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如梦——评《城南旧事》摘要:《城南旧事》中作者对城南的回忆,具有一种惆怅又温情的恋旧情怀。作品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来看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觉展现了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人事人情和时代风潮。关键词:老北京童年人事风情《城南旧事》是一本小说集,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儿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章节,讲述了林海音童年时代的生活往事。酸甜苦辣,五味陈杂,却又妙趣横生,令人无限回味。“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林海音在序言部分这样阐述她的创作动机,像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那样,从成人的角度去回忆去思索童年时代发生的事,在各种欢笑有趣的片段中,我们总是能读出其中夹杂的些许无奈伤感,作者对作品的描写不是尽情地放纵,也不是完全的保留,而是留下一定的空间让读者去捉摸。读这样回忆性的作品,尤其是在作者经历了社会上很多的形形色色后,我们从作品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值得人留念的故事,更是作者的一段成长,一种经验,一种睿智。作者对城南的回忆,具有一种惆怅又温情的恋旧情怀。作品以一个小女孩的眼睛来看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觉展现了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人事人情和时代风潮。小英子那纯真清澈眼睛,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也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充斥着一种优美的温情和淡淡的惆怅。英子是活泼可爱又纯真善良的小女孩,当她与疯母亲秀珍和可怜的女孩妞儿相处的过程中,她以一颗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心灵感动着我们,秀珍与那北大学生自由恋爱为祖宗礼法所不容,她的孩子被弃于城门外,她便疯了,只有英子愿意和整日疯言疯语的她做朋友,她不喑世事,于是一本正经的答应秀珍“告诉小桂子叫她回家”她心灵明净地听秀珍说的糊涂话,并都简单的相信。她俩一个是悲惨的封建礼教受害者,一个是纯真的让人心动心疼的小女孩,她们在一起时的场面洋溢着脉脉温情和人性光辉,以及一抹6
挥之不去的悠扬的幸福和忧伤,英子与妞儿的相处也是作品中充满温情与控诉的场面,小英子的温馨家庭与妞儿的痛苦遭遇以两条线索交织对比,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而在小英子幼稚的眼中,却只有她们一起荡秋千,玩毛绒小鸡,手拉手游玩时的快乐,当妞儿向她诉说不幸,她眼中便多了几分同情,可她无能为力,最后,她只看到了秀珍与妞儿母女相认时的快乐,却并未看到母女俩惨死于车轮下的悲剧。后来,英子遇见了那个为供弟弟上学不得已而行窃的小偷,小偷是一个现实生活的受挫者,他对穷困生活和自身命运无可奈何,他并不坏,却被当时黑暗的社会逼良为盗,在和他相处中,一开始,小英子充满了童趣,调皮和可爱,“你是来拉屎的吧”“真不讲卫生”全然不知世事,在儿童眼中看不到黑暗与邪恶,这让我们心中流动着感动与欣慰,通过与小偷的几次谈话,英子认为小偷真诚又憨厚,可自己“不觉得他是好人,也不觉得他是坏人,自己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她心中开始有了困惑,那是儿童视角下单纯无知的小困惑,英子心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现实世界的复杂和阴暗投射到她眼中也只是一丝纤细又单纯的变化而已,这体现了儿童的心灵的美好与儿童视角的纯真。最后小偷被警察抓走,英子那明亮的大眼睛望着他,淡淡的愁怅与惋惜,缓缓洒泻儿童视角中的现实,不带愤怒,不带控诉,却充满“分不清好人还是坏人”式的无奈,同样让小英子体会到无奈的还有保姆的遭遇,那个可怜的善良女人来自穷苦的农村,她自己的孩子一个死了一个被送人,她为了养活家人到城里来照顾别人的孩子,那句“不要小栓子了”道尽了她的心酸与无奈,可当时社会穷人只能默默忍受这些。英子依然对此同情但同样也无能为力,她对保姆丈夫的那声“哼”也只能是内心情感全部的表达,在孩子的视角中,她虽不了解现实却敢于表达那声“哼”,它所表现的依然是温暖的勇敢和善良,这难道不是童真的控诉吗?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那样的年代,正是军阀混战,革命找不到出路,人民生存艰难的时候,当时封建礼教依然深重,秀珍的悲剧便来源于此——秀珍的恋人是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捕,妞儿和保姆生存的艰难和命运的悲惨,正是因为当时百姓普遍性的穷困,农村百姓更是生活潦倒,小偷的经历更是体现了人民在那样的时代中的无奈。比利时作家弗朗兹·海仑斯说:“人的童年提出了整个一生的问题,但找到问题的答案却需要等到成年”,全文大多数镜头是以小英子的视角定格的,英子那明净清澈的大眼睛看不到那些复杂的现实6
,英子的单纯善良让人感到清新美好,英子的天真活泼让人感到温暖感动,童真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童真眼中的现实,没有血泪,没有悲剧,有的只是淡淡的温情与惆怅。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近乎一幅宁静、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缓慢而悠长的童年旧事,就像是柳絮飞舞的颜色淡淡的春天,却又有一场夏天暴雨激起干燥尘土的味道,它像一个远方的陌生人的笑容,像一声清脆的雷,一只虫子,一杆芦苇,像一阵秋天吹来的风,一片干燥枯黄的叶子,一丝寒冷将来的战栗感觉,像一段颓废的墙垣,像爬满荒草的院子,像久久回荡在天边云端的一首歌曲,让我们在岁月之后,常常醒来,恍然如梦,怅然若失;那种感觉,闭上眼睛,就慢慢涌上心头,浮现眼帘。啊,城南旧事,那缓慢而悠长的童年旧事,怎么能够忘记?喜欢英子那温润、犹豫、好奇的眼神,喜欢那个虽然混乱贫穷,但是单纯宁静的岁月。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办法回忆的年代,因为,所有回忆的载体,都在物换星移,并且是,乾坤大挪移!所以,中国消失了,那种古老的永恒已荡然无存,现在不要相信什么能持久,这是一个过眼云烟、物质丰富、内心浮躁而荒芜的时代,因为没人想去回忆,也没有必要回忆,回忆是个奢侈而不合时宜的话题。人们正在拼命的喜新厌旧并热衷于淘汰。自由让中国走向毁灭。一个没有传统的中国诞生,代价将是几代人的记忆缺失。《城南旧事》是一部流露着亲情与分离的小说,并没有让人心魂驰荡的梦幻色彩,但是以一种趣味横生的发展过程,一种平实而又能抓住人心的生活经历,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发生在老北京成立时的故事——英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与神志不清的女人建立了深深的友情,牵引出了女人神志不清的原因和她丈夫的死因还有他的孩子妞。