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实物、事先制作好的纸圆柱模型及剪刀、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学生观察。2、教师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物体(学校中的一些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二、主动探究—认识圆柱特征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1)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体?课件出示:鱼罐头、茶叶桶、树墩。问:这些是不是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高低,粗细都一样吗?师:为什么它们都叫做圆柱体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认识。(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2、小组合作,认识圆柱的特征(1)分组活动,让学生拿着圆柱体实物观察和摆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直观操作形象感知圆柱的特征。(2)思考并讨论下面的问题:①圆柱的上、下两面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3)学生汇报,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3.设置问题障碍,深化特征的研究。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圆柱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等的圆和一个侧面就一定能组成圆柱呢?这里有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他们能不能组成一个圆柱呢?
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学具进行研究。(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纸圆柱形模型,剪刀等,把圆柱形模型的侧面沿高剪开,再打开,观察形状。(2)提问: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跟圆柱有什么关系?同桌进行交流。(3)学生汇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验证,把圆柱的侧面沿一条高逐渐展开显示成长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再卷起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得出:长方形的长=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圆柱的高(4)请同学们猜想: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还可能得到一个什么图形?(5)教师拿出一个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的圆柱。(6)请同学们继续猜想:如果不是沿高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又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信息。师:(课件演示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我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相当圆柱的高。
三、运用特征,解决问题。1、课件显示: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 2、填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叫做(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3、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如果把它围成圆柱状,围成后的圆柱侧面与长方形底有什么关系?这个圆柱底面周长和高各是多少。4、拓展练习王师傅用铁皮制成一个底面周长为15.7分米,高20分米的圆柱形通风管和一个底面周长也是15.7分米,高20分米的长方体通风管。你认为这两种通风管所用铁皮相等吗?为什么?四、总结全课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五、课后作业用硬纸制作一个底面直径为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体笔筒,并在其侧面绘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或写上一些格言。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形物体,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圆柱形物体的特征。然后直接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柱,再让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