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教学课题:分数与除法,第十册P49,练习十二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从小工整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法学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学教具:学具模型,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个是(),3个是()。2、里面有5个,里面有3个,1里面有()个,3、拿起笔算一算,把6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学生列式口算:。那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每人还能得到一个蛋糕吗?如果商不用整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1.教学例1,(1)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板书:1÷3=)(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3)教师画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板书:1÷3=(个)2.教学例2,(1)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画内容。(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3)请几名学生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4)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块)。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3.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1÷3=3÷4=
这两道算式,想一想: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出以下三点: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板书:a÷b=(b≠0)(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0页“做一做”的1题。三、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2、4、8题。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两个数相除,可以用分数表示;而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相除。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例1:1÷3=(个)例2:3÷4=(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