搬家后遇小偷,无意间在别人认为鬼屋的院子里认识了他,再次牵引出了各家被盗的原因,和他偷盗的原因——为了生存,为了弟弟的学费,家中佣人对英子和他弟弟如亲人般的照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佣人儿子的死和女儿送人生死未卜,最后英子父亲的死又是雪上加霜······亲人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亲人的离别带给人的不仅是悲伤,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折磨。作者利用亲人的分离,来解释人性真实的一面。在神志不清的女人秀娟给英子讲她孩子故事还有见到自己亲生骨肉后带孩子找父亲的那两个片段,秀娟对孩子的思念导致她的神志不清,她竟指着画上的小孩对英子说是自己的孩子。她6
对英子的疼爱体现了一种失去孩子后的母爱,同时她又对英子嘱托:“见到俺家小桂子别忘了领她回来”,作者用这一句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反映出了亲人在一个人心中的地位,而这正是让秀娟继续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在家里佣人喂弟弟吃药,病房与爸爸的对话,佣人让英子代替写信,家里佣人孩子死后她两口子在院子对话,还有文章结尾在爸爸墓前与佣人分别的五个场景中,弟弟对佣人的依靠,表现出了亲人之间的难舍难分之情。孩子死后佣人说“不回去了,回去也没什么意思,孩子都死了还回去干什么。”充分体现出了亲人是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一个月一个月往家寄钱,让英子写信时,那心疼自己孩子的话语,深深牵引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也强烈地体会到她的那种母爱。作品以一个小女孩为线索,用她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她是在无法分辨人世间善与恶的情况下对人性的审视。用敏感的心,真诚的眼神为人与人之间搭建了一座心灵的桥梁。文章每一部分既能独立成篇又相互影响和关照,社会背景下人们的遭遇贯穿全篇,深深牵动着人们的内心,故事背后不仅流露着亲情,更多的,是作者对社会的思考。社会黑暗带给人们无法避免的痛苦,作者巧妙地利用小女孩为线索与生活在社会黑暗中的人做了鲜明的对比。在黑暗中与英子的对话中,虽然看不清人物,但从双方的对话中可以知道,妞经常被父亲打,而且打的是浑身是伤。雨天的夜里受尽家里痛苦的折磨后跑到了英子家,作者正是用英子的家庭生活与妞的痛苦遭遇做对比,来展现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呈现出了让人们反思的韵味。加上弄得满城风雨的小偷再次揭露出了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并不是为了偷而去偷,在英子与他在鬼屋第二次对话中,让我们明白了他不是好偷而偷,是为了生存,为了他弟弟的学业而去偷,是这个社会让他走上了不归路。进入《城南旧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黑暗,亲人之间的真情和分别后的那份惋惜的情感,质朴的语言,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人物细腻的内心活动。动人的故事情节打动着每个读者的心,文章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留下了对社会的反思。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地6
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长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作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只拥有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狭窄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的,可以说,从《城南旧事》便可窥见时代风云。读《城南旧事》,心头会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纯粹的东西,它并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娓娓道来,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虽然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美得多么纯粹;大树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屋顶上的花盆,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陈旧得多么有生气;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刻画得又是如此自然。他们与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当然,也包括我们。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无法细致感受那个时代的一切,淳朴也好,冷漠也罢。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汇聚人生百态的社会不是我们局外人可以真正触摸的,或许我们就是所谓的看客,看过世间浮华,只留下一声叹息。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英子童稚的记忆里,也留在我们的心中,永不消退。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休止6
符,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床头,借着微弱的灯光,读着《城南旧事》,呼吸匀称,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梦:一个小女孩在城南度过幸福童年,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曾经那么真实地闯进了童年的生活中,却都在岁月的步影里渐行渐远······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夹竹桃落了,梦也醒了,她再也不是我们记忆中那单纯天真的小女孩。童年美梦的顿然破碎,让她明白——每个人的童年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的,而我们的不也正是这样吗?汉语言文学101班周佳楠10016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