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艺术赏析思考练习内容述评译文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资料链接退出朗读
教学目的返回一、学习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决心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使学生在欣赏本词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学习本词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感受其沉郁中见豪壮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返回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二、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的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存》。返回
辛弃疾和陈亮都具有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和卓越的思想见识,词的豪放风格也相类似,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当时,陈亮自东阳(今属浙江)来到信州拜访辛弃疾,留十日,并约朱熹到紫溪(今江西铅山南)聚首,共商恢复大计。但朱熹因事未能成行。陈亮等朱未到,遂辞归东阳。在辛、陈同游鹅湖(今铅山东北)之后,辛弃疾作《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追赠陈亮,正巧陈来信索词,所以辛词小序中说是“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陈亮因此步韵和词一首。读陈和作后,辛弃疾情不自禁地同原韵和答又作此篇。时作者年近半百,落职闲居,蹉跎岁月,恢复无望,理想成空。因而借同志唱和,来抒发英雄失意的一腔悲愤之情。背景简介返回
全词大意英雄坐老,壮志难酬,还哪堪说,而今你就像元龙、孟公与我志同道合。正病中,君前来,我们长歌互答举杯痛饮,那豪气惊落了搂头飞雪。笑别人视富贵如同千钧,我却看,如毛发一样轻薄。纵然是盘空硬语谁来听,记得当时只有西窗月。论国事,谈恢复,豪情不减,重进酒,换鸣瑟,畅饮高歌!都一样面对那山河破碎,或痛心,或偏安,人心有别。且看我华夏神州山河一统,请问你,可曾见有几番离合!流汗血拉盐车的千里马不去过问,徒然收骏马尸骨又有何用!悲怆中抬起头,正目远望,关河重重,道路久已阻隔。最怜爱闻鸡起舞那样的英雄志士,好男儿心如铁,誓死也要一试身手补天裂!返回
内容述评此词是稼轩罢居带湖时最为激昂壮烈的篇章,作于淳熙十六年春。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以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越、奔放郁勃的感情,格调悲壮沉雄,发扬奋厉。上片写志趣相投的深厚友谊,再现鹅湖欢聚畅谈场景,道出他们胸怀不凡,然曲高和寡,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下片应合陈亮词的豪情,直泻胸臆,表达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严厉批判和统一祖国的坚定信念。凛然正气,咄咄逼人,可谓句句金石,掷地有声。并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将全词的意境推向高潮。返回
艺术赏析一、“以文为词”,用典甚多,但如盐着水,了无窒碍,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和形象,读来觉笔力千钧,浑化无迹。二、既有深刻的现实思考,同时又呈现豪爽飞动的浪漫情怀,在沉郁中见出豪壮,奏出了时代的黄钟大吕之音。返回
思考与练习一、分别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并细味稼轩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二、谈谈词中描写到的自然景物,怎样才呈现出浓厚强烈的主观色彩的?三、对辛稼轩的词作,过去读过一些么?读过此词,有何感想?返回“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硬语盘空句用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以比议论有力;“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象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说的不平;“我最怜君中宵舞,……看试手,补天裂”词人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作者以文为词,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写交谈时的情景时,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廷的情势下,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奔放沸腾的感情。
资料链接返回相关评论作者介绍作者逸事相关图片扩展阅读
相关评论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提要》)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清·彭孙通《金粟词话》)公所作大声镗,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宋·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王国维《人间词话》)返回
1140年5月28日(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四风闸。父早逝,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拜刘瞻为师。1154年,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失败。1157年十八岁的辛弃疾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二十一岁时祖父辛赞逝世。次年,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第二年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召见,授辛弃疾右承务郎。被召见之后回起义军营,途中得知叛徒张安国等人杀害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等带骑兵五十直闯有五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交朝廷治罪。南归后,任江阴签判,协助地方官处理政务。后7、8年间又任广德军通判、建康府通判等职。作者介绍
