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发现,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探索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教具学具: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八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①前面,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课件出示 ②课件出示圆锥体,指出图中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圆锥是由 两部分组成的。③回忆:圆柱体与圆锥体的特征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都是 在推到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把 转换成 。④观察:将圆柱体形状的一筒沙慢慢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的沙? ⑤猜想:这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捕抓课堂问题的生成,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探索新课做好辅垫。二、新知探究1、直观引入提出猜想猜一猜: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呢?我的猜想:可能和 体积有关。因为它们底面都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大胆提出假想,让学生实现创造性地学习,又激发了学生急于验证猜想的探究欲望。探究活动一: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同学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几个圆柱形容器和一个圆锥形容器。请仔细观察比较: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底面大小有什么关系?高度又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进行比较,记录自己的发现。我们组发现①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 ),高也( )。我们组发现②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 ),但高( )。我们组发现③圆柱和这个圆锥的高( ),高也( )。我们组发现④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 ),但底面积( )。
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示:圆柱和圆锥有的 、 、 、 四种情况。【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对于这一特殊关系,教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给出一个圆锥和四个不同的圆柱,放手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总结四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得直观而清晰的认识。】2、实验探索 验证猜想活动二:根据上面这四种情况我们研究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两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实验时,(1)、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填写实验报告单。(2)、向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3)、倒的时候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发现结果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结论:(4)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5)小组交流,得出结论:A: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B: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倍。C: 或 的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没有这样的关系。3、分析数据 建立模型
(1)通过实验可知:圆锥的体积是和它 的圆柱体积的 (2)归纳总结:圆锥的体积=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V=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4、简单应用 尝试解答解题思路:要求小麦堆的体积就是求( )的体积。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得知道( )和( )。所以,我先求出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积,然后再代入公式( ),从而求出这个圆锥形小麦堆的体积。列式:【学生能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总结出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在这里放手让学生利用公式去解决有关的问题,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三、巩固应用1、填空:(1)圆柱的体积是9cm3,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____。(2)圆锥底面积5.4m2,高21m,体积是____。(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41.3cm3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cm3。2、试一试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1)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 )(2)把一个圆柱本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圆柱体积的。( )(3)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 )3、走进生活 点燃思维 (1)、一堆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3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2)、一堆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3米,这堆沙子有多少立方米?(3)、一堆圆锥形沙堆,它的占地面积为12平方米,高是1.5米,每立方米沙重1.7吨。用载重为2吨的汽车把这堆沙运走,几次才能运完?
4、实践性练习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应测量圆锥形沙堆的___和___,怎样测量__________。列出算式:____________【前后呼应,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四、总结评价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总结了探索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真正做到既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学会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0页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操作发展类推能力,培养数学思维。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具准备:铅笔、文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游戏。请4位同学上来,摆开3张凳子。老师宣布游戏规则:4位同学围绕凳子转圈,老师喊“停”的时候,四个人都必须坐在凳子上。
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宣布游戏开始,然后叫“停”!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凳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师;在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一)探究例11、研究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1)要把3枝铅笔放进2个文具盒,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想一想,摆一摆,写一写,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2)反馈:两种放法:(3,0)和(2,1)。(3)从两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2枝铅笔)你是怎么发现的?(说得真有道理)(4)“总有”什么意思?(一定有)(5)“至少”有2枝什么意思?(不少于2枝)2、研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1)要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里,有几种放法?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2)反馈:四种放法:(4,0,0)、(3,1,0)、(2,2,0)、(2,1,1)。(3)从四种放法,同学们会有什么发现呢?(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4)你是怎么发现的?(5)大家通过枚举出四种放法,能清楚地发现“总有一个文具盒放进2枝铅笔”。如果要让每个文具盒里放的笔尽可能的少,你觉得应该要怎样放?(每个文具盒都先放进一枝,还剩一枝不管放进哪个文具盒,总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笔)(你真是一个善于思想的孩子。)(6)这位同学运用了假设法来说明问题,你是假设先在每个文具盒里放1枝铅笔,这种放法其实也就是怎样分?(平均分)那剩下的1枝怎么处理?(放入任意一个文具盒,那么这个文具盒就有2枝铅笔了)3、类推: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6枝铅笔放进5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7枝铅笔放进6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文具盒,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盒至少有2枝铅笔?为什么?(1)谁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这位同学的想法?为什么可以这样想?(5÷4=1…1)商1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怎么办?(2)在探究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的问题,同学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枚举了所有放法,找规律,二是采用了“假设法”来说明理由,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明了更简单? 4、从刚才我们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只要放的铅笔比文具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过渡: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分析、思考、推理、证明的方法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同学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许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抽屉原理。既然叫“抽屉原理”是不是应该和抽屉有联系吧?
那么让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组问题。(二)探究例21、研究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1)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会有几种情况?(5,0)、(4,1)和(3,2)(2)从三种情况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呢?(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了3本书)(3)还可以怎样理解这个结论?先在每个抽屉里放进2本,剩下的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这个抽屉就有3本书了。(4)可以把我们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5÷2=2…1(商2表示什么,余数1表示什么)2+1=3表示什么?2、类推:如果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 如果把9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5本书。 如果把11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至少有一个抽屉放进4本书。你是怎样想的?(11÷3=3…2)商3表示什么?余数2表示什么?3+1=4表示什么?3、小结:从以上的学习中,你有什么发现?(在解决抽屉原理时,我们可以运用假设法,把物体尽可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物体数多1。)4、经过刚才的探索研究,我们经历了一个很不简单的思维过程,个个都是了不起的数学高手。“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5、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时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反馈)6、8只鸽子飞回3个鸽笼。至少有___只要飞进同一个鸽笼里。为什么?答:因为:8÷3=2…2,如果每个鸽舍里飞进2只鸽子, 还剩2只鸽子可能分别飞进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一个鸽舍飞进3只鸽子。 2+1=3在这个问题中鸽子只数是要分的物体个数,那么谁是抽屉呢?今天学习的小棒就是用来被分的物体,那么谁是抽屉呢?解决抽屉问题有什么计算绝招吗?至少数=商数+1三、迁移与拓展刚才我们抢凳子的游戏中的原理,怎么用我们今天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呢?在这个问题中,什么是抽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做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用要分物体的个数除以抽屉的的个数,得的商加上1,就能得到至少数。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