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商南县城关小学余琳瑞【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的第一节,内容涉及第45、46页及练习十一相关内容。分数的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版块中数的认识,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课标》把“认识分数”知识体系融进两个学段进行:第一次在三年级下册,学生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份或几份,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第二次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的单位“1”的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的分数与除法、基本性质等等相关知识,为接下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重点是通过具体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自然数、整数和小数等知识,对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上学期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但是对于分数的具体知识,学生还没有深入了解和学习,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感性认识,在本册的第一章中学生又学习了因数与倍数等概念,在以上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目的是使学生全面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概念。本节课我将以活动为主轴问题为主线,灵活利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学习并掌握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为后面学习更多的分数知识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建立分数的意义的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启智成果单、正方形或圆形纸片
、线段、一些物体图片(4个苹果、2个三角形、8个笑脸)、彩笔、尺子。【教学过程】课前宣布评价机制:本节课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4人为一小组,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一个汇报员,一个评价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奖品,下课的时候奖励给积分最高小组的所有成员,另外每组推荐一名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也能得到老师的奖品,大家想得到奖品吗?那就让我们好好表现吧!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课题1、数字游戏:我说数,你们拍手,你们拍手的次数是我说的数的一半。10、8、6、4、2、1。2、是什么数分?你们对分数都有哪些了解?分数的读写。(板书:)3、揭题: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出分数,复习分数的初步知识,为后面表示分数做铺垫。)二、新知学习,探究展评:(一)分数的产生1、出示主题图1,介绍:古时候,人们在结绳计数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觉得剩下的长度用什么数表示比较合适呢?2、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每人分到()个月饼,()包饼干。3、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古今实例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二)理解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1、操作探究:动手操作(了解了分数的产生过程,你会用分数来表示吗?)选择你喜欢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表示出。(每组发4种学具,每人选一种)
2、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你手中图形的的?它的意义是什么?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1)质疑:刚才我们平均分的物体不一样,但为什么都可以用来表示呢?想想你们所表示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一份,不同是我们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数量也不同。)追问:你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分?板书: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2)学生汇报、教师追问:刚才的正方形、线绳和一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3)揭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单位“1”。板书单位“1”。(4)追问:的意义是什么?小结: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用来表示。(追问:要表示跟单位“1”是什么有关系吗?)(设计意图:借助图形的直观观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数形结合,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的含义。)4、建立分数的意义的概念。(1)追问:我们怎样表示任何一个单位“1”的呢?小结:只要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都可以用来表示。(要表示跟单位“1”是什么没有关系”。)(2)、展示老师的作品。出示4朵小花是一个整体的,它的整体是怎样的?摆出来的部分用哪个分数来表示?意义是什么?看到这个整体(12朵小花)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3)、创造分数,你们都已经能正确地表示、、…了,你们还能想到别的分数吗?()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表示其中的()份。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发现“用什么分数表示不仅跟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还跟取得份数有关。”(4)、分数的意义:通过上面的学习,像这些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概念)(设计意图:继续利用数形结合,且通过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接着让学生创造分数,使学生发现“用什么分数表示不仅跟平均分的份数有关,还跟取得份数有关。”从而轻松发现并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三)认识分数单位我们以前学的整数、小数,它们都有计数单位,那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有什么发现?知道叫什么?追问:为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看看书上是怎样定义分数单位的。(读一读)引导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三、启智训练,测评拓展:1、抢答:我说分数你凑“1”。、、…(随机出)2、请说出下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说一说:下面每句话中分数的含义。(1)人的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2)1、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拓展练习:(1)为帮助灾区小朋友,小军捐了零花钱的,小丽捐了零花钱的。小军捐的钱一定比小丽多吗?(2)游戏:取花(黑板上贴12朵小花,取走它的剩9朵,再取走它的剩6朵
,再取走剩3朵,再取走剩两朵,再取走剩1朵,谁能说出一个分数把它拿走。(设计意图:通过抢答、游戏及巧妙的练习设计,从不同的形式及层次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理解)四、课堂小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五、板书设计:分数的意义单一个物体取的份数位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学生作品展示区“1”一些物体总份数分数单位:......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起联系,又把数学交流主要定位在三个方面,即数学思想表达、数学思考接受和数学思想载体转换。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大胆的尝试帮助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把实物的线段、打印的图形、口头的叙述以及心智的描绘的以合作交流为媒介,酿就数学思想与方法问题,促使内心形成“分数的意义”表达的需要,达成共识,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具体我是这样做的:1.注重导课,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导课时的小数字游戏,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话语权教给学生,进而引发学生充分回顾已学的分数的相关知识,促使了学生的语言主动输出。
2.建构有效问题,凸显有效交流。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交流;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使得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储存和应用过程,更是思维训练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我遵循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合表示的流程有针对性的建构问题串,让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的流程,当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交流碰撞、比较归纳时,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交流、尝试交流、讨论交流,使整个认知框架在基础夯实之上会建构的越来越大,越来越丰富。我认为这样的交流会提高学生体验数学,获得数学的能力!3、注重练习设计的巧妙性,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如:讲完后,巧妙的设计一个整体的作品,让学生找整体,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最后的取花游戏练习综合了顺向及逆向思维的反复练习很好的巩固了本节重难点。4、注重德育渗透。如:第2题的长江干流受污染的问题及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的问题。5、注重板书设计。我对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满意,重难点突出,清晰明了。上完本节课之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1、有些环节语言还不够精炼。2、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经过对本节课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