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以及长方体的特征。2.经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3.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数学活动,感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长方体的脑像图。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师:(出示一张32开白纸)一张白纸可以看作一个长方形吗?生:可以师:那长方形有哪些特征?生:略师:那么50张、100张、200张同样大小的白纸重叠起来,就成了这样的书本,还可以看作长方形吗?生:不可以了。师:将一张白纸看作一个长方形,可以不去考虑他的厚度,50张、100张、200张同样大小的白纸重叠在一起,就不能忽视它的厚度,不能将它看作长方形,而要看作长方体了。(板书:长方体)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呢?
生:略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补充板书:的认识)(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二、切果成形,观察讨论,探究特征1.小组讨论:小组长组织开展组内交流,并选取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某一个方面重点进行准备。师:(取一个苹果)这里有一个苹果,把它切一刀,就切出一个平面,再切一刀,又是一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再切一刀,现在有几个面?生:三个师:有几条棱?生:三条棱。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如果在相对着切三刀就得到一个长方体。(出示长方体模型)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面的情况。请拿起你手中的长方体盒,摸一摸它的面,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教师深入各个小组,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各个小组讨论活动有效开展;了解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心中大致确定好哪些小组展示以及展示的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小组长可以对于有困难的组员给予帮助。)2.全班交流:教师选取部分小组展示,其它小组同学进行质疑,展示小组进行答疑,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生:(摸、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师:你是怎样数的?生:我是这样数的---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师:根据长方体的面的位置,分别把他们称作前后两个面、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位置上相对着的叫做一组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生:三组师:这六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生:都是长方形。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师:你身边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师:对!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再看一看,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生:相等师:是不是相等呢?你怎样证明?生:剪下来比一比。师:现在来研究下棱的情况,大家摸一摸长方体的棱,数一数,有几条?生:师:请看,这12条棱中,同一种颜色的四条棱是一组相对的棱。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的长度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用尺子量的,发现他们一样长。
师:不用尺子量,你能知道他们一样长吗?生:在同一个面上的两条相对的棱是一个长方形的一组对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这两条棱的长度相等。师:这一组四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同样的道理,其他两组相对的棱的长度也分别相等。师:最后一个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指出长方体的顶点给同桌看一看。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师:拿起一个长方体盒,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开始。(设计意图:交流既是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相互学习,提高的过程。)三、变式呈现,辩证地理解长宽高师:如果要想知道长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生:讨论,只要量这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师: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学生动手用小棒和三通拼插长方体。师:现在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小棒和橡皮泥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吗?试试看。师:请量一下你制作的长方体框架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生:略
师:对,可是老师量的是长:宽:高:,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了什么?师:在长方体中不是某一条棱的长度固定地称作长、宽、高的。一般来说,底面中较长的棱的长度称作长,较短的称作宽,垂直于底面的棱的长度称作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认识长方体的棱的特点。)五、循序渐进,巩固新知,发展能力。1.师:判断下面的立体图形中哪些是长方体。为什么?(设计意图: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回答。)2.完成第二题(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3.完成第三题(设计意图:提高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总结反思由学生谈收获,教师进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促进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师:像魔方这样的物体是不是长方体呢?他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观察、思考,下节课再讨论。长方体的认识面:6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顶点:8个4组长宽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