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床》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狩猎(shòu) 迷惘(wǎng)动辄(zhé)藐视(miǎo)B.细腻(nì)磨蹭(ceng)眸子(mōu)一瞥(piē)C.裹挟(xiá)逃遁(dùn)炫目(xuàn)狡黠(xiá)D.睫毛(jié)颠簸(pǒ)黛色(dài)手肘(zhǒu)【解析】 B项,眸子móu;C项,裹挟xié;D项,颠簸bǒ。【答案】 A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渺小 陷井 迁徙 胁肩谄笑B.撕斗 玄妙 肋骨 晚霞灿烂C.神采 轻浮 朦胧 神奇飘逸D.勾勒 辨驳 伫立 荒诞无稽【解析】 A项,陷井—陷阱;B项,撕斗—厮斗;D项,辨驳—辩驳。【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炫目的舞台效果,没有正儿八经的演出服装,老丁甚至连妆也没有化就上了台。B.沉稳的睿智黑、飘逸的钛金灰、激情的中国红,与金属拉丝工艺完美融合,炫彩中泛出细密的发丝金属光泽,时尚又科技。C.这款车时尚动感、英姿飒爽的外形就赢得了到店里看车的人的一致称赞。D.此前美好的设想被索然无味的重组方案打破,华域汽车股价在复牌后大幅下挫也在所难免。【解析】 英姿飒爽:形容体态矫健,精神焕发。此处用错了对象。【答案】 C
4.填入下面一段话空格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________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短,________不过,正如老年人是从青年人过来的,________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①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②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③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④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⑤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⑥老年人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①③⑤ 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⑥【解析】 给出的三组句子,在语序以及表述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选择时应注意上下句的语意连贯。①句由两个分句构成了转折,④⑤句应从青年人的角度来表述。【答案】 B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她爱美。她懂得美。“我来替你梳,我最喜欢设计发型了!”——一声热切的提议,会让你情不自禁地向她那双明澈的眸子投去含笑的一瞥。随即,充满信任地将头发交给她“玩”上一会儿。……那常在琴键上欢快跳动的纤柔手指,从我细长的发丝上轻轻滑过……凭借小圆镜的反射,我有些出神地凝望着她。——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那个晚霞灿烂的黄昏里,我们身着游泳衣途经水库边一棵古树旁时,她就这么微微地蹙起了眉。落日,给波光粼粼的水面抹上一层晕红。绿叶飘洒着垂下,几乎是企图与岸边英姿飒爽的小草相吻……仪态万千的网眼中,漏进一缕炫目的光、又一缕炫目的光。她蹙起眉,静静地伫立了好一会儿……直至亲手摄下这幅充满了韵味的图案。——啊……她又那么抿紧了唇。那个雾霭袅袅的晨曦里,她领我来到一块绿毡般的“微型草原”跟前——“看!这像不像一幅中世纪油画……”随即,就是那么紧紧地抿住了唇的。
绿色,迷迷蒙蒙,由狭到阔紧夹在两根急转直出的雄浑线条之中,两旁是庄严矗立着的原始森林般的树木。远处,起伏的群峦略有层次地向深奥莫测的空中隐去,隐去……她抿紧唇,或许是在提防不留神呵出的一口气会惊着了幻觉中的那位直奔开阔地而来的中世纪骑士——而拨转了马头吧?——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那个颠簸动荡的车厢里,我俩并肩相依遥望窗外时,她就曾这般悄悄颤动着眼睫毛的。“你说,……这是一种什么美?”她终止了洒满一路的口琴声。抬起的胳膊指向远方,指向遮在轻柔纱幔中的黛色山峦。没等我答,她的眼帘便使劲抖动了几下:“——距离美!”不容辩驳的目光射向我:“这应该叫——距离美。”“距离美……”我玩味着。“一种朦胧的美。”她的语调变得沉缓,“有一次,我和同学骑车去郊游。夜幕降临了——忽然,我们发现空旷的田野边,有一间孤零零的小茅屋。昏黄的灯光从半开着的门边射出,童话般的小屋正沐浴在淡淡的光晕里……这能唤起人多少美妙的遐思啊……我们径直走去,我们要去彻底地发掘美,尽情地拥抱美……”她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可待真正走近了……美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那么,你是想说,它们——”我指着车窗外,“其实也并不美?”“不,有一些,即便走到最近处,你也始终会觉得很美,甚至是令你惊叹的、在我们这样的距离上难以领略的——美,但另有一些,却是真的不美,甚至丑……不过,在现在这样的距离上,我承认它们都是美的……因为距离,巧妙地遮蔽了我们不该看到的一切,又信手添上些神奇的飘逸……”她,垂下眼帘。是沉醉在自我编织的意境里吧?忽然,她的手肘触了我一下:“……你说,古往今来所描写的——爱,哪一种最美?”“……也许,是没有得到的……”“真的,我想,这恐怕也是一种‘距离美’……”一丝狡黠的微笑浮上我的嘴角:“难道,你也向往这种浪漫的美?”
