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窗》是第五册小说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篇小说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位重症病人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的两种不同心灵。小说构思精巧,语言精炼。文章写的是反映现实人生的平常故事,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力量。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1)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描绘人物的各种情态。(2)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揣摩人物心理。(3)把握文章的主题,揭示“窗”的内涵。(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人性的美与丑。3、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难点: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层含义。二、说学情我所教的班级,不少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但思考问题不够细致,有少数学生有时较自私,难与他人和谐相处。所以我授课的重点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启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主动关爱他人,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三、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3
1、从《最后的常青藤叶》导入,激发热情,引起兴趣。2、诵读,熟悉文本,整体感知。3、提问,发挥想象,体验情感。二、说学法朗读、讨论三、课堂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设想从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入,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样的病房,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怎样的不同结果呢?让学生在对故事的对比当中,领会文章的主题。2、具体了解课文读完整个故事,让学生发表看法——故事的哪一场景对大家的触动最深?然后自然的转入故事的几个情节要点。其中:(1)让学生描述印象中的窗外景色,强调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2)带领学生理解: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是怎样逐步加深的?分析两位病人在相同病情下所处的不同景况,让学生体会对比的方法。(3)人物形象分析:第一步:设置问题,突出重点。①大家想一想,窗外有没有很美的景色?为什么两位病人通过同一扇窗户看到的景色却完全不同?②小说的两个人物各具有怎样的性格?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第二步:对于教学重点中学生未能注意的方面,作适时的点拔评价。例如:设置问题——3
为什么只有描述者看到了美景呢?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题。再如:提示学生,在描述者死去的那个夜晚,作者多次描写了另一个病人的眼神,但同样的眼神表现的是不一样的心理,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呢?①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在想:。②他的同伴大声咳嗽着……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这时他想:③病人终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继续盯着天花板,这时他在想:。再如:设置问题——描述者死后,倾听者有没有马上要求换床呢?为什么?表现了他怎么样的性格?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3、完成教学目标,渗透德育教育:设置问题,学生认真思考:(1)看过了整个故事,现在再来看看题目。小说以简单的“窗”为题,有怎样的寓意?(2)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看法。一、课堂训练,反馈成果作业:结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为文章作一个续写:这时又有一位新病人转入了这间病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