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八小“合作课堂”教学资料五年级数学下册2017年春《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46页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教学准备:圆片、正方形纸、长方形纸片、一段绳子、4个面包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课件出示)一分为二( ) 百里挑一( ) 十拿九稳( )2.复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引入:这是以前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二、探究新知识一)分数的产生1.课件出示课本第45页主题图一,让学生说说自已知道了什么?(古人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时,用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发现这块石头长三段多一点,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产生了把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份再量的需要。)2.课件出示课本第45面主题图二,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两个小朋友在一个西红柿、一块月饼、一包饼干,每人分得)块月饼,包饼干。3.揭示分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或分物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学用分数来表示。二)分数的意义1.小组合作交流:组内两人一组说说你是怎样表示出这个分数。2.全班展示展示要求: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你是怎样表示出这个分数的。(预设生1:我把一个圆这样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预设生2:)我把一个正方形纸片这样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预设生3:我是把4个面包平均分4份,其中1份就是这些面包的)师:你不是把一个图形,而是把一些面包平均分成了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大家说可以吗?学生展示用绳子表示的情况。(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表示,加深学生对)的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好准备。)1.归结小结,认识单位“1”。(用课件在一个画面中分析类呈现学生汇报过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自已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不同的是我们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的数量也不同。师:都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生:把一个图形或者一段绳子,还有一些面包。师:在这时,我们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手指课件)看作了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一类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师板书:整体单位“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你还能用分数来表示其他的分数吗?小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要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要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叫做单位“1”。2.举出生活中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例子。三、认识分数单位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1.思考: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2.汇报各题3.认识分数单位:(手指课件)像这样,把单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指板书上的 )请你说一说。 黑板上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3题。2.完成练习第七题。五、课堂小结小组内自由说说你的收获,再选一位代表在全班上说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