“噢,不!这是纯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晚霞,将她的双颊抹得绯红,“……我要的是流畅的美、甜蜜的美……”她的语调沉得很低了,“不断地,有距离感;长久地,相互吸引……”……镜子里,映出她凝神的微笑和轻轻颤动的睫毛。★5.(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本文以“美”为题目有什么好处?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题目的作用。回答时,要首先明确“美”这个题目的特点,如别具一格,比较直接等;接着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主旨分析其内涵。【答案】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标题为“美”,可又不像哲学家、美学家那样直言美的本质和规律,而是描写几个场景、几种神态、几段对话,生动形象地表现美的生成形态和美的本质,展示美的探索和审美过程,表达作者的审美追求和积极的人生观。6.文中的神态描写有哪些?有什么作用?_______【解析】 先找出有关神态描写的句子,如“蹙起了眉”“抿紧了唇”“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再从结构与情节发展两个方面思考其作用。【答案】 这些神态描写包括“蹙起了眉”“抿紧了唇”“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作用一是铺垫,二是连缀。7.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有什么作用?_______【解析】 结合省略号具有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语境来谈多次运用省略号的作用。【答案】 既造成情节流动的中止和语言的节奏感,又表示此处有余味,提醒读者注意。8.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是怎样连接起来的?_______【解析】 从主题、场景相似性、语脉几个方面来回答此题。【答案】 文中三个画面的连接方式,一是围绕主题进行,即全文围绕着“美”来写,全部的场景和其他材料都服从这一主题的需要;二是寻找到场景的相似性,即现实发生场景与联想场景都具有共同的主题、同一群人物、同是对话方式等;三是设置一些语脉,即“——嗯……她又那么蹙起了眉”,“——哎?她又那么神秘地颤动起了长长的睫毛”等,这些语脉联系着现实发生的场景,使之成为一体。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河与沙周 涛沙漠对河流说:结束!
河流回答:我本身就是开始。——题记在新疆生活的这么多年里,我非常幸运地见识了它的那些著名的河流。的确,我非常幸运。伊犁河、巩乃斯河、塔里木河、孔雀河、额尔齐斯河、叶尔羌河……河流给人留下的往往是永难磨灭的记忆,是丝缕一般柔长的诗情。虽然水和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奇怪的却是河与河完全不一样。叶尔羌河完好地保留了一副古代河流的面貌,在洪水期,它宽阔的河床里流泻的仿佛不是水,而是奔腾拥挤的骆驼群。额尔齐斯河有着令人惊异的风采,它水量的充沛和纯净近乎神话,它的浪涛如同众多大块的碧玉倾泻翻滚。还有塔里木河,那是一支忧伤的歌,它默默流淌,告别一个又一个绿洲,然后义无反顾地走进沙漠……还有呢,还有伊犁河和巩乃斯河,我已经好多次写到它们,但始终不能真正表达出它们的神韵。如果说我对新疆有一种无法抗拒和割舍的爱,那么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缘自这些河流。河流这些生命之蛇缠住了我的心。与河相反的是,这么多年我走遍了新疆的许多地方,穿越了无数的戈壁和碱滩,却很难深入地见识到沙漠的真面目。我与最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森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共居一域,但始终没有真正见到过它们。它们就像传说中的巨蜥,时常留下足迹,却难见真形。于是我经常在头脑里想象出这样一些画面:河与沙漠的关系如同一些生命之蛇与几只巨型蜥蜴之间的生死搏斗。河想包围沙漠,缠住它并消解它。沙漠固执地蹲伏在那里,愚蠢而又警觉,充满仇恨而冷酷无情,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猛地向蛇扑去,并一口咬断它。那些消逝的河啊,是怎样地被咬断,然后被吞没……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是我们人。人是多么富有灵性的动物啊!我看到过西海固的作家王漫西的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1972年,西海固大旱,我去某村找一位烧窑师傅,他说:‘你是走州过县的人,咱这里人都说地球把把子(把柄)快磨断了……是苏联专家测出来的,正拿电焊机焊着哩。电焊机把天都烧红了,山干火燎的,牛赶到山里只吃空气不吃草。咱这里人说,焊住了我们就不用迁了,焊不住我还要迁走哩。’”
这正是大西北的贫困缺水地区的人民群众所独有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的表白,也是由他们口头创造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今众多的有关生态环境的呼吁文字中,我没见过比这更绝妙的。烧窑师傅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直到这时,人才想起了树。那些不会逃跑、不能移动的树,那些在人类兵团到达后像成群成片的俘虏一样等待砍伐的树,那些身材高大、枝叶俊茂但敌不过那些斧锯的树,那些在微风中哗笑着本来想当人类的朋友却不料成为屠杀重点的树……及至想起,为时何晚!现在怎么办呢?现在栽树吧!树是人类的最忠实的朋友。有了树,沙漠敛威,一切都会变得和谐起来。每一棵树其实都是一根伟大的“魔杖”——就像古老的神话中传说的那样。至于河流,这养育生命和文明的保姆,除了近百年来遭受污染和破坏,过去在历史上可是一直受到热爱和歌颂的。一本书上说道:“在成吉思汗的后裔中,对流水的崇拜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至今天,我依然记得中学时读过的题为《静静的顿河》卷首的那几句古老歌词——啊,静静的顿河,像是我们的父亲!啊,静静的顿河,你的水流为什么这样浑?(有删改)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强调“的确,我非常幸运”,是因为自己曾亲眼看到了那些河流的不同神韵,感受丰厚。B.将河与沙漠想象为蛇与巨型蜥蜴,形神兼似,十分准确地表现了河的警觉与沙漠的凶猛。C.“直到这时,人才想起了树”一句的意思是,生存环境恶化了,人才意识到了树的存在。D.“河流,这养育生命和文明的保姆”,是对题记“河流回答:我本身就是开始”的一种解释。E.结尾提到成吉思汗后裔对流水的崇拜,是为了表明中华文化包容广博,有着优良的传统。【解析】 B项,“河的警觉”错,文中没写河的警觉,“警觉”的是沙漠。C项,人没有忽视过“树的存在”,但在意的只是树的经济价值;“才意识到”的不是“树的存在”,而是树对生态环境的作用。E项,“是为了表明中华文化包容广博”错,本文无此意。【答案】 AD
