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1.提出问题。教师:看来大家已经能正确判断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了。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讲节约用水,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有哪些数学问题呢?李奶奶带给了大家一个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2.解决问题。(1)学生自己解答。(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预设1:28÷8×10=3.5×10=35(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预设2:10÷8×28=1.25×28=35(元)(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3.激励引新。教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主要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正比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题中告诉我们那几个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说说变化情况。(2)(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3)用关系式表示是( )。(4)集体交流、反馈。板书:张大妈李奶奶水费/元28?用水吨数/t810教师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方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反馈学生解题情况。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或() 8x=28×10 x=280÷8 x=35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6)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7)最后作答。【设计意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是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考:那如果把比例式列成8:28=10:x可以?同学们交流并思考。
虽然两种比例式答案是相同的,但是28:8的那个比例式意义是每吨水多少钱?而8:28那个意义是每元钱买多少呢吨水?这个不符合实际生活,所以在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按意义列比例式。4.变式练习。教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同学们真厉害!王大爷遇到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他吗?我们一起看看(出现下面的练习)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比较一下此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概括总结。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题思路,再想一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分析找出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关系。 (3)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 (4)最后解比例。 (5)检验作答。教师总结:同学们不但会解决问题,而且还善于归纳总结方法。就像大家想的那样,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关系,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并检验作答。教学教材62页例6(课件出示)(1)组织学生读题,弄清题意。(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解答方法。指明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因为总用电量一定,所以用电天数和每天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3)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25x=500x=500÷25x=20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让学生经历“尝试──理解──总结”的全过程,从而理解、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