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意义

ID:1002290

大小:662.5 KB

页数:45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意义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在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教学过程:一、教学分数的产生: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第45页上面的插图(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人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课本第45页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4、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的含义吗?2、看教材第46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的分别是:(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怎样表示这样的一份?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总根数的,三根是。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4、概括分数的意义。(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分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板书中的“一个整体”分别改成“单位1”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老师采纳或修正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分子:表示有这样的的几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5)以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三、完成“做一做”1、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填写在教材上)。2、交流、核对答案。要求完整地说,如: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颗,2份是这堆糖的。四、教学分数单位: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里面有几个1?26呢?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5、指出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题。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3、交流经验:先找准单位“1”,再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确定直线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表示。六、师生共同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说说你的收获。七、布置作业: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4题。板书设计: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一个物体计量单位单位“1”一些物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3、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尘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复习旧知,启动研究问题(出示题组)师:(出示圆形纸片)用表示饼,把6把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1÷3=)(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板书:1÷3=(个) (4)大家观察这组算式,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什么数?6÷3=2(张)1÷2=0.5(张)1÷3=(张)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数相除,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自主探索,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教学例2(教材第49页例2)。(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分法。(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块)。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二、观察版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向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生答:b≠0)(2)刚才大家的发现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4)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布置作业: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1—4题。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1÷3=(张)例2: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个吃多少张饼呢?3÷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a÷b=(b≠0)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经历把低级单位名数改成高级单位名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过程。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类推能力,渗透事物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师揭题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这就是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l)用课件出示题目l: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提问:“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只要说得有理,教师都应护以肯定。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操作,探究问题。  用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过程:用代表鹅的只数,用       代表鸭的只数。求“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这里把10 只看作一个整体。为了一眼就能看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个白圆片代替7个灰圆片,这样就变成了                。从而得出的结论:鹅的只数是鸭的。 师归纳:同学们说得真好。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这里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3)引导学生列式解决间题。 让同桌之间先讨论交流.再反馈。 (4)小结:7 ÷10 =,我们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 (5)课件出示:问题2 :养鸡20 只,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反馈: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20÷10=2倍. 2、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3、归纳小结。 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上面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学生谈发现后教师小结: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0 页“做一做”第2 题。 2、教材第51 页“练习十二”第5 、6 题。 3、教材第52 页“练习十二”第11 题。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类型的问理。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可以直接用除法来计算。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2 页“练习十二”第7 ~10 题。 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例3:7 ÷10 =      20÷10 = 2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 2、真分数和假分数第1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3-5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分数?2、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包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探索新知 1.真分数的意义。(1)出示教材第53页例1中的图形。 (2)用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3)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学生指导:、、的分子都比分母小。(4)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比1小)(5)明确真分数的意义。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板书)(6)练一练。①下面的分数是不是真分数?②请你写出三个真分数,并与同桌交流。2.假分数的意义。(1)出示教材第53页例2中图形。(2)用分数表示出各图的涂色部分。①学生独立思考应该怎样表示。②同学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学生指出:①的分子和分母相等。②、的分子比分母大。(4)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有的等于1,有的比1大。(5)明确假分数的意义。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6)练一练。①下面哪些分数是真分数?哪些分数是假分数?②请写出三个分母是4的假分数并与同桌交流。3.认识带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方法。(1)观察下图,表示有几个圆组成的。(2)学生讨论交流后,会得到:“2个整圆和个圆”组成的,也可以写成2。板书:2(3)引导学生观察2,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板书:(4)提问:什么是带分数?(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5)认识带分数的读法。 1读作:一又二分之一1读作:一又四分之三全班同学把其余两个带分数一起读出来。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根据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意义分辨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在直线上表示出来。①展示学生练习结果,并评讲。②看一看,说一说表示真分数的点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表示假分数的点在哪一段上?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谁愿意来说一说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的第2、3题。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第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题3。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2、方法与算理、概念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以加深对真分数、假分数概念的理解。3、进一步培养大家的数感,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意义。教学重难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口答: (1)复习前面所学的分数的分数的分类 (2)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探究新知 1.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1)出示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10题中的分数。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分数,看一看哪些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板书:、、、、)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分数值是多少?观察它们的分数值有什么特点。  结论:当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2)出示例3(1)。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把、化为整数。 学生交流。 (3)老师引导学生说出: ①通过画图可以看出:就是1。根据分数与除尘的关系;=3÷3=1。根据分数的意义:3个是1。 (板书:=3÷3=1)②通过画图可以看出:就是2。根据分数与除尘的关系;=8÷4=2。 (板书:=8÷4=2)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引导得出:4个是1,8个是2。)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1)自学例3(2),把、这两个假分数化带分数。 想:方法是什么?怎么画图? 组织学生讨论并试着化一化。教师巡视,指名已完成的演说一说方法。 出示例题的不同化法: 就是(也就是2)和合成的数,等于2。 (板书) 7÷3=2……1         =7÷3=2(2)引导学生总结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归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带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3)想一想:=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5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依次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三第4、5、9题。