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有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填空1km=()m1m=()cm1km=()cm7000000cm=()km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第一个你说,第二个谁来?第三个,先想一想,1km是多少m,1m是多少cm,1km等于多少cm,在1后面添几个0?(5个0)7000000cm是多少km?(去掉5个0)【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复习长度单位的进率,为后面的新知做铺垫。】二、创境激疑情境导入(一)师:前面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现在老师出一个脑筋急转弯,考考大家。(脑筋急转弯)一只蚂蚁从灵宝爬到郑州只用了5秒钟,这是为什么?(它在地图上爬)师:请看同是中国地图,为什么画出来大小有区别?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两张中国
地图大小不一样,而表示的实际距离却相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聚焦依据比例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相同,从而引出比例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有关比例尺的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其含义,能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3、能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一幅图的比例尺。老师读,同学们用心体会。(三)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阅读课本第53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在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经过怎样的变化绘制在图纸上?(2)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的前项、后项分别表示什么?怎样求比例尺?(3)比例尺分为哪两种?分别是什么?你能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改写时要注意什么?(4)为什么要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师:根据问题划出重点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出标记,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时候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学生自学(5分钟)汇报成果。 1、师: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一个问题(板书:缩小扩大
)齐读课本第一句话。2、第二个问题呢?多叫几个学生说说。出示屏幕学生读,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请看汇报: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用数值比的形式表示出来;线段比例尺一般是在图上妇幼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米或多少千米。师说比例尺1:100000000表示的三种意义。练一练:1:50000表示图上距离()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也可以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还可以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怎样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出示幻灯片,边点边说)4、谁来汇报第四个问题?师:对,它不仅便于计算,更便于理解比较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刚才我们学到的比例尺前项是1,还有一种比例尺后项是1(点图片2︰1)这是一个放大比例尺。它表示什么意思呢?(这里的2:1表示图上距离2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厘米,也可以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2倍。当比例尺的前项比后项大时,就表示放大。)生活中哪种情况需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呢?阅读例1上面的话。【设计意图:学生自学可能因为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何让不同学力的学生在自学中都能
真正学有所获?问题引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以上四个问题,聚焦比例尺的内涵,帮助学生清晰把握。】三、生活中的比例尺。比例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请看(师简单介绍)①这两幅地图上比例尺不一样,它们大小不一样。②数值比例尺③线段比例尺④放大比例尺【设计意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四、教学比例尺的求法。师:怎样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呢?出示例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自学提示求比例尺。自学提示:(1)怎样求比例尺?(2)化简这个比例尺应该注意什么?(3)比例尺的前项怎样化简为1?自己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2、课堂练习(做一做)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学生自己完成)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之后马上呈现两道不同梯度的习题,一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例尺的实际意义,二是让学生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评价,再一次体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课堂检测(一)填一填1、一幅图的()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2、我们学习的比例尺有()比例尺和()比例尺。3、1:1000000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cm相当于实际距离()cm。4、12:1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cm相当于实际距离()cm。5、线段比例尺0100m用数值比例尺表示是()。(二)判断1、一幅图图上的长和实际长的比是1:20。()2、比例尺是一把尺子。()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m。()4、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为5:1。()
5、比例尺1:3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030m。()【设计意图:通过填一填、辨一辨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具体情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较远,不易直观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注重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去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是脑筋急转弯意在激趣引出地图,对学生都比较熟悉的地图,通过“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出与今天所探讨的知识比例尺有关。因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所以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结合前一天的预习,在组内交流,然后师生互动,层层揭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与所学过知识的联系,在读中发现比例尺的前项为1,认识数值和线段比例尺,在求比例尺中又感知放大比例尺,发现后项为1。整节课采用了自学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认识,理解,建构知识。
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一号者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自如。三、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