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怀来县西榆林中心校张向华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了解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长方体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橡皮泥长方体实物长方体的展开图等。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导入,激趣揭题。游戏中感受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师:刚刚我们看到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或只是认识的一些图形,想不想和老师玩儿一个和图形有关的游戏。这是一个考大家想象力的游戏。《我说你猜》就让我们从这一点开始吧,就是这个神奇的点,如果它向上平移一段距离,那么它划过的痕迹会是什么?……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已经不知不觉地引领大家经历了点线面体,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抢答点—线—面—体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来举例子“我说你猜”的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一种兴奋的状态去学习。还能迅速地展现了本课教材内容在小学段数学学习中所处的位置,给学生整体的印象。学生大量的举例,可切实地感受到长方体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很重要。体会到了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把同学们带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很神奇吧!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看作是长方体?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一起看一下。(课件出示)师:这么多大大小小的长方体究竟有着怎样共同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板书课题)(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面。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师:刚才我们只是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接下来就看同学们能不能独具慧眼,学生跟随着老师课件的演示并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初步了解感受到了:面——平平的棱——直直的顶点——尖尖的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同桌合作完成表格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面、棱、顶点”
仔细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去发现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中其他的规律。完成表格,如果有更多的发现,可以填写在空白处提示: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在汇报交流时注意:(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以及特殊的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3、学生看板书进行小结。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学生观察中学生汇报展示后,看课件梳理思路。学生看板书回答,对知识进行梳理勾画书中的结论,读一读。学生合作插长方体框架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观察,测量等手段,进一步了解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汇报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汇报之后,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将操作过程以及发现,进行梳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清晰。
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1)知道了这么多的特征,老师考考大家的动手能力,看看我们的同学们能不能从自己的小棒中选择合适的小棒,插一个长方体框架。做之前想想怎样插比较快。插完之后思考:课件展示思考题(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3)汇报交流2、认识长、宽、高。(1)师:老师想做一个这样的长方体框架,一共需要多长的铁丝?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一)基础练习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找出长宽高,并计算出这根铁丝的长度?然后变换方向摆放,再找长宽高。小结:并进行观察,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每一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学生自由发言学生自由思考后回答:量出3条棱,每条棱×4再相加。自由回答学生第二次动手操作,探索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进一步突破重难点。练习题通过旋转长方体,让学生发现: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会随着摆放的方向而变化的。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长宽高是相对而言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方向不同,长宽高可以变,但是棱长总和不变。(二)拓展训练学到这儿,就该是我们终极检测的时间了,那么六个长方形是怎样围成长方体,我们用书中的附页纸做一个长方体,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师:其实立体图形的世界里还有着无穷无尽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希望同学们能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努力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小组合作做一个长方体学生总结发言,老师总结发言。做一个长方体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为后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学习做了铺垫。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面:6个长方形(2个相对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长、宽、高
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几何初步认识知识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亲身体验,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一、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积累空间观念。小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知识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逐步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拼组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动手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并摆放不同位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长、宽、高的理解。由于加强动手操作,使学生丰富感知,积累了空间观念,形成概念。二、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是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中注意我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知道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然后用和乘4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三、重视想象,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想象是学生依靠大量感性材料而进行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观察,在反复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丰富的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如让课前的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关图形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点变成线,线变成面,面变成体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其次,后面的做长方体纸盒的实践操作练习,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