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崔林艳执教时间2017.04.1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难点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可以随意放大和缩小,引出课题。2、联系生活实际。观看主题图。师: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学生自由发言。合作探究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多媒体出示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
2、理解要求。(多媒体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以小组为单位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小组代表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多媒体出示要求)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2:1过程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并展示。5、置疑。教师提出置疑。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比较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是怎么变的?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置疑。学生试概括发现:放大后的图形,形状没变,大小变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二)感知图形的缩小。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的画法以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出示缩小的要求。1、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 交流评议。选取学生代表的作品展示,多媒体完成按一定的比缩小后画出的图形。学生试说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总结。拓展应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本60页的做一做总结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作业布置教材63页练习十二第1、2题
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1放大大小变了,形状没变1:3缩小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练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到:要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即可。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通过对比认识到,放大前后,图形的大小改变形状没变。随后的“图形的缩小”的学习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通过操作、讲解、评价等活动深刻地理解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由于学生第一次较规范、系统地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因此课堂上呈现了学生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图形的变化,数学语言不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