10.(1)作者用“奔腾拥挤的骆驼群”比喻叶尔羌河,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支“忧伤”的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注意比喻的相似点——“奔腾”言其波涛翻滚,“拥挤”“群”言其水量充沛,“骆驼”言其水色浑浊。第(2)题,应找出描写“忧伤”的句子加以分析理解。如“它默默流淌,告别一个又一个绿洲,然后义无反顾地走进沙漠”。【答案】 (1)浪涛翻滚、水量充沛、水色浑浊。(2)它默默地滋养了绿洲,自己却在沙漠中消逝,令人伤感。11.(1)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人”有怎样的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是多么富有灵性的动物啊!”人的“灵性”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时要注意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前一问应联系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来回答,后一问可从下文的讲述和议论中归纳要点。【答案】 (1)狂妄地乱砍滥伐。助沙灭河。(2)西海固人对环境恶化有危机意识。烧窑师傅有神奇的想象力。(或:烧窑师傅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意识的表述很有“艺术性”)12.结尾引用《静静的顿河》卷首的几句古老的歌词,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一般来说,回答文章末尾句段的作用时,可参考以下一些术语:呼应开头;照应标题;收束全文;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如果题干问的是引用的诗文的作用,则可参考以下说法:增添文学色彩(情趣),丰富文章内涵,增添文化气息,表现主题等。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文本,切勿泛泛而谈。【答案】 ①强调了河流是生命的开始。②表达了对河流的崇敬与赞美之情。③强调了河流历经沧桑。(或“用河水的浑浊,强调了河流遭受的破坏。”)④表明人类对于河流的依恋与崇敬是相同的。⑤照应题记,使文章首尾呼应。⑥使结尾含蓄而凝重。⑦给文章增加了文采(文学性)。四、语言表达13.结合语境,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人的内心世界在审美上是多么神奇。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如悠悠的远山,如沉沉的夜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仿写时注意画线句子的结构以及比喻的运用,注意选取恰当的对象,挖掘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美的内涵。【答案】 ①短暂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瞬间之美为大家留下了永远的回忆,如盛开的鲜花,如美丽的邂逅。②朦胧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模糊为人们抽象出一个美的轮廓,如月光下的凤尾竹,如灯影中的美人。14.阅读下文,请概括休宁成为第一状元县的四个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15字)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应是无可辩驳的。那么,一个面积不过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几万的山区小县,何以接二连三地出了这么多的状元呢?休宁虽僻处安徽南陲,但并不十分闭塞。它介于浙赣两省之间、抱于黄山白岳之中,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在古徽州拥有地理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休宁既近程朱阙里篁墩,又与朱熹桑梓之邦婺源为邻,深受程朱理学濡染,素来敦人伦、重教育。“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徽墨、徽纸、徽笔、徽砚等制作业的兴盛,为徽州学人吟诗赋词、舞文弄墨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相对,著书、刻书、藏书之风盛行。便利的学习条件和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激发休宁学子的学习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明代开始,“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是大多数徽商奉行的准则。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赢得封建政权的庇护,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朝廷和官府捐银报效,另一方面把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教育,培养子弟和同族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封建政府的各级政权。与此同时,商人雄厚的财力和浪迹天涯的流动性,又为他们的子弟延请名师、四方游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解析】 回答此题,要注意语段信息的把握。第一段侧重讲休宁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第二段侧重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及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三段讲徽商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答案】 第一,休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第二,休宁对教育的重视。第三,社会文化事业的发达。第四,称雄中国商界的徽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