突出了女孩的乐观。还有这一段结尾,修改稿在“她会怎样”之后加上了作者的想象“──承认?沉默?哭泣?争辩?或愤然离去?──一般,残疾人最忌讳这个的呀”,又是一连串的问句也问出了读者心理的猜想,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丰富了文章内容。   [例文二]点评:  原稿缺点在于切入角度不好。《我和奶奶》原稿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奶奶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奶奶和“我”玩游戏、折工艺品,给我讲故事、当家教,奶奶得病、病殁……选材丰富,记叙语言倒也情真意切。但是,选材过于庞杂,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读者读起来就不易理清思路,人物形象也就不够鲜明了。 写人物,特别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人物不好驾驭。为什么呢?与要塑造的形象太熟悉了,材料丰富,如不能果断取舍,找不到好的切入角度,就会造成文章详略不当、线索不清,人物塑造也就不会成功!而修改稿则大胆取舍,巧妙地选取普通的一物──纸鹤作为文章线索,情节集中,线索清晰,虽篇幅短小,形象塑造却很成功,主题也明确起来了。下面我们做一下细致的比较: 1.目的改变,体现切入角度的不同。原文题目是《我和奶奶》,这一题目切入角度过大,体现作者思路的宽泛,这一题目就注定了文章内容的繁杂;修改稿题目《奶奶和纸鹤》化小了切入点,小作者自然有话可说,全文紧紧围绕纸鹤展开,记叙奶奶的慈爱,抒写对奶奶的依恋与不舍,情感抒发更深更透! 2.原文采用顺序的方式,记叙从小到大的经历,平铺直叙,详略不当,给人一种记流水账的感觉。文章开头的空洞是最大的缺点,“我的奶奶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心与心在一起,她是我最亲的亲人了”,这些似乎给“奶奶”贴了一个标签。没有内容先贴标签,这是记叙文的一大忌。而修改稿则采用倒叙的方式,由纸鹤引出回忆,自然的引出文章主人公──奶奶:“我房间的屋顶上挂着好几串五颜六色的纸鹤,微风吹过它们的时候就好像一只只振翅欲飞的仙鹤……”读者似乎看到了那些纸鹤,也随之去追忆那矮小的身影:奶奶与纸鹤有何关系?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系列问号会在脑中浮现,倒叙开头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写作实践”的具体操作与参考答案 第一题,这是一篇说明文,选用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注意思维的条理化──这是不同文体写作的共同基础。 这篇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文章第一段从水的作用入手,第二段以“首先”开头写水的构成等性质,第三段写水的形态,第四段是水的用途,五六两段则写水污染。内容面面俱到,没有抓住一个统一的中心来统帅材料。再者,文章有“首先”却没有“其次”,结构混乱。  抓住特征,有序说明是写作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写作此文,要通过说明使人们不仅了解水的性状、特征、功用,而且知道水的存在、水和人类的关系以及水是什么样的东西,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水来为之服务。要抓住水的形态、色、味等方面的特点,可以使用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样文章既有生动的描写,又有形象的比喻,使人读了感到生动有趣,并体现其科学性和准确性。结构可采用先总说,再分几项说明,最后总结全文的形式。 因此,原文在选材剪裁上进行重新整合,结构上也要做适当调整。 [参考例文] 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水的构成在不同概念上有着不同的解释。用化学方面语言概括说水是由氢、氧构成的一种物质;而在物理方面则解释为水是由一些微小的颗粒──离子构成的一种能够自由移动的物质。通俗一点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 首先,水是液体,水的形态并不固定。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由于所处地势、环境不同,水的形态也会出现很大差异,例如,从山腰飞流而下的瀑布和缓缓的溪流,二者就截然不同,前者形态变化急剧,后者变化则细微、缓慢。其次,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再次,水是无臭、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水是人类必需的能源,工业农业各方面都需要水,离开了水,庄稼不能生长;离开了水,鱼儿不能成活。农业上,水可以用来灌溉田地;工业上,水可以用来制造水泥;水利工程方面,它的作用就更大了,新的三峡工程的建成就是利用水来发电,这样可以节省国家许多资源。可见,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利用。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下面我们归纳了两稿的内容层次供参考: 原文 第一段水的重要性 第二段①水的构成②水的密度、沸点 第三段①水是不停运动的②水的形态变化 第四段①水的用途②水的重要性 第五段①滥用水源、污染水源的现象②今年广东等省缺水 第六段呼吁人们节省水、保护水修改稿 第一段用一句话概括水的重要性 第二段水的构成 第三段水的性质 第四段水的三态变化 第五段水的用途 第二题,略。 教学建议 1.建议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高在上的理论不易于学生接受,教师要引入例文加以分析,尤其是多给学生正面的事例,方可起到示范作用。 2.举例子时,可考虑选取本班学生的习作来增强针对性,也可选用名家名作的初稿,增强说服力。所选例文要“毛病突出”,有典型性。当然在某一方面做得好的范文,也可以引做典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