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P33——34页的内容及例1。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教具学具:师:长方体表面积展开教具。生:用附1、附2做成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刀、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看图回答。(图略,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哪些面的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前、后两个在的长是(),宽是()。二、自主探索1.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吗?现在就请大家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展开图。大家知道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吗?现在大家在没剪的那个盒子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然后与剪开的那个作个对比,在展开图上标出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展开的正方体图,回答:剪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相等的面?师:长方全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过渡语:其实,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能不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呢?出示例1,问: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看教材上的立体图形思考后填书,全班展示不同结果。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师: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种列式变成第二种,第二种方法可以命名大会计算简便些。三、巩固练习1.P第1题。只列式,不计算。2.P做一做。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出其中几个面的面积。究竟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出示做一做后问:要给简易衣柜做布置,要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少的那个面面积怎样求?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3.P第2题。方法指导: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下“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一个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果定为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复不遗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如果学生想像判断困难,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四、作业:P第2题板书设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上、下面=长*宽例1(1)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前、后面=长*高(2)(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左、右面=宽*高答;至少要用1.66平方厘米的硬纸板。教学反思:
找回失去的世界——在课堂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每个人都生活在多维的世界里,看到的事物都非平面,可学生的头脑就是难与立体“接轨”,只要谈到空间想像,他们就痛苦不堪,三维世界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渐渐失去了。今天的教学,不知是现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越来越差,还是新课标对他们空间观念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之,以往一课时能够解决的内容,现在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推进。为此,我将新教案与原来的备课进行对照,发现在展开图的教学上有显著变化:1.展开图教学意义上的变化以往,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教学的落脚点在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借助形象直观的展开图,学生能够较好理解概念,明确其外延。可此次展开图不仅承载着上述“使命”,还有新的“任务”。《教参》中明确写到: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现错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要让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和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作好准备。教研员也清晰指明教学中必须做到两个重视:重视图与体的关系,重视面与体的转化。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展开的过程,感悟面与体、图与体之间的联系。2.展开图教学方式上的变化。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都是由教师用教具演示展开过程,然后直接出示展开图。因为,让学生自己动手沿棱剪开时,他们常常会将剪段成几块,不便于表面积概念的理解。此次,教材用主题图的形式要求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在操作过程中,没有限制学生剪法,因此为展开图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在操作完成后,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对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有较深感悟。[教学问题]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找不到窍门,将长方体(正方体)剪成了若干个单独的部分。[改进措施]教师先示范教材中展示图的剪法,并说明操作要求:展开图最好是一个整体,这样便于观察与研究。然后再请学生动手尝试,并鼓励大家剪出与老师不同的展开图。3.如何落实两个重视(重视图与体的关系、重视面与体的转化)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是体现两个重视的基础。没有操作就没有经历,没有经历就没有感悟。这里的动手虽然费时,但是必不可少。让广大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是体现两个重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中,我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将图与体建立起联系。如请他们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等等。
[教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重视了体到面的转化,但对于面到体的转化则力度明显不够。所以,在完成36页第2题哪些平面图可折成正方体时,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需要动手剪折才能正确判断。[改进措施]在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中,增加一个练习环节,请学生先任意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下“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在相应的面上标上“上”“左”“右”“前”“后”的文字。有困难的学生可还原展开过程,标明它6个面。这样,两幅展开后各有侧重。长方体展开图侧重于建立起图与体之间的关系,而正方体展开图则侧重于面与体的转化。虽然展开图的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我认为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可以说这些时间是教材与教师共同在帮助学生寻找“失去的世界”。但通过实践,我觉得教学难点——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长方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更便于突破,在这一点上展开图的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