期间与建康行宫留守史正志、军马钱粮总领叶衡及赵彦端、韩元吉、严焕等人来往,参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开始歌词创作活动,确定了以后长短句的写作方向。1170年,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见,进奏《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及《议练民兵守淮》两疏。召对之后,调任司农寺主簿。把收复大计写成《九议》给宰相虞允文。与在朝中任职的张木式、吕祖谦来往,相与游从。1172年春,由司农寺主簿调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因滁州连遭灾荒,人烟冷落,城郭萧条,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后,宽征薄赋,恢复市场,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换过来。把滁州新市场的一处建筑取名为繁雄馆。又修建奠枕楼为当地居民登临娱乐的场所。有奏议上朝廷,论敌我形势,但得不到朝廷的反应。作者介绍
1174年秋,登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著名的词篇《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秋冬之交,叶衡入朝为相,辛弃疾因叶衡的推荐而被皇帝召见,之后,便留在临安(今杭州)做仓部郎官。1177年春,辛弃疾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冬,江陵驻军中的统制官率逢原纵容其部下殴打当地百姓,辛弃疾上疏论奏此事,建议对横行的军人和统制官加以惩处,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后台,奏章未被采纳,反以帅守与驻军不能协同为由,被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此后,又被调任湖北转运副使、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等。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成为好友。1181年七月,因举办救荒工作有功受奖,升为奉议郎。十一月,由于谏官王蔺的弹劾,官职一并被削夺。回到上饶带湖新居,闲居家中。作者介绍
1188年正月,第一本词集《稼轩词甲集》由门人范开编定印行。在与上饶接壤的铅山县境内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别墅,取附近一清泉名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连绵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鹅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鹅湖寺。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曾在这寺院里辩论过哲学方面的问题,是学术史上有名的胜地。辛弃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鹅湖寺游憩。冬,友人陈亮来访。辛弃疾与他鹅湖同游,瓢泉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两人纵谈十日,成为南宋词坛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有《贺新郎》一词,写与陈亮纵谈的喜悦和陈亮去后依依惜别的心情。从此以后,他们书信往来,彼此唱和,交谊日深,直到陈亮逝世。1192年被起用为提点福建路刑狱公事,春初赴任。这年九月,福建路安抚使林枅死,辛弃疾兼代福建路安抚使,直到年终。是时,与在建阳闲居的朱熹往来,游从甚繁,并常向他征求处理福建政务的意见。向朝廷上疏,建议推行经界(清查地亩所有权与均平赋役负担)和改变盐法。作者介绍
此后几年,多被弹劾,闲居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人游山逛水、饮酒赋诗中消磨掉的。表面看来澹泊冷静,放浪林泉,不关心世事,实则胸中燃烧着炎炎烈火,不忘恢复失地,借歌词为陶写之具,抒爱国忧民之情。1203年六月,64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是时,与在绍兴三山闲居的爱国诗人陆游往来,年末,宋宁宗召见,临行前去三山向陆游告别,陆游写长诗一首送行。次年正月,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陈述对付金人的意见,主张北伐,要有一段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提出应把用兵任务交给元老大臣。三月,派任镇江知府。到镇江后积极为对金用兵作准备,预制了一万套军服,计划招募一万名士丁。作者介绍
1205年六月,调任隆兴知府,未到任,又因谏官弹劾,新令撤回。秋,怀着满腔忧愤返回铅山。1206年五月,朝廷正式发布伐金的命令,各路军队在韩侂胄指挥下都溃败下来,失败的原因,不出辛弃疾的预见,鲁莽从事,准备不够。十二月,进龙图阁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弃疾到杭州奏陈对时局的意见,拟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辞,不肯出山。1207年八月,辛弃疾身染重病,在铅山家中养病。秋,金人以索取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条件,韩侂胄大怒,再次对金用兵,并想请辛弃疾出来为他声援,任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临安赴任。此时辛弃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请辞。是年九月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铅山县南十五里阳原山中。作者介绍返回
