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掌握已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个图形的教具一个。学具:实践操作单、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各一个,三角形梯形各两个相同的。教学过程:一、打开记忆库1、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平面图形的世界,一起来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二、梳理,引导建构(一)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1、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着图形描一描,说一说。计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2、提问: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着图形摸一摸,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3、想想议议(1):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二)复习周长的计算。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哪些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学生说,教师对应板书)2、思考:其它3个图形能不能也用公式来计算周长呢?你有什么高招?(三)复习面积的计算1、提问: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已学过,请在练习纸上写出来。(学生写完后,教师抽样展示,并对应板书。)
2、想想议议(3):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小组进行讨论。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电脑演示其推导过程。三、沟通,构建网络1、设计网络图: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小组合作设计“网络图”)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怎样设计更合理些?3、教师出示网络图。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四、应用,提高能力。1、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重点理解半圆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能忽略下面得那条直径)2、实际中的应用。(重点理解求什么和怎样求?)3、比较想一想、议一议,变式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认识到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图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的理念)4、动手操作,在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根据他们面积的计算方法,自己设计需要的数据,并绘制对应的图形,做以验证。5、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多种方法和角度解决图形的面积,侧重于从内部助线分割转化成几个熟悉的图形,准备从外部增加辅助线,利用整体减去部分的关系。五、总结,结合网络图。请学生谈对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教学反思2009年5月在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了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东关小学执教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节青年教师数学展示课,获得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好评。设计这节课的时候,首先进行了精心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研究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从而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通过交流和动手拼摆,行成知识的网络结构。难点是让学生能自觉熟练应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平面图形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理念。
一、注重自主整理与思维的个性化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在自主整理中,学生获得了富有个性化的不同的知识网络图,打破了教材的单一性,并在各种网络图的比较中,异中求同,提高了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能力。二、注重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学生利用自己测量手头上的图形,并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理解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意义。在小组中,学生互相合作,交流,自主构建了知识网络图,并发现了周长相等的六个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注重结合现实与创新应用教学中争取突破以往复习课以练为主的形式,注重选择生活中有意义而又富有挑战性的现实内容。在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获得成功,同时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个环节,利用组合图形,升华学生转化的思想,将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分割、旋转、平移、添加辅助线等手段变化成熟悉的能够计算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