四、课堂小结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教材第56页练习十三第6、7、8题。板书设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例3(1)=3÷3=1=8÷4=2(2)=7÷3=2=6÷5=1 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材第57页。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很好“温故而知新”这里有几道题,看看谁能解答。一、复习:1、让学生说说除法和分数的关系:2、计算:6÷3=120÷30=18÷9=12÷3=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二、诱发揭题: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在分数里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性质存在呢?那么这个性质又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三、探究新知:出示例1: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按照下图把它们平均分,并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的大小。你认为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利用正方形纸验证猜想。1、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师:同学们,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请你按以下要求做一做?四人小组一起动手操作并讨论: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并涂上颜色(温磬提示:折痕最后能用笔描一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都等于整张纸的一半,也就是说。通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完全不相同,可是它们的大小却相等?这个等式里会不会隐藏着一些奥秘呢?想去了解一下吗? 你们真的确定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确定)那好,现在我们去验证一下好吗?2、合作探究,概括性质。请同学们有序的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它们各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完成后找你的组员说一说吧!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说,发现总结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提出疑问:这句话中的“相同数的数”能是“0”吗?出示课件。四人讨论。讨论后,让学生明确:如果分子,分母都乘0,则分数成为,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因为0不能为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0。因此这个地方我们还要添三个字:零除外。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大家齐读一遍。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联系。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生交流后再汇报四、自主学习:1、阅书质疑:引导学生看书,质疑。你认为分数的基本性质里面的重点要注意的词语是什么?(在黑板上圈点出来)并让学生重新读一遍。关键词语请用重音读出来. 2、自学课本57页例2: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要求。②让学生完成做一做,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解题方法及解题的根据。师生游戏:师说出一个分数让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与它相等的分数,看谁写的多。你写了几个?写的完吗?在写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五、巩固练习1、请你当法官(说明理由)。(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3)和的大小相等,分数单位也相同。()(4)将变成后,分数扩大了7倍。()2、把和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六、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和我们分享一下的吗?七、布置作业:课本58页的第6、7、8题。板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例2:     4、约分第1课时最大公因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确定取值范围、动手操作验证、全班交流,经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产生,并理解其意义。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会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感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探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难点:建立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联系。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什么是因数?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在小组中交流后汇报,老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因数的几个特点:(1)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2)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一个数除以它的因数,商一定是自然数(0除外)。2.写出16和12所有因数。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检查。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的?(组织学生交流,再说一说)二、新课讲授1.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出示教材第60页例1。(2)找出8的因数。(1、2、4、8)(3)找出12的因数。(1、2、3、4、6、12)(4)再找12、8的因数中两个数的公有因数。(1、2、4)电脑课件呈现:指出:1、2、4是8和12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教师适时引出课题,并板书:最大公因数。2.组织小练习。(1)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61页的“做一做” 第2题,说一说哪几个数写在左边,哪几个数写在右边,哪几个数写在中间。(3)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请学生填在教材上,说一说是怎样找的。3.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出示教材第60页例2: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2)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试着找出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在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方法一:先分别写出18和27的因数,再圈出公有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方法二:先找出18的因数,再看18的因数中有哪些是27的因数,再看哪个最大。方法三:先写出27的因数,再看27的因数中哪些是18的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4)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1页的“你知道吗”,指导学生自学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2×2×3=12 指出:两个数所有公因数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5)巩固小练习:教材第61页“做一做”第2、3题。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哪些特殊情况?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是1。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一类是最大的公因数是1,(如5和9,15和16);一类是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本身(如34和17、16和48、13和78);另一类是一般情况。此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情况,练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学习所得。五、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第3、4题。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8和12的公因数:1、2、4 8和12的最大公因数:4第2课时最大公因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5~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要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并能说出这样想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5和1521和2830和188和911和3360和4812和424和15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问题需要用最大公因数的知道来解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2)。二、新课讲授 出示教材第62页例3。(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4)教师:应该怎样选择方砖来铺地呢?通过交流,得出结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5)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5、8、9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6、7、10、11题。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2)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第三课时约分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尝试以及自学交流,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2、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3、通过学—导—教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魅力。教学重点: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你能很快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9和1815和217和94和2420和2811和132.提问:你是怎样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有几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小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另一种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65页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1)学生先尝试把化成最简分数,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2)教师:怎样进行约分?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3)指出: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约分时,还可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教材第65页的例4,试着自己写一写。学生汇报约分的写法,老师板书。或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 小结:如果一下子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2.完成教材第6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先判断哪些是最简分数,再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三、巩固练习教材第66页练习十六第1—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最简分数和怎样约分。在约分时,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这种方法最简便。板书设计约分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或5.通分第1课时最小公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3的倍数有:()2的倍数有:()2.学生汇报填写结果,教师板书记录。3.说一说,你对倍数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内容要求包含:(1)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2)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没有最大的倍数。二、新课讲授1.最小公倍数。 课件呈现:(1)提出问题、投影呈现教材68页例1.(2)学生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同时课件呈现下图4的倍数6的倍数(3)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并指出: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他们的最小公倍数。(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5)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出示教材第69页例2。(2)学生尝试练习。由学生自主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3)汇报探索结果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先分别写出6和8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二:先分别写出8的公倍数,再从小到大圈出6的公倍数,第一个圈出的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方法三:先写出6的倍数,再看6的倍数中哪些是8的倍数,从中找出最小的。