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1页例5。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掌握和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实际上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可用归一、归总和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这里主要是学习用正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加深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同学们,通过6年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下面看谁能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很快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1.根据下面的条件,先提出问题,然后列式解答。(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列式:
(2)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X元,?列式:2.比一比看谁掌握的知识比较牢固,能正确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因为:=速度(一定),所以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因为:每包的本数×包数=书的总本数(一定),所以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成反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看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的,为新课从问题中两个量中寻找第三个量作好铺垫;通过比较和判断,让学生加深对正比例、反比例意义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培养能力 1.提出问题。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比例的知识掌握还是比较好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正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看银幕: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5。思考:这幅图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你能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2.解决问题。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1: 28÷8×10=3.5×10=35(元)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预设2: 10÷8×28=1.25×28=35(元)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教师:谁和这位同学的方法一样?【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3.激励引新。 教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进行解答。(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A、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师:用比例解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课件出示)(1)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未知的数用“x”表示)(2)已知这两种的量,可以求出什么量?用关系式怎样表示?(3)这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关系?说说判断的理由。
(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一个等式吗?板书:一找:相关联的两个量用水的吨数水费张大妈用水8吨水费28元李奶奶用水10吨水费?元二判:=每吨水的价钱(一定)A、用比例解答: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然后解答。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一做呢?三列: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 8x=28×10 x=280÷8 x=35师:(1)谁愿意上来当小老师,评价一下这个同学做得怎么样?(2)对同学说说:和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为什么能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呢?(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所以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 四: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要想知道我们做得对不对,还要做什么工作?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设计意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是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此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变式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用算术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的问题,这时,王大爷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助他解决?请看小银幕,王大爷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下面的练习)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1)你们能用比例的知识来帮助王大爷解决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用比例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指名板演。(教师巡视) (3)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5.概括总结。 教师:刚才我们用正比例知识帮李奶奶和王大爷解决了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谁能结合刚才的解题思路,帮助老师总结一下: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 一: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二: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解比例四: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围绕生活中的水费问题,让学生经历“尝试──理解──总结”的全过程,从而理解、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提升。 (三)巩固练习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看谁能运用我们已掌握的本领,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选择题。 小明买了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元钱?正确列式是()。A、解:设要用X元。B、解:设要用X元。= =(谁来说说:你选择的答案是什么?有没有同学选择B呢?能说说为什么选择A而不选择B的理由吗?)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是4米,这棵树有多高?先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重点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和分别表示什么?(2)为什么能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即时练习巩固,增强学生对具体情境中成正比例的量作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谁来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每节课的收获,整理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起总结提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