与刘过相会.刘过是南宋有名的爱国词人。当时,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而刘过则是一个怀才不遇,流落江湖的落魄文人。刘过对辛弃疾十分崇敬,很想与之结识。有一天,他来到辛府,因穿着褴褛,被门吏拒之于外。他故意大吵大闹,惊动了正在酣饮的辛弃疾。辛弃疾忙出来迎接,见刘过虽然衣衫破旧,却英气勃勃,不愧是一位爱国文人,于是请他入席饮宴,刘过也不卑不亢地坐着喝酒。酒过三巡,旁边有位宾客对刘过说:听说先生不仅善于词赋,而且还能作诗。刘过很有分寸地说:诗词之道,略知一二。当时席上正好有一大碗羊腰肾羹,辛弃疾就让他以此为题,赋诗一首。刘过豪爽地说:天气殊冷,当以先酒后诗,辛即命人为他满满地斟了一碗酒。由于刘过双手已经冻僵,接碗在手,颤抖不止,把碗中的酒流到了胸前的衣襟上,辛就请他以“流”字为韵。刘过沉吟片刻,马上吟出了一首既切题又符合当时情景的绝句: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拔毫指拔羊毛,管城子指毛笔。煮羊,必先拔羊毛,用羊毛制成毛笔,可供文人使用。烂首指煮烂羊头,因东汉时流传的一首歌谣:烂羊头,关内侯。讽刺小人封侯,专权误国。羊死后,当然不知身外物,但可作为佳肴,和樽酒一起陪伴风流人物。当然风流人物就是辛弃疾等人。辛弃疾听了,赞赏不已,觉得刘过确是个“奇男子”,马上举杯与他共饮。宴会结束后,辛弃疾还给他许多礼物,从此以后,两人成了莫逆之交。作者逸事
刘过欲回乡探望母亲,辛弃疾知其囊中羞涩,有心相助。是夕,二人微服登倡楼饮酒,正好遇上一位都吏在左拥右抱宴客作乐。都吏并不认得辛齐疾,叫嚣着要包场,命左右把辛刘二人赶出去,二人哈哈大笑而去。辛弃疾随后称有机密文书要处理,点名要这都吏前来领命,而此刻都吏早已醉倒,哪里还能连夜赶来。辛弃疾遂决定没收其家产并将其流放以示惩戒,都吏忙四处托人在元帅面前求情,并掏出五千缗奉上,说是为刘过母亲祝寿。辛弃疾命都吏将祝寿钱翻倍,都吏不敢不从命,如数把数额增到万缗,辛弃疾这才放了他一马。一个小小的都吏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充当罚金,显然来源难保干净,辛弃疾此举是劫富济贫,同时也给了这位贪污腐败的小官一个的双重警告。辛弃疾自己出钱为刘过买了回乡的船票,把万缗钱交给他,刘过大为感动,作了一阕《念奴娇》相赠:“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作者逸事
与陈亮相会.由于主和派的不断打击,辛弃疾感到异常失望,在42岁时就闲居到江西上饶。他在城外买了一块土地,兴建一座庄园叫“带湖新居”。又在铅山县东北,建筑了一所别墅。把附近的一条清泉取名为“瓢泉”。陈亮是辛弃疾的知交,也是一位爱国词人。淳熙十五年冬天,陈亮从他的故乡浙江永康来江西拜访辛弃疾,这时,辛弃疾在小病中,见到陈亮,十分高兴。他俩或在瓢泉共饮,或往鹅湖寺游览。他们一边喝酒,一边纵谈国家大事,时而欢笑,时而忧愤。陈亮在铅山住了十天,才告别回去。辛弃疾一程又一程地送他。 第二天早晨,辛弃疾又赶马追去,想挽留陈亮多住几天。当他追到鹭鹚林地方,因深雪泥滑,不能前去,才停了下来。那天,他在方村怅然独饮。夜半投宿于姓吴的泉湖四望楼,听到邻人吹笛声,凄然感伤,就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词中写自己与陈亮欢饮纵谈的喜悦,对陈亮的敬爱,以及对当权者偷安误国的痛心。后来把这首词寄给了陈亮,陈亮也写了一首和词《贺新郎·老去凭谁说》寄给辛弃疾。作者逸事
彭止,字应期,崇安人氏,诗笔甚高,仰慕辛弃疾词才文学,一日,特来拜见。辛弃疾刚好正在睡觉,下人就把他带到书斋等候。可是,几盏茶工夫过去了,依然不见人影。时值盛夏,彭止无聊难耐,浑身冒汗,心想:“莫非辛公并非传说中的那样人?大白天的在睡懒觉,岂是一个有壮志的高级将领所为;或者,是因为我为无名小辈,他不愿接见。”越想越气,起身取笔,在墙上题了一首绝句,扬长而去。辛弃疾是因为这年夏粮丰收,亲自带领属下们囤积军粮,以备不时之需,一连忙了好几天,直到这天晌午才忙完,所以饭后便酣然入睡。待他起床后,才知彭止拜访之事,赶到书斋,已空无一人,只见墙上题着一首小诗:棋子声干案接尘,午窗诗梦暖于春。清风不动阶前竹,谁道今朝有故人。辛弃疾一见这诗,就觉得此人不是等闲之辈,既有诗才又有高洁之志,所以赶忙差人去追。所幸彭止行之未远,辛府家人赶上把情况告诉了他。彭止知道自己错怪了辛弃疾,又羞又愧,赶忙回辛府赔礼。辛弃疾哈哈大笑:“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今日我辛某也来个改诗留佳人。我看那最后一句‘有’改成‘无’就成了,‘谁道今朝无故人’啊!”两人相谈之下,一见如故,彭止在辛府一住竟达数月之久。作者逸事与彭止结识
陈成父,子汝玉,宁德人氏,其父陈骏系朱熹高徒。陈成父“克承家训”,笃实好学,未及冠已学有所成了,他著有《和稼轩词集》、《律历志解》、《默斋集》及大量诗文。辛弃疾入闽以后,雄心依旧不减,他一方面招兵囤粮,另一方面广纳贤才,当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陈成父,并呈上手抄本的《和稼轩词集》。细读之下,辛弃疾发现不仅文辞凝练,格调高昂,而且作者能够与自己心意相通,当即决定将他罗致到幕府。陈成父听说辛公召见,大喜过望,风尘仆仆赶来了。辛弃疾待以上宾之礼,两人畅谈古今豪杰,热议抗金时事,细论诗经离骚,越聊越投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辛弃疾对陈成父的人品、学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遂决定将自己入闽时带的二女儿许配给陈成父。青年学子陈成父凭着自己的才学获辛弃疾欣赏,进而成为辛府的成龙快婿,成了一段佳话在福建广为流传,后世的《福建通志》、《福宁府志》、《万姓统谱》皆有记载。作者逸事返回
扩展阅读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辛弃疾)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返回
贺新郎辛弃疾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返回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龙共虎,应声裂。返回
相关图片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塑像
辛弃疾塑像
辛弃疾塑像
辛弃疾塑像
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纪念馆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碑亭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彩塑故事聚义抗金,夜闯敌营......
辛弃疾故居彩塑故事挑灯夜看幼承祖训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故居
辛弃疾墓
辛弃疾墓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