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

ID:1007261

大小:57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3-2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模式介绍:核心素养下的培养是需要正确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的,对于以往的课堂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转型。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在这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老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开始,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以课本主题图引入新课;教学中,通过实例,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在展示与交流中加深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认识,是数形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一、讲什么1.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放大,缩小;(2)思想方法:观察、比较、判断,归纳;(3)能力素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内容解析:本课是《比例》这一单元比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的第二课,学生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这为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为何讲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将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目标解析:(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三、怎样讲(一)教学准备1、教学问题:(1)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了比和比例的知识。 但是,开始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还是不容易接受和理解。(2)学生对于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难以理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是图形边长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改变。2、教学支持条件:(1)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已经在前面学习了比和比例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科大讯飞“智慧课堂”,PowerPoint多媒体投影。(二)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题1】(1)你见过这些现象吗?(2)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为探究新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又渗透了图形放大与缩小时的一个特征——形状不变。预设师生活动:(1)小组内交流讨论。(2)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图1是把物体缩小,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例4【问题2】(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2)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3)怎样按2:1放大画长方形?怎样按2:1放大画三角形?(4)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5)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6)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什么异同?设计意图:先理解“按2∶1放大”的意义,再引导学生把正方形按要求放大,使学生初步掌握把一个图形放大的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独立画图的平台,使学生在操作中既发现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基本特征,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2)集体交流,研讨。(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预设:第(1)问:“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第(2)问: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 ;第(3)问: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第(4)问:图形放大后,内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形状不变。图形各边的长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周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第(5)问:图形在缩小时长和宽变小了,周长也变小了,内角没有变。第(6)问:图形各边的长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大小会改变,但形状不变。【问题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探究帮助学生们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设师生活动:(1)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预设:四、讲怎样(一)课后检测1、填空(1)图形在平移和旋转后,()发生了变化,()不变。图形在放大与缩小后,()发生了变化,()不变。(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时,这个比的比值比1()。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的掌握情况。2、按4: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图形的放大”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先按4:1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2缩小。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教学反思本节课借助比例尺和图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在操作中体会前后图形形状不变,大小变了的规律,并结合具体图形让学生明白,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边长的放大与缩小,从而为以后引入“相似”这个概念打好基础。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完成本节课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