(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观察,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的公倍数就是它们最小的公倍数的倍数。(5)即时巩固。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完成,找出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②点学生回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③你有什么发现呢?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并交流。教师小结:a.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其中的较小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b.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三、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七第1~4题。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以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板书设计最小公倍数(1)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第2课时最小公倍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例3及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12题。教学目标:1、在用长方形拼正方形的活动中,体验并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中的应用。 3、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从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抽象出公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求下列各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15和124和68和249和5412和368和95和1213和5问:你能总结一下找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二、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0页例3。(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投影呈现情景图。(见教材第70页)教师:如果用这种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墙面(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的),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2)学生讨论,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两点内容:①“用的墙砖必须是整块”是什么意思?②墙面的边长与墙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③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有多少种?最小的是多少?(3)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 ①假设墙面的边长是10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10不是3的倍数。②假设墙面的边长是9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怎样?(有剩余面积,不符合题目要求)原因:9不是2的倍数。③假设墙面的边长是6dm,可以怎样铺,铺的结果如何?(没有剩余面积,符合题目要求)原因:6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4)教师引导提问:墙面的边长除了6dm,还可以是多少?最小是多少?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结果:墙面的边长还可以有12dm、18dm、24dm等等,最小的是6dm。原因: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结果:正方形墙面的边长必须既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5)2和3的公倍数:6、12、18、…其中最小的是6.所以可以铺的正方形的边长会有很多个:6dm、12dm、18dm、…,边长最小的是6dm.三、课堂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5、6、8、1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完成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七第7、9、10、11题。板书设计最小公倍数(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积。第3课时通分(1)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教学目标:1、理解通分的意义及初步掌握通分的方法,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会通分。教学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问: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与,哪个大,为什么?教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通分。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73页例4。(出示世界地图)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学生观察图进行判断)再出示条件: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放手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比较,学生相互交流方法、结果及理由。(2)小结:要比较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谁大,就是要比较和的大小。是3个,是7个,所以大于。(3)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口答结果。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分母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学生归纳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小结: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4)再出示:学生尝试比较上面各组分数的大小。(5)请学生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及理由。以和为例,学生可以用分数单位的大小推出;因为<,所以3个小于3个。提问:以上各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子相同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小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比较大,分母大的比较小。2.出示教材第74页例5。(1)提问:和这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像这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学生思考并回答,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思路:一种是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一种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教师指出:这两种思路,都能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我们把几个分数的相同分母叫做公分母。(2)教师提问:用什么数做公分母?怎样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3)请学生汇报解答过程。先求出和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是20,用20作公分母。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指出: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板书课题:通分)板书: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5)教师提问:你能说一说怎样通分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通分时,先求出原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分母,再看原来分数的分母变成公分母要乘几,分子也要乘相同的数。提问:为什么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可以用其他较大的公倍数作公分母吗?(6)在通分的基础上,比较和的大小,让学生完整写出例4的比较过程。三、巩固练习:教材第74页“做一做”。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教材第75页练习十八第1~3题。板书设计:通分(1)例3:例4: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小数化成分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1及第78页练习十九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2、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3、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分数与数互化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1)0.7表示()分之()。0.09表示()分之()。(2)0.3表示()分之(),写作。教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2.教师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二、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①3÷10=0.3(m)3÷5=0.6(m)②3÷10=(m)3÷5=(m)(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m和0.3m有什么关系?(0.3=)(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0.07=0.24==0.123=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三、巩固练习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第1~3题。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谁愿意具体地说说小数怎样化成分数?板书设计第1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二课时分数化成小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2及第78~79页练习十九第4~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分数化小数。2、使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能正确利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3、通过教学,沟通分数与小数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30.250.081.042.3152.求下面各题的商。(小数、分数)3÷415÷451÷85÷109÷106÷153.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二、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7页做一做:把0.7、、0.25、、、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1)提问:这6个数中,有分数,有小数,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该怎么办?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把分数化成小数,二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提问: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化成小数比较简便)(2)让学生尝试把化成小数。老师提问: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该怎样化成小数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试着解决,再点人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两种方法:①把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②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得出小数。=7÷25=0.28(3)再让学生将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看看出现了什么问题?(分母45不能转化成10,100,1000,…作分母,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出现了除不尽)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化成小数时,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这道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11÷45≈0.24(4)现在,你能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学生独立完成。(5)小结:分数化成小数时有几种方法?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特殊方法:①分母是10,100,1000,…时,直接写成小数。②分母是10,100,1000,…的因数时,可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九第4、6、7、8题。四、课堂小结: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你能说说它们之间互化的方法吗?五、课后作业: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的第5、9、10题。板书设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要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