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六三班:谭聪元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4的内容及相关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2、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3、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察体验。(出示多媒体课件)师:老师这有一张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你们能看出来是谁吗?(照片很小)生:(齐)太小,看不出,放大一些。师:(放的很大,课件只能呈现照片的一部分)好,我把它放大,可以了吗?生:不行,太大了,缩小一些。师:(课件呈现缩小照片)看清楚了吗?是谁?生:(惊讶,齐答)XXX。
师:这张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生:通过放大看清楚了。师:是啊!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其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把物体放大,有的时候也需要把物体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P59的主题图)师:你见过这些现象吗?生:(齐)见过。师: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1:小女孩拍照,拍下的照片是把实际的天安门缩小。生2:用放大镜看报纸,放大镜把报纸的字放大了。生3:影子与人比,也是放大的。师:还有第3幅图呢?(生面露难色,同桌小声讨论)师:这跟我们教室的电子白板道理……(师未说完,很多学生举手)生:这是放大。把小的图片通过投影仪放大在大屏幕上。师:对呀。就如我们现在,老师电脑里的图片小小的,通过投影仪投放到白板上,图片就变得很大,你们就看到了这四幅图了。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生1:根据实际绘制的地图有的放大,有的缩小。
生2:我们后面的摄像机是把我们缩小了。生3:显微镜把物体放大了。……师:是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想想看,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一知识呢?(课件出示相应的应用图片)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可见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多么的紧密呀!二、新授1、教学例4(1) 出示例4,让学生说说题中要求的按“2∶1”放大图形什么意思?(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2) 学生尝试着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3) 画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不能看出是多少格,怎么办?(只要把两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连成封闭图形就可以了)画完后通过量一量的方式,发现放大后的斜边的长度也是原来的2倍。(4) 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说有什么变化?(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2、例4的延伸(1)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后的出:A、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 B、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2)学生独立画出缩小后的图形,指名投影展示。3、归纳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4、学生独立完成书P60的“做一做”,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并及时纠正错误。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P63练习十一的第1题。2、教科书P63练习十一的第2题。找出图形A放大后的图形。四、总结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