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

ID:1006239

大小:5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印庄小学刘丽红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5页例题5。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圆柱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体模型、教具、学具若干个教学设想:《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的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实践操作、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去蛋糕店给孩子买生日蛋糕,遇到了一个这样的数学问题:老师发现蛋糕店里有两款蛋糕的款式、口味都不错,价格也相同,究竟买哪种蛋糕最划算呢?我想让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你们愿意吗?(生答)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观察蛋糕的尺寸和款式。师: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说说你们的想法。生1:我想买大的那一个,因为大的蛋糕多一些。生2:我想分别求出它们的体积,再比较两个蛋糕的体积的大小。师:长方体的体积不难计算,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提出问题,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的联系,并且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回顾旧知,帮助迁移:(1)教师首先提出具体问题: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有联系呀?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圆形。生2:圆柱和我们学过的圆和长方形有联系。(2)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将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圆面积公式的。配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那么,圆柱体可能转化成什么图形呢?(生答)观看老师手里的圆柱体模型,老师沿着高切开、展开,它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猜测来回答)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知识的转化思想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体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教师给准备好的模型动手拼一拼。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把它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的份数越多,圆柱体也就越接近长方体。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等份、64等份……) (2)、通过上面的观察小组讨论:a、圆柱体切拼后,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b、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体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c、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关系?d、你认为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3)、小组代表发言,把你们小组讨论探究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师小结: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用教具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了。)(3)学生小组汇报交流: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用圆柱体积教具进行操作,把圆柱体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2、根据学生操作,师再次课件演示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当分的份数越多时,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讲述适时板书。)3、同桌再次相互说说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4、概括板书: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小结: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所以圆柱体积也等于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学生的联想建立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初步建立转化的雏形,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动画演示,验证了学生的发现,从学生的认识和发现中,围绕着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1、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幻灯片)2、做一做:一个圆柱形粮囤,从里面量得底面半径是1.5m,高是2m。如果每立方米玉米约重750kg,这个粮囤能装多少吨玉米?(1)读题、审题。 (2)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写在答题纸上。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愉快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老师想问问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帮助老师的同时还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畅谈)师:同学们,生活中圆柱无处不在,希望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设计意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学习收获,可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收获不仅只有知识,还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根据圆柱与近似长方体的关系,推导公式: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V=sh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是学生在自己探索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 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学生的普通话还需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提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