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5页例4以及“做一做”第1、2题。例4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把一个分数化成大小不变、分子分母较小的分数。在经历约分的过程后,引出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概念。(二)核心能力利用旧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归纳出新知,提高分析、抽象的能力,渗透恒等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三)学习目标1.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数学形式,提高分析、抽象的能力。2.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恒等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四)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五)学习难点用分子或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约分,正确的书写格式。(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约分》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1.你能快速找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为约分做铺垫;复习最大公因数的两种特殊情况,为最简分数做铺垫。揭示课题:约分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小明家有一个西瓜,妈妈说:“小明分得西瓜的1/2,爸爸和妈妈各分得西瓜4/16,弟弟分得西瓜得2/8。”小明说:“不公平,我只分得1块,你们都分得好几块。”通过故事激起学习兴趣出示课件:师:小明的妈妈非常聪明,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分别表示出切给小明的1/4,4/16.2/8。非常直观的表示分到的西瓜一样多,非常公平。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出1/4和2/8和4/16相等。根据两种分析引出约分的概念(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二)学习例4揭示最简分数。出示课件:把24/30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做题并板书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进行约分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方法二: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引导学生分析总结24/30和结果4/5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出示课件,引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叫做最简分数。)强调以后做题要约成最简分数。(三)总结约分的方法。约分时,可以怎样写呢?根据刚才的板书(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写的格式)改写成约分的写法并板书。引导学生概括出方法:方法一: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然后得到最简分数,这是逐次约分法。方法二: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这是一次约分法。提问:怎样约分比较简便?学生自由发言。(四)小结:如果一下子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也就是一次约分法比较简便。三、实战演练(依次出示课件)1.下列分数中哪些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为最简分数。2.把上下两行相等的两个分数用线连起来。3.判断4.灌篮高手(需要先约分在连线,其中有一个不可以连线,让学生说明原因。)5.摘苹果四、拓展延伸五、、全课小结: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后出示课件总结。六、教学反思:《约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约分及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设计中,我首先
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数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因此本课无需在此处多费时间,合理的知识迁移,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使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学生熟练掌握约分方法做准备。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掌握约分的方法并不难,要熟练进行约分,关键在于能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公因数。而且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即判断分子、分母是否只有公因数1,如果只有公因数1,那么这个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分母是否含有大于1的公因数,这个分数不是最简分数。约分的知识实际上学生在理解上并不是太难的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掌握的不理想。我个人觉得这主要还是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有很大的关系。约分的知识涉及到求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相关知识。学生要对每个部分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后,将这些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才能很好的掌握约分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我觉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基本上是能够理解约分的含义和掌握一般的方法,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约不完上。部分学生找公因数的速度较慢,找不全,不能正确判断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等,都是学生约不好分的主要原因。我觉得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纠正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判断一个分数是否是最简分数,
学生掌握得较好。对于逐次约分的过程,学生失误较多,从学生做的练习可以看出来。学生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写出几个与已知分数相等的分数时都会,可是一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时就常出现分子、分母除以不一样的数,我想是因为在找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学生还不熟练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引起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