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汉家寨3
高二语文汉家寨3
高二语文汉家寨3
;第二#教育3资C源l网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次内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受其庄重、严肃、冷峻的语言风格,体悟、思考生命的意义。 3、体会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理解作者所颂扬的“坚守”的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汉家寨荒凉、死寂的环境特征,思考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章“坚守”这种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从而进一步感受张承志散文的精神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各名家散文风格及散文的意义引入,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在充满诗情画意却又富含哲理的散文天地里,如果说我们在冰心委婉明丽的散文中明白了平淡日子里的无数哲理,在朱自清清丽隽永、温文尔雅的散文中体会到生活的温情,在沈从文极具地方特色的浓郁韵味的散文中了解到对生活成熟和理性的思考,在汪曾祺幽默闲适、诙谐风趣的散文中体会到大智若愚的睿智及对生活的自适与豁达,那么,今天我们将看到一篇另类的散文,给人以沉重思考的散文——张承志的《汉家寨》,从中同学们能看到些什么?或者想到些什么?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见证。(意境导入:《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 张承志,青年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1967年毕业后到内蒙古乌珠穆泌旗插队当教师4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并获硕士学位。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现为已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作有:小说集《张承志集》、诗集《神云的诗篇》、散文集《张承志散文》、《绿风土》、《清洁的精神》、《荒芜英雄路》以及《牧人笔记》等。流传较广的有中篇小说《黑骏马》、《春天》、《北方的河》和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 三、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疏通生字词。(投影) 褶(zhé)皱 曝(pù)晒 脚踝(huái) 晕眩(yùn)(xuán) 俯瞰(kàn) 咀嚼(jǔ)(jué) 白炽(chì)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荟集:聚集。 峥嵘:高峻。 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 俯瞰: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决绝:非常坚决。 2、快速阅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及作者的行文思路,并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层次内容。(学习抓住关键句把握行文思路,确定层次内容。) 3、明确行文思路:“走近汉家寨”——“走进汉家寨”——“离开汉家寨” 概括内容: (1)“走近汉家寨”,从开头到“走近了汉家寨”。写走近汉家寨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交代了汉家寨地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
—空寂、苍凉、荒芜、残酷。 所见:铁色戈壁 红石焦土 (板书) 所闻: 单调的马蹄声 所感 荒凉自然 恐怖的死寂 茫然、渺小、悲哀 (2)“走进汉家寨”,从“仅仅有一柱烟……”到“……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写走进汉家寨的所见和所思。 (板书)所见: 大漠孤烟:“怅怅” 景物 黑戈壁:“可怕” “异域” 破泥屋:“几间” “绝地” 太阳:“肆虐” 老人:摇摇头 人物 “微微”摇头不动“无言” 小女孩:“一动不动”“凝视” 汉人服饰 破红花棉袄 所思:“这里一定还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3)“离开汉家寨”,从“次日下午,……”到结尾。写离开汉家寨后的精神之旅。包括写了作者离开汉家寨时的感受和离开汉家寨之后思想的变化——遗憾、不舍、回忆、坚守。 (板书)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 “坚守着什么” 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 ▲教师评析:千百年来的生命存活之谜作者无法揣测,只是隐隐地感到了人的坚守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汉家寨,支撑着我们的民族,支撑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 注:因为最后一部分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点,因此这部分要让学生集体朗读,反复品味,最好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自由品读。 四、课外作业: 1、思考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回顾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 2、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对一路行来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创造了一种奇异的视觉效果,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苍凉、广袤、寂寞无边、慷慨悲凉的情绪。为下文作者的反思张本。 (可通过抓住“我在曝晒中晕眩了,怔怔地觉得马的脚踝早已被那些尖利的石刃割破了”及“我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等作者主观感受的语句,感受汉家寨生存环境的恶劣。) 第二部分:以一连串的想象奇特而又恰如其分的比喻句(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勾勒出了汉家寨荒凉、寂寞、古意横生的环境特点。作者用他所擅长的手法,粗线条地勾画出了一幅人迹罕至 高二语文