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对比描写对凸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本文精巧的构思方法,以及精炼含蓄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理解人性的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难点: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新课: (一)正音辨形(轮读、正音、齐读、书写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 俯瞰( kàn )一泓( hòng ) 消遣( qiăn )充塞( sâ ) 水禽( qín ) 斑斓( lán ) 咳嗽( sòu ) 洗漱( shù ) 卡 住( qiă ) 挪动( nuó ) 手 肘( zhŏu ) 扣人心弦(xián ) 争相斗妍( yán ) 气喘吁吁( xū ) (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掌握生字词后,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熟悉了课文,我们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两位重病人)4、小说的环境是怎样的?(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5、一般说来,小说情节的发展有哪几个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 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 1-3 )开端。写两人关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 4-7 )发展。写“远窗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第三部分( 8-12)高潮。写“远窗的病人”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结局。写“远窗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张床上, 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感知人物形象。 (1)近窗病人 1、文章一开始反映出两位重病人的关系是融洽的,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明确:“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时,都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2、靠窗的病人,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注意:不是读课文) 明确:有清澈的湖水,动、植物,商店和闹市;挽着手的情侣,顽皮的孩童,美丽的姑娘,扣人心弦的球赛。 3、讨论:窗外的美景是真的吗?靠窗的病人为什么会向另一位病人讲述他虚构的美景呢? 明确:一方面,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 4、那我们可以看出靠窗的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友好、热爱生命,对生活有满腔热情,坚强乐观、无私善良、心胸开阔的人。 小结:近窗者的性格大家总结得都不错,不论他主观上是否为他人考虑,但客观上的确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以及生命的勇气,作者对他是持肯定态度的。2)不靠窗病人(远窗病人) 1、两位重病人原本相处得十分融洽,为什么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却对病友见死不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语句把这个具体的过程说出来。 明确: A.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最初是潜藏的,后来被欲望慢慢激发,发展成为用生命作为代价。这是一种私欲与良心作战的过程„„ B.5、6、7节: 津津有味 一种享受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 感到惭愧克制困扰彻夜难眠 2、第6段中有一句“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他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种想法”指的是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了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与冷酷? 明确:A.那是良知与欲念的交战,这说明他还是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人,还是有良心的人,他的嫉妒心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终贪欲战胜了善良。 B.“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 C.9、11节:纹丝不动 心想:„„仍然盯着天花板 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明确: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4、你如何看待这个不靠窗的病人? 明确:本性善良、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也有过一丝向善的念头,但随着私欲的膨胀,嫉妒心的作祟,令其灵魂堕落,而变得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见死不救的人。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嫉妒和自私是如何腐蚀人的灵魂的,就像铁受腐蚀而生锈一样。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底线。
(四)合作探究,归结写作技法。 (1)对比手法的运用 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能鲜明地感受到人物的灵魂美丑,那么作者是如何凸现这一点的呢? (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两位病人的态度看法。) 归结如下: 靠窗的病人:自编窗外美景,关爱他人尽显高尚心灵 可敬可佩 不靠窗病人:见死而不相救,牺牲他人以利一己之私 可鄙可憎(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两位病人一美一丑的灵魂。) 讨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的? a:心理上的对比:一个乐于助人,热情帮助伙伴;一个嫉妒冷酷,对同伴见死不救 b:行为上的对比:一个是生命垂危,痛苦挣扎;一个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c:人生态度的对比:一个乐观,一个消极d:思想境界的对比:人情冷暖人性善恶人格高下灵魂美丑 e:前后情节的对比:不靠窗病人对靠窗病人前后态度的对比 窗外之景的前后对比(虚—实,美—丑) 小结:对比反衬:扬善贬恶、爱憎分明(2)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仔细,看全面,不能放过一个细节。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最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把本组的认识汇总起来。) 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明确: ①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等。 ②本文中主要有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作用: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示例:(1)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欲望的开始) 2)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明确:除了被病痛折磨之外,还被这中自私的想法所困扰。(3)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