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介绍:核心素养下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的,对于以往的课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转型。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在这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老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认识了正、反比例概念,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开始,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以课本主题图引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实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在展示与交流中加深对用正、反比例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思考,体会函数思想。一、讲什么
1.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2)思想方法:观察、比较、判断,归纳;(3)能力素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内容解析:本课是《比例》这一单元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第三课,学生已经学习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比例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为何讲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2)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目标解析:(1)学生能正确判断情景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正反比例实际问题。三、怎样讲(一)教学准备1、教学问题:(1)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比例尺等知识。但是,开始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还是不容易接受和理解。(2)学生对于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难以理解。【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2、教学支持条件:(1)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已经在前面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及比例尺等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科大讯飞“智慧课堂”,PowerPoint多媒体投影。(二)教学过程复习引入【问题1】判断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复习环节帮助学生们从新温故正、反比例的知识,为下面学习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预设师生活动:(1)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汇报交流。预设: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例5【问题2】(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你能用以前学习的知识解答吗?(3)题目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4)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吗?(5)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
设计意图:安排小组合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主动找出用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含有归一、归总数量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只有给学生时间,创设一定的氛围,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在小组中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解答过程。(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预设:第(1)问: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t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t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第(2)问:方法一:28÷8×10方法二:28×(10÷8)=35(元)=35(元)第(3)问:题目中有水费、用水量这两种量。它们成正比例关系。第(4)问: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28:8=x:108x=28×10x=(28×10)÷8x=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第(5)问: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②找出相关联的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列出比例。③解比例。出示教材例6。【问题3】(1)这道题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该怎样解答?这种解答方法先求的是什么?(2)这道题能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吗?(3)什么要列成积相等的式子?这里的积表示什么?(4)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异同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方法,自己讨论意义,经历学习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预设师生活动:(1)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预设:第(1)问:100×5÷25=500÷25=20(天)先求原来5天的总用电量。第(2)问: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25x=100×5x=100×5/25x=20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第(3)问:积表示是原来5天的总用电量;第(4)问:这两类题都是用比例知识解答,解题思路相同。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是根据比值一定列出比例,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是根据积一定列出比例。四、讲怎样(一)课后检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用比例知识解答)2、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子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米,这棵树有多高?(用比例知识解答)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3、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烧2.4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掌握情况,能够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与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