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家园(1~10各数的初步认识)》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编写说明这个内容的编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l~5,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量;第二部分“试一试”用数表示物体顺序,并扩展到6~10各数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所以教科书设计了一个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这个场景中蕴含了丰富的数量信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的“抽象”过程,教科书提供了多个具有相同数量的不同的实际背景,鼓励学生数出共同的个数,再用数来表示。在此基础上,教科书还设计了给出一个数,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相对应的物体数量的实例,以促进学生对数表示物体个数的理解。教科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三个问题不仅体现了学生学习数(从1到5)的顺序,而且分别体现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以及“给出一个数,寻找生活中相对应的物体数量的实例”的过程。•说一说,认一认。让学生经历从多个“实际背景不同但具有相同数量”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字“1”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容易从情境图的多个背景中找到1,教科书作了引导:图中有1个太阳、1个萝卜、1筐萝卜、l棵树,它们都可以用1来表示。帮助学生体会1个个体(如1个萝卜)可以用1表示,这类个体的一个集合(如1筐萝卜)也可以用1表示;很大的物体(如1棵树)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物体(如1棵小草)也可以用1表示。•数一数,认一认。让学生经历类似的学习过程,抽象出“2”“3”“4”“5”。•找一找,说一说。这个活动的目的是“
给出一个数,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对应的物体数量的实例”这实际上是对“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也是将抽象的数具体化的过程。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试一试•说一说。这个活动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这里的小鸭子图是主情境中的一个小场景,“图中有5只鸭子,排在第1位的是戴粉色帽子的,系蝴蝶结的排第2”。•数一数,认一认。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经历从实际数量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重点认识6~10各数。这是预备课情境中的素材,将情境中的事物按照数量的多少加以整理,不仅将学生对数的认识扩展到了10以内,而且又一次体会实物与数的一一对应。同时,教科书中借助一系列有规律的排列,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教学建议•说一说,认一认。出示情境图,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描绘的是一个什么场景?图中有什么?再引导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在学生说出几个数量(如1个太阳、2个人)之后,可以提出问题: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1?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且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找出所有数量是1的物体。此时,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具备观察的方法找不全信息。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找到所有信息,特别是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好的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找信息,或者给找到的符合条件的物体及时做上记号。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如按照一定顺
序,或者给找到的物体做上标记)再观察一遍。如果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独立找到所有信息,教师可以请这样的学生做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观察方法,不要强求方法一致,但是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引导学生能够讲清楚说明白。另外,要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找出所有数量是1的物体,但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在将数量是1的物体都找出后,教师说明它们的数量都可以用“1”来表示,并板书“1”。同时告诉学生很大的1个物体(如1棵大树、我们居住的地球)可以用1表示,很小的1个物体(如1棵小草、1粒芝麻)也可以用1表示;1可以表示1个萝卜,把很多萝卜放在1个筐里,就是1筐萝卜,同样可以用1来表示。学生可能对于类似“1筐萝卜”可以用1表示缺乏经验,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熟悉的实物加以举例,比如,1盒粉笔、1个班级。•数一数,认一认。结合情境图数一数、说一说,图中还有什么?有多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相应的数。由于学生的学前教育不同、习惯不同,在指导学生数数时,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那些有良好数数习惯的学生,他们能够做到“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他们知道“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是几,这一堆物体的数量就是几,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堆物体”,教师要让这些学生说出他们数数的过程,并及时鼓励,要表扬发言声音响亮的学生,表扬语言表达清晰的学生,表扬能够认真倾听、能够听懂并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的学生……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的。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找一找,说一说。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哪些可以用5来表示。也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书中的实物图说一说,再进行“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和5表示”的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联想能力。试一试•说一说。引导学生先数一数河里有几只鸭子,注意手口对应,再按顺序数,第1只、第2只、第3只……结合情境图,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排在第一的是哪只小鸭子?系蝴蝶结的小鸭子排第几?谁排在第4?等等。还可以联系实际,如先数一数这组有几个同学,再看一看每位同学排第几,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可以表示有几个(基数),还可以表示第几个(序数)。当然,基数、序数这样的词没有必要教给学生,学生学习初期,多积累与“数的意义”
相关的生活经验远比知道几个“一知半解”的数学名词要重要得多。•数一数,认一认。引导学生先独立数一数预备课中的素材数量,再与同伴,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图中有什么?有多少?并请能一次数正确的学生介绍数数的方法。例如,观察的顺序和做标记等。最后教师和学生将预备课情境中的事物按照数量的多少,共同整理在黑板上。教师最好准备一些蝴蝶、小鸟、花朵等图片,随着学生的汇报,随手贴出相应的图片,并根据图片的数量在旁边写出数字,帮助学生体会实物与数的一一对应。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有规律的排列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数